暑期来了,天气又热了,放假的孩子们该怎么安排?
在东莞东部企石镇,这里有江有湖有山有河,还有海瑞曾住过的历史古村落,和一颗东莞现存最古老的千年秋枫树。这里还有新建成的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虾公山森林公园、东江(企石段)万里碧道……炎炎夏日,这里草木芬芳、鸟语花香,美景怡人。
东江(企石段)碧道
东江河畔,成片火红的落羽杉与碧绿的河面相互映衬,碧水红杉,层林尽染,美景如画。
这片红色“油彩空间”位于东江(企石段)碧道,依东江岸势而建,东起虾公山下,西至金椅岭,全长13.8公里,是该镇依托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推进打造的集生态、休闲、旅游、运动、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十里迎宾景观带”。
经过修复提升,“万里碧道”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基本串联起生态修复花园、黄大仙公园、水资源科普教育园等景观节点,日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成为网红打卡点。
黄大仙公园
山上高高耸立的文昌阁,矗立在东江南岸边,异常醒目,这是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黄大仙公园上,东莞企石标志性的“高阁仙踪”风景线。
作为东莞“新十景”之一,该公园于2005年在黄大仙庙的基础上,依托整座金交椅山扩建而成,总面积130000平方米,以阁高、石奇、林茂、风凉、景幽著称,还有独特的“企石黄大仙诞期”庙会民俗文化活动,已成为闻名莞邑内外的文化风情节。
东清湖湿地公园
今年1月19日正式开园的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素有“织女梳妆镜,落地化为湖”美誉。公园建设总面积约104.5公顷(约1500亩),其中湿地面积就有86.9公顷,占公园总面积83.2%。
作为市、镇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是企石镇乃至东莞东部片区的“绿心”,它的建成不仅是企石软环境的一个展现,也是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如今,东清湖湿地公园内,成片的落羽杉已变成橘红色,色彩斑斓,与蓝天相映成趣,恍如进入了油画世界。
偶然还可见园内的白鹭巡游觅食其中,一片冬日祥和之景。
同时,为方便市民游园观赏,企石还在湖岸边搭设了草龙桥,让游客有亲水、赏景等多重景观感受。
通过配套湿地生态文化宣教展示和生态体验,公园着力建设成为集湿地保育、湿地功能展示、湿地文化宣传、湿地科研监测以及湿地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市级湿地公园。
虾公山森林公园
环山绿道、登山步道、景观湖泊,还有成片的林地、蜿蜒的绿道……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生态观光、登山骑游,这里是虾公山森林公园。
去年9月29日,虾公山森林公园正式开园,企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公园建设,有力培育休闲旅游功能,提升地区形象与功能,促进低碳、绿色城市建设,对推动森林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也直接促进企石镇城乡环境全面提升。
江边古村落
700余年建村史,至今留存200余座元明清古建筑,著名清官海瑞曾在此客居,抗战时期还做过东江纵队的秘密联络点,随处可见的红石灰砖、飞檐翘角、麻石巷道……
位于企石中北部的江边古村落,据载始建于元朝(1308-1312 年间),现存有元代至清代民国的建筑、民居 240 余座,其中 3 处已成为东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村内还拥有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万福庵贝丘遗址,据称是东莞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古村中祠堂众多,其中又以黄氏宗祠、冠堂公祠等的历史为最。据史载,明朝嘉靖年间,村民黄学伊中举,初授琼州府教授,后与海瑞成为挚友。明朝万历年间(1585年秋),海瑞路经东莞曾专门探访黄学伊,并在黄氏宗祠客居多日,还留下了“匡弼王公葵捆日倾沾雨露,忠诚赤子铎声时振彻云霄”的楹联一副,至今成为一段佳话。
千年秋枫古树
一直听说东莞有棵千年古树,亲眼看见,才知道也并不显大,但不怒自威。
这棵东莞市目前现存树龄最大的千年古树,位于企石江边村旧围,树下一块落款“东莞市人民政府”的牌匾显示,2004年6月,该古树树龄1002年。至今,这棵古秋枫树树龄约为1020年了。
为进一步保护古树和发挥古树资源,企石第一个以一棵树命名的公园--企石秋枫公园就此产生。
透过树旁的石栏杆,古树饱经沧桑的根系、各种树结树瘤清晰可见,近10米宽的树围,支撑着20几米高的树干,虽历经千余年风雨,繁枝茂叶下的树阴,见证老树的勃勃生机。
据了解,企石镇山水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一湖”“两河”“三岸”“四脉”以及大大小小的山林、湖塘、河涌,山灵水秀。其中,森林资源总面积1658.42公顷(林业用地面积647.32公顷),森林覆盖率28.33%,湿地面积146.43公顷。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东清湖湿地公园、虾公山森林公园等精品项目建设,建设企石“十里迎宾景观带”,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城乡环境,高质量、高水准打造宜居宜业体系,让群众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为群众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健康、更和谐、更舒适。
【记者】刘远忠
【供图】企石融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