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粤光 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教授、主任中医师,1954年生于广州,1983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留校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樊教授治学严谨,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髋、膝关节疾病,特别在股骨头坏死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课题13项,主编多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吴某,女,时年57岁,初诊:2020年6月。
患者左膝关节酸痛难忍4月余,无膝关节外伤史。曾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也曾于当地医院理疗、外敷药膏治疗。当时疼痛缓解,然左膝酸痛仍时作时止,且左膝无力。近日来,患者左膝酸痛逐渐加重。
【首诊证候】
主诉:左膝疼痛4月余。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平素血压控制可。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左膝关节肿胀(+),压痛(+-),左膝髌骨研磨试验(+),皮温稍高,肤色正常,右膝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血运,感觉可。舌暗红,苔薄腻,脉濡。
辅助检查:X线片提示:左膝关节面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膝关节退行性变。
中医诊断:痹证(水热互结)。
辨证分析:患者长期劳作,劳逸失常,脾胃受损,脾气不足,大便偏稀,运化失职,水饮内停,日久饮郁化热,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舌暗红,苔薄腻,脉濡均为水热互结之候。四诊合参辨病为痹证,证属水热互结。病性病位:病位在脾肾,病性属本虚标实。类证鉴别: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导致的关节疼痛及变形相鉴别,X线片有助于鉴别。
治则治法:淡渗利水为主兼以清化郁热。
处方或治疗技术:
内服处方:五苓散加减。桂枝5克,苍术12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益母草15克。7剂,水煎服。
外敷处方: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伸筋草、独活、续断、威灵仙、苏木、姜黄、骨碎补各9克。用法:将上述药物装入纱布袋中制成烫疗包,用锅蒸热,反复熨烫患处,以舒适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膝关节略轻松,患者已可自主做起立与坐等动作,查体:左膝关节肿胀(-),压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加鸡血藤30克,宣木瓜、威灵仙各10克。14剂。
三诊:
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酸楚感已大为好转,双膝关节伸屈活动几近正常人,可自行起立、坐下,无需他人助也能自由行走和活动,舌红,薄白,脉弦。
按语:
膝骨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骨痹”范畴。发病机制多为久病劳损,导致肝肾亏虚,风寒湿邪等外邪侵袭,郁闭经络,日久脉络不通,阻塞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痹阻,气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日久血瘀形成,关节变形,因此,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为标。
治疗中应活血祛瘀,补益肝肾,祛寒胜湿,伸筋止痛为主。内服中药具有活血祛瘀,补益肝肾,祛寒胜湿,伸筋止痛之效。同时辅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通经活络的中药烫疗包外敷患处,通过药包的温热之力将药物迅速通过皮肤渗透到病变组织,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之力。中医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状态,减轻关节疼痛症状,临床疗效确切。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专家:樊粤光 主任中医师,内容整理自《全国中医骨伤名家樊粤光学术经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林梓凌、曾建春主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