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被全网追着认爷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位古稀老人,带着孙子,推着“鸭子车”“螳螂车”“螃蟹车”……穿梭在田间地头。
成千上万的网友在视频下留言:“爷爷,您还缺孙子吗?”
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也不用任何现代机械工具,仅凭一双巧手,就将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各样的载具和玩具。
拥有如此高超技艺的老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01
几年前,福建老人李石水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起初他只是侍弄农务,和老伴一起替儿子和儿媳带孩子。
但是时间一长,“木匠之魂”再次活泛起来。
尤其是疫情来了,一大家子赋闲在家。
为了哄孩子,李石水便琢磨着做些“小玩意”,逗小辈们开心。
于是,那台全网爆红的“螳螂车”诞生了。
当家人推着它去遛娃,一岁半的小孙子蛋蛋顿时就成了全村“最靓的仔”。
而且李石水时不时地还会给孙子的座驾更新换代。
比如这台横着走的“螃蟹车”,每次出场都霸气十足。
还有“鸭子车”,大脚掌甩得“啪啪”直响,“嚣张”的模样总能让娃侧目。
小孙子的座驾五花八门,大孙子那边也不遑多让。
国庆节那天,大孙子就开上了他日思夜想的“战车”。
炮管里不仅能发射出“炮弹”(纸团),国旗一插,严肃认真的模样,仿佛自己就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还有小朋友最爱的“西游记”主题。
当然,除了座驾,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爷爷时不时送给他们的小玩意。
如果一个不够孩子们分,那就叫来一群陪他们玩耍。
若嫌太单调,那就摆上擂台,请两个竹节人,来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
李石水将他的木工手艺,一点一滴地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中。
老人的退休生活,也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了光彩。
02
虽然被网友唤作“最牛爷爷”“高能爷爷”,但是李石水一直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
他小学没毕业,没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设计。
只是他认一个死理:“木匠没样,边做边像。”
木匠活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每个手工品的出炉,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打磨调试。
匠人必须记下每一样工具的特性,还要熟悉锯、钻、凿、抠,榫卯结构等每一个操作步骤。
每一次下笔落刀,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角度更是不能有任何偏差。刨木头要光滑到手感像玻璃。
最大的挑战是“严丝合缝”,中国的榫卯技术之所以能不用一颗钉子,甚至连水都无法渗入,靠的就是木头与木头紧密的结合。
若是稍有不慎,一整个作品就废了。
“制作一个玩具少则三五天,多了十几天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比如这副出现在《新闻直播间》中的“偃甲人”,全身由大约100多块木头部件组成,高70公分,所有的关节,包括手指都能灵活运动。
为此,李石水整整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大功告成。
最后,这副“偃甲人”不仅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还站上了非遗展览会的展台。
03
如今,木匠爷爷李石水不仅受到国内网友的追捧,他的木工视频也开始在外网刷屏。
面对诸多赞誉以及纷至沓来的名利诱惑,李石水始终云淡风轻:
“纯手工的东西快不了,没法量产,我年纪大了,没什么野心,讨得孩子开心就够了。”
“现在年轻人都不想学木工,做木工都觉得太累。”李石水感慨。
当老祖宗的手艺无暇顾及,未来留给下一代的恐怕只剩一个个孤零零的名目。
不过,让李石水老怀安慰的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开始回乡创业。儿子李跃金创建了一个视频号,一边将电商和传统木工相结合,一边用镜头记录下手艺人的日常生活。
李跃金说:“我自己的想法,传统应该和现代的东西相结合,就是让更多的人去接受它。”
时光是一把无情的刀,它能斩断很多旺盛的生命,古老的文明。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我们并不缺少聪明才智,也不乏心灵手巧,但是和这个70多岁的老人相比,我们好像都少了一些耐力和专注力。
可只要初心不改,所有的逝去总能以另一种方式苏醒。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主播 | 芮康帆
录制 | 张瑞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