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点半,广州市海珠区三滘小学校门口,车来人往,熙熙攘攘。
“击个掌,今天也要加油!”过去3年时间里,三滘小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阮敬恩的身影总是早早就出现在校门口,站在最贴近主干道的斑马线边缘,守护着每一位学生进出校园,从未缺席。
三滘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梁同学清晰记得,6月23日下午,阮校长站在校门口,满眼不舍地望着放学的学生,感慨地说了句“又送走了一届学生。”
这是梁同学最后一次听到阮校长的话。短短8个字,道尽了阮敬恩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风雨无阻的守护,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2022年6月29日,正值海珠小学期末考试第一天,在坚持将试卷护送到校后,由于突发心肌梗塞,阮敬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一天。近日,海珠区委组织部追授阮敬恩为优秀共产党员。
受访者供图
生命定格瞬间
6月29日,海珠小学期末考试第一天。
为保证考试顺利进行,一大早,阮敬恩便亲自开车和学校另一名保密员一起去教育装备中心,领取当天试卷送回学校。他说,“反正我住得近,没必要让其他老师来回奔波。”
在此之前,阮敬恩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学期安排:教师队伍要谈心交流,学校硬件要采购换新,课程要优化设计……
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在运送试卷过程中,他已经感到不适了。
据三滘小学副校长吴文卿回忆,为了不耽误学生考试,他忍住病痛,坚持与保密员一起将期末检测试卷送回了学校。回到办公室后,因突发心肌梗塞昏迷,经过奋力抢救,终因抢救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1岁。
“阮敬恩倒在了他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工作岗位上,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教育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吴文卿说。
1991年7月,阮敬恩从师范院校毕业,踏入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投身教育事业,这一干就是31年。
从教期间,阮敬恩先后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中路小学、晓港湾小学、凤江小学、黄埔小学、工业大道中小学、土华小学、南燕小学、海珠湿地办、龙潭小学、三滘小学等学校任职。
“做好老师”,是阮敬恩孜孜不倦的追求。
阮敬恩长期在海珠东部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任职,期间并不缺乏更优越的工作机会朝他抛出橄榄枝,但作为一名教育均衡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始终坚定扎根东部,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据他的妻子回忆,阮敬恩认为城中村小学教育条件先天不足,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多想办法、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几十年如一日,阮敬恩从数学老师、大队辅导员、校长助理,到教导主任、副校长、党支部书记与校长,他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己任。
“他是照亮学生拔节成长的那盏灯,是潜心研究奥数二十余载的全国华罗庚金杯优秀辅导教师,曾培养无数学生在全国、省、市的数学比赛中收获奖项。”他的妻子说。
受访者供图
做教育信念强、点子多
从2013年履职龙潭小学校长,到2019年再次履职三滘小学校长,10年教育管理岁月,凝结了阮敬恩的教育理念。
阮敬恩到任三滘小学后,便高标准拟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美丽校园打造工程、亮点特色创建工程。
每每提到阮敬恩,与他搭班子的吴文卿忍不住惋惜,“阮校长对教育事业有着赤子之心,信念强、点子多,有他在,我们心里很踏实、有奔头。”
“做教育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龙潭小学任职期间,阮敬恩敏锐地捕捉到地域文化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契机,把龙潭村“乐善好施”牌坊文化古迹作为历史的活教材,提出“乐善教学,博雅至善”办学理念,在校内推行“日行七善”的善文化教育,推出一批包括传统书法、传统手工、茶艺、民间(龙狮)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诵读等在内的优质传统文化课程。
来到三滘小学,阮敬恩将从校门口到教学楼光溜溜的校道,加装雨棚,改造成富有自然气息的“湿地长廊”。
“有了这个长廊,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上学淋湿了,还能随时随地了解到更多自然科普知识。”六年级学生家长邓女士说,以前每次下雨天,孩子们从校门口到教学楼总要淋一段雨,很不方便,阮校长来这第一件事,就是改善了学校环境。
在三滘小学,阮敬恩争取各方支持,为全校课室安装空调,改进教学场地。除了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阮敬恩还继续推动开展优质传统文化课程、校园书香节等活动,并倡导在开学典礼中,开展新生开笔启蒙之“开笔礼”活动,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用心浇灌特殊教育
“做好教育没有什么捷径,用耐心、细心、爱心陪伴孩子成长就是最大的秘诀。”这是阮敬恩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阮敬恩来到三滘小学后,十分重视特殊儿童教育,将原来的1个特教班拓展成2个。
场地缺乏是当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阮敬恩主动提出,“场地不够,就把我的办公室腾出来给孩子们做教室,我搬去会客室办公。”直至去世前,他还是和学校其他两位副校长挤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
“阮校长用心、暖心、贴心,为特殊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人生轨迹,但是他却从来都只做不说,始终在做着最实在的事情。”一名特殊教育班级的学生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有事随时可以去办公室找到阮校长,为家长们解决了许多困扰。
林女士说,她的孩子读了4年特教班以后,已经转入普通班学习,学习能力和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当时我们都没有想到孩子居然能有这么大转变,是阮校长主动让班主任联系我们。阮校长虽然话不多,但是特教班的每一个孩子他都能叫得上名字,清楚说得出特点。”说到这里,林女士又红了眼眶。
阮敬恩在三滘小学创新探索“2+3”课程模式、“一人一案,一生一课表”个别化教育计划,逐步形成“造融合沃土,育阳光少年”的融合教育理念,2022年获评为“广东省随班就读示范学校”,为海珠区特殊儿童控辍保学做出极大贡献。
受访者供图
用大爱书写师者情怀
在阮敬恩的办公桌上,总有一盘满满的糖果,这是他教育学生的“杀手锏”。
面对学生偶尔的调皮淘气,当老师都束手无策时,阮敬恩会到教室牵着学生的小手来到办公室,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向学生讲道理,并承诺学生只要安安静静画一幅画,就能得到一颗糖果作为奖励。
从教31年,阮敬恩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据他妻子回忆,许多学生亲切地称呼他为“肥阮”,他也乐于和学生打成一片。
每逢周末,几个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会相约去到家里串门,他总会给学生准备他们最爱吃的炒粉和烧骨粥,师生们围坐一桌,大家的小秘密、小烦恼都愿意和“肥阮”说,他总是笑眯眯地耐心倾听,给予中肯的开导或建议,他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除了教好学生,怎样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是他一直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他的带领下,“科研论坛”成为三滘小学的一张靓丽名片,定期组织开展学科组建设和提升经验总结会。
对于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他的要求极为严格,听课评课是他常年的工作习惯,也是他陪伴老师们共同成长的一种方式。
行政事务少的时候,他会“泡”在课堂里,记录每位教师的教学亮点特色,给出中肯专业的指导意见,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只要学校老师参加教学竞赛,阮校长一定会请专家来练课磨课,而且会亲自把老师送到比赛现场,全程在现场加油打气。”学校的大队辅导员雷老师说。
今年6月初,在带队前往湛江廉江支教期间,学校教师梁老师因水土不服突发急性肠胃炎,阮敬恩事无巨细包揽了购买药品、安排住院、联系家人等事宜。
“最让我感动的是,阮校长担心我不了解医保结算流程,亲自给我家人打电话指导操作,他真的是一位如父亲般慈爱的校长。”梁老师哽咽道。
在雷老师和梁老师的眼中,阮敬恩是可敬的校长与行家,更是可亲的兄长与朋友。
“他的一生是短暂的。”在妻子眼中,阮敬恩的生命如一颗流星,已然发挥了光和热,“我会带着他的初心和使命,一路前行。他将永远陪伴我,为我照亮前路”。
简历:
阮敬恩曾荣获全国华罗庚金杯优秀辅导教师、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地区教育工作(第一期)先进教师、广州市普教系统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海珠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海珠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6项荣誉。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