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至,善用这朵“香花”,一扫暑热烦闷之气!

胡世云
+订阅

  本文首载于《家庭医生》

  七月,大暑将至,夏日炎炎,酷热难耐。

  人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中,总感觉莫名的“上火”,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咳唾黄痰、小便短赤等症随之而来。

  中医认为,这些暑热挟湿弥漫三焦的症状表现,尤以南方为多见。

  应季而开的栀子花,花香四溢。善用这朵“香花”,可以一扫暑热烦闷之气。

  识花

  初夏开花,送清凉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花和果实均可入药,性味苦寒,可以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滇南本草》言其“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鼻衄血,消痰”,同时还记载了栀子花外用于止鼻血:“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

  我国栽培栀子,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就已提到“鲜支黄砾”,这里的“鲜支”便是栀子。

  李时珍《本草纲目》对栀子的花叶果实都有记载:“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悴。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

  栀子花可以用来熏制花茶、制作食品和烹调,其食用首见于南宋的《山家清供》,之后明、清两代均有记载。

  茉莉花绿茶已经成为大众眼中的经典搭配,但其实,栀子花搭配绿茶,又香又清凉,是凉茶中的“小清新”。

  栀子花与红茶也是绝配:栀子花的寒性会变得缓和,仍可清热降火,是炎热夏季防暑、降温、解渴的理想茶饮。

  如今有的茶饮店推出栀子花茶,其实并非首创,前人早有用栀子花窨制(“窨”音同“熏”,指将茶胚和鲜花混合在一起)红茶的工艺。

  用花

  入茶、做菜,香飘远

  1.

  栀子花绿茶

  栀子花2朵,绿茶3克。

  将栀子花洗干净,和绿茶一起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饮用,每日1次。

  该花茶香气四溢,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目眩晕、暑热心烦、小便短赤等。

  如把绿茶改为红茶,则寒凉之性变得缓和,适宜一般人群作为夏日清凉饮品。

  2.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

  将栀子花洗净,掰取花瓣,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置于盘中,撒上葱花、姜丝,浇入香油、老醋,放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即可。

  可清热凉血、解毒止痢,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毒疮、便血等。凉拌后的栀子花虽然纯白不在,但花香依然动人。

  3.

  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

  栀子花去杂洗净,沸水中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放油加热后,将上述各料一同倒入锅中翻炒至熟,酌加食盐即可。

  可健脾开胃、清热利肠,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栀子花香搭配腊肉香,滋味十分美妙。

  花样

  宫廷香花,你也可以戴起来

  古代,栀子被人们奉为祥符瑞气,是吉祥的象征。

  《史记·货殖列传》载:“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晋代起,宫苑内开始种植栀子,并设官吏,专职守护栀子。《晋令》说:“诸宫有秩,栀子守护者置令一人。”

  其身价之高贵,可见一斑。

  古人之爱栀子花,一是其花瓣洁白可人,一是其花香浓郁。

  也正因如此,如今的栀子花,也成为很多人庭院、阳台花卉的宝贝:养一小棵,花开数朵,就能满屋飘香。

  “神州有玉花,美在牡丹栀。绿波绕冰馨,暑夏最消魂。”不妨学着古时宫廷,把栀子花随身佩戴,抑或放置于办公桌,享受花香萦绕的初夏。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