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两地非遗技艺,在这里一次过体验!

广州荔湾发布
+订阅

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对广东非遗文化

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双皮奶我们吃得不少

但制作的诀窍,你知道吗?

广彩很有名,

但它有很多花样,你清楚吗?

为了促进广佛两地非遗文化的交流,7月21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永庆坊工作站与佛山南风古灶工作站两地共同开展“广佛同心·非遗互动”非遗技艺课程交流活动,并特邀了两地非遗传承人及老师为青少年授课。


在荔湾非遗体验中心开展的是由佛山南风古灶非遗工作站组织的石湾陶塑技艺和顺德双皮奶制作体验教学。而永庆坊非遗工作站则在佛山输出广彩和广式白切鸡制作两个传统项目。两地同步,同教同研。



小荔闻讯来到活动现场,与小朋友们一起感受非遗魅力。

煮制广式白切鸡


正所谓“无鸡不成宴”,说到广州特色,“鸡”肯定榜上有名。鸡在岭南饮食文化中分量之重,犹如川湘人之喜辣,江浙人爱甜腻。在广州宴请宾客、喜庆聚会的餐桌上总少不了一道风味独特的“白切鸡”。


广式白切鸡讲究“皮爽肉滑、骨都有味”。因此,广州这边请到了广式白切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来给佛山的小朋友讲解“鸡”文化。


考虑到制作整只鸡对于小朋友来说难度太高,为了降低煮鸡难度,主办方这次的食材贴心地选择了较容易煮的鸡翅膀。由于时间关系,现场的鸡翅都已经用姜葱盐腌制好。但从白卤水浸制开始到煮制结束,冼师傅除了亲自示范煮鸡步骤外,还会逐个炉地巡视帮忙,除了保证煮的质量,更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可谓十分细心。

整个煮制过程并不算难,等鸡翅停止渗出血水,别有风味的“白切鸡翅”便完成了。

创作广彩上上签

广彩课更是一场艺术与创造交汇的大课堂。“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等。以前的载体一般是花瓶、碗碟等。但在这节广彩体验课上,走的并不是寻常路:此次课程以签文作载体创作,最后制作成文创产品——广彩“上上签”。


广彩“上上签”

代表好运和幸福,主办方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从课程中体验非遗的美好,并在往后拿着独属于自己的“上上签”,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

课堂上,广彩老师耐心地教导孩子们如何用特制毛笔勾勒出流利线条并成画。每一点、每一线、每一面,都有讲究。

现场有图案供小朋友们作参考,但有的孩子会自己从网上搜寻自己喜爱的图案,如果难度太大,广彩老师就会在旁边给他们一些指导。

“艺术的创作是自由且多样的”,此次课程便是对这句话的一次诠释。想必小朋友们也从广彩的创作中,切实感受到了这一点。

制作顺德双皮奶

这种需要动手尝试的活动对小朋友来说显然有着特别的吸引力,从现场一阵又一阵的欢声笑语中,不难听出他们的兴奋。

双皮奶制作的第一步对小朋友来说就有一定挑战性,需要鸡蛋去蛋黄留蛋清。虽然师傅已经传授了窍门(轻敲鸡蛋剥个小孔),小朋友们依然化身为“捣蛋狂魔”,好些鸡蛋不幸“光荣牺牲”。但幸好他们有足够的聪明和悟性,在尝试了一两次后,全部都顺利完成任务。

师傅给这群“鸡蛋终结者”们设置了一道道的关卡,但像打泡沫、清理泡沫这些关卡根本难不倒他们。如果实在完成不了,他们还可以找外援,现场的工作人员会非常细心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完成之前的步骤后,一大碗香浓的热水牛奶被呈了出来。负责指导的师傅说,选择水牛奶制作是双皮奶香滑的关键,而且在把牛奶倒进蛋清时,为了保证蛋清和牛奶能均匀混合,需要在碗中间倒并且轻轻搅拌。搅拌完后,再把蛋清和牛奶倒进另一个碗里面,这样才能做成双皮。然后,把碗里的蛋清和牛奶混合液放进锅里,用大火炖10分钟。



接下来最后的一个任务,当然就是乖乖坐好,等着吃成品了。

堆筑石湾陶塑


石湾陶塑技艺的讲解人准备充足,除了陶艺用的陶土外,还准备了真醒狮头以及石湾陶的一些科普小知识。

石湾陶和其他陶不一样,很多传统的陶塑用的是——减法,也就是雕刻,但石湾陶用的则是加法——黏贴。石湾公仔用色丰富,技艺精致且洋溢创造力,因此,有句形容石湾公仔的俗话叫——“冇果样整果样(没有哪样整哪样)”。

除了石湾陶以外,为了能够让小朋友们加深对佛山文化的了解,特地选择佛山武术代表之一的醒狮作为陶塑的对象。

课程采用的是“双语教学”——国语与粤语混合教学法。“好似碌煎堆咁碌圆佢(像滚煎堆那样把它弄圆)”等通俗好懂且充满本土特色的描述令人倍添亲切感。

“先捏个碗,再把报纸揉成一团,放进里面做支撑。”

“用大拇指压一下碗的两边来做眼睛。”

……

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个可爱的小狮子头慢慢成雏形。每一位“艺术大师”都在自己的作品上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力,个个都刻出了不同的个人特色。

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庆坊工作站负责人伍文辉介绍,未来这些遗产工作站将合作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多样的非遗文化交流活动。他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生活中的乐趣不止有电子游戏,还有这些非遗文化的体验。同时也让他们改变对非遗文化的刻板印象,刷新对非遗文化趣味的认知。两地文化的交流,除了使孩子们认识了解本地传统文化,更能品味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他还补充了自己对景区中这些非遗互动体验的见解:“非遗进景区,除了能让游玩的人们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特色外,他们更可以制作独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这比起单调的纪念品来说,他们存留下来的是一份独家回忆,更有意义。”


【来源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永庆坊工作站、荔湾区融媒体中心 黄嘉珩(实习)】

【图片 荔湾区融媒体中心 钟璟】【编辑 邓菲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