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龙江中学:“一体两翼”构建高中特色教育新格局|佛山教育一线报告

佛山大课堂
+订阅

“势若蟠龙,因以名江。”这是《龙江乡志》对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名字来由的解释。这句话也是今天龙江中学的写照。

教育是一个地方最大的民生,也是最亮的名片。随着近年来龙江在顺德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加快提升,尤其是2016年走上全新的“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发展道路,打造“一体两翼”新格局以来,有60多年历史的龙江中学,从一所普通的镇街高中逐渐成为一所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影响力、在全国也有特色的区域性名校。

连续4年,龙江中学获评顺德区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连续两年,获评顺德区先进学校;连续两年,获评佛山市教育最佳口碑奖。特别是在今年高考中,高优线、本科线上线人数均大幅上升,小语种学生、体艺类学生的成长表现尤为突出,多名学生拟录取到“双一流”高校就读。

在过去龙江中学发展的低潮时期,曾有许多学生在中考时将其作为“保底”志愿。如今,龙江中学的绝大部分招生名额已经在第一志愿录满,仅有少量高分学生有机会在第二志愿被录取。

作为龙江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的重要一环,龙江中学就像一条起飞的小龙,在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建设的征程上加速前行。

因材施教“零基础”培育小语种特色

对顺德和佛山高中教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小语种是当前龙江中学最具特色的标签。

在普通人印象中,小语种教育因其过于细分,更容易出现在城市发展水平更高、教育基础更好的地方。而龙江位于顺德西部,以制造业闻名,龙江中学过去也是一所排名靠后的学校。龙江中学是如何走上、走好这条特色发展之路的?

由于招生扩容和远离中心城区等因素,龙江中学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生源质量不佳等重重压力。正好在2016年初校长张朝煌到任时,佛山开始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建设,市、区都对开展特色教育的学校提供支持,给了龙江中学一个新机遇。暂时没有条件全面提升,那就先从特色突破开始。但是从什么特色突破,是一个需要审慎研究的问题。

龙江中学校园。校方供图

龙江中学校园。校方供图

在此前其他学校任职时,张朝煌曾经尝试过打造体艺特色并且取得成效。在顺德区内,除了一所专业化的艺术类高中之外,此前张朝煌任职的学校在体艺类学生培养上做到了全区前列。但是对于龙江中学,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发展体艺特色,仅靠这条道路再突围会非常困难。

因材施教是亘古不变的教育法则。任何特色教育都不能是空中楼阁,首先是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张朝煌在研究生源情况后发现,总分低的同学通常是数学、英语两科表现不好。数学自然是无法替代,必须迎难而上,但是英语并不是非学不可、非考不可,还有小语种可以选择。张朝煌又组织人力仔细研究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以及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小语种在考试和录取中的待遇与英语几乎一致,仅在极少院校和专业有限制。

尽管对于当时的龙江中学来说,小语种教育完全是“零基础”,建设难度不小。但这并不重要。

因为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小语种教育也同样是“零门槛”甚至是“负门槛”。在英语已经学了几年甚至10多年,都已经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小语种考试难度相对更低,让学生有望在高考中实现“弯道超车”。此外,佛山有许多外资企业,多懂一门外语将在未来的就业中形成优势。张朝煌一位朋友的小孩在佛山日资企业工作,因为懂日语,所以收入明显高于同岗位的其他同事。

而另一方面,因为小语种教育具有一定门槛,所以大部分学校都不做。只要能克服最初的困难跨过这道门槛,将教育体系建立起来,就形成了天然的“护城河”,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

当然,教育不是拍脑袋,每一步都要非常谨慎。2016年,龙江中学对小语种教育进行了反复论证。2017年,龙江中学就开始组织动员,把高一学生、准高一学生中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和家长组织来开会,筛选出52个学生尝试一个学期日语班,发现效果明显。张朝煌决定,招聘一名专业的日语教师。当时他对小语种教育还没有完全的把握,因此特意在招聘中要求该教师也有较高的英文水平,一旦不成功还可以让他转教英语。

以小语种为引领的同时,龙江中学体艺类也同时发力,逐渐探索出“一体两翼”,即在普通类(物理、历史)这一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小语种和体艺类两翼,走普通类高考和体艺类高考的双发展之路。

“特色教育成就学生、成就教师、成就学校,不是一句空话。”张朝煌说。

“高举高打”引入一流资源提升质量

近日,龙江中学与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举行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为高校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实习实践平台,也为提升龙江中学特色教育水平提供了更佳机遇。

龙江中学小语种课堂。校方供图

龙江中学小语种课堂。校方供图

质量是特色的内核。仅仅开辟一个新语种教育,不能称之为特色。龙江中学的小语种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特色而不是兴趣班,在于教育的定位高、质量高,并且在持续地进化、提升。

刚刚尝试做特色教育后不久,就招聘专业的日语老师,这样的“高举高打”贯穿着龙江中学小语种教育发展的历程。张朝煌认为,就佛山地区而言,龙江中学小语种教育达到了体量最大、语种最多、师资最强、合作最广、成绩最优。

在体量方面,龙江中学全校2200多名学生中,小语种学生超过1100人,其中日语学生超过800人,不仅占学生的比例高,而且绝对数量在佛山也稳居第一。在语种方面,许多其他开设小语种教育的学校只有日语班,但是龙江中学陆续开设了俄语、西班牙语班。

同时在师资方面,龙江中学的小语种正编教师达到11人,大多数有国外知名大学求学的经历。例如杨诗云曾在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交换留学一年,陈晓琪的教学设计在“全国日语课标教材教学设计交流活动”中获推荐,硕士研究生陈幸妍为日本文部省公费留学,俄语的鲁清勇、李明桥两位老师均在俄罗斯完成硕士课程,西班牙语老师张力维曾在西班牙读研……

小语种教育因为总体规模相对英语小很多,所以更加不能闭门造车。在合作方面,龙江中学建立了从大学、高中到教育行业龙头的合作体系。2019年,龙江中学入选人教社的首批全国三所、广东省第一所中学日语教学实验校之一。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市小榄中学、深圳建文中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江门、云浮等地的一些学校在开办小语种教育时,也前来龙江中学寻求指导。近几年,全国已有30多所学校到龙江中学交流小语种办学经验,龙江中学也多次在全国相关会议上分享。

2017年,龙江中学“日语高考实验班”被列为顺德区第二批校园特色项目;2018年,学校以小语种作为特色成功被列为佛山市特色高中创建学校,并在2021年顺利获评佛山市特色高中;去年成为“南方俄语教育联盟学校”;去年底,新高考背景下多语种特色教学与多元升学改革研讨会在学校举行。

在小语种的带动下,龙江中学整体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张朝煌入选华南师大硕士生导师资格人员,学校高级教师达51人、获区级以上荣誉的教师有80多人次,多名体艺考生考取体艺类的全国重点院校。

2022年高考,中考入学文化成绩517分的黄晓楠在转学小语种后,俄语139分,以总分580分进入年级前十名;文化课成绩不够突出的张乐妍选择艺术特长,以音乐突出综合分524分实现“逆袭”;凌可以体育突出综合分601.3分,在全省排名第112名……

“在小语种和体艺特色下,原来能考专科的也许就考到本科,考本科的也许就到了重点本科,考到重点本科的也许就能到‘双一流’。”张朝煌说,办好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比一所原本基础就好的学校难很多。

目前,龙江中学每个年级各有8—9个小语种班,远超英语班,许多学生因为小语种慕名填报龙江中学,英语反而成了龙江中学的“小语种”。同时,学校的整体成绩和生源质量都大幅提升,师生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向82名进士学习的“龙的传人”

龙江中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其说是崛起,不如说是一个地方的文教重兴。

地处西江、北江流域,龙江自古以来人文兴盛、商贸繁荣,孕育了灿烂的“两龙文化”,曾有“四方商贸之地,六合堂奥之区”的盛景。在科举时代,龙江涌现了82名进士,其中一人还当过两任皇帝的老师。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不仅要为进入大学做准备,也要重点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2016年张朝煌到任龙江中学后,一手通过特色教育提升教学品质,一手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当时我发现学校还没有形成一个文化体系,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整个氛围也处于低潮,所以想帮助学生梳理价值追求,向82名进士学习。”他说。

没有文化的凝聚,校园就是一盘散沙。以中华民族的龙文化为大背景、以龙江原有的“两龙文化”为中枢、以龙江中学自身60多年的内核,龙江中学开始建设“龙文化”,并凝练出新的办学理念——“塑龙马精神,育龙的传人”。“塑龙马精神,就是积极进取,不断进德修业;育龙的传人,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张朝煌说。

要让校园文化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扎根,首先就要让隐性文化变成显性,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得进。

走在龙江中学校园,到处可见各种文化标语。例如走进学校大门就能看见两组别具一格的对联,铿锵有力而富有诗意,四句话开头的四个字恰好将“龙江中学”嵌入。在走廊间、大堂里,到处是贴合“龙文化”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2021年,学校教学楼大堂5根大柱子经过装饰,焕然一新,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赫然在目,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与一般学校突出各种中外名人故事不同,龙江中学把本地的“两龙文化”活用起来,在一般的中外名人之外增加了龙江的传统名人故事,如云贵总督邓华熙、兵部侍郎温汝适、抗清英烈“岩野先生”陈邦彦等。此外,龙江中学另一个特色是把校内每次考试表现优异学生的照片挂在墙上,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比学赶超的干劲。

有静态的文化展示,更有动态的文化活动。每个学期龙江中学都会举办多项校园文化活动,其中尤以年底的“龙文化”节系列活动最为丰富,包括运动会、体艺生和外语类展演、“音为梦想”歌手大赛等,打造健康高雅、文明和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近年来,学校朗诵节目《秋瑾》以总分第二入选2021年广东省“诵读中国”经典诵读比赛全国复赛,还和法治小品《青春不负贷》一起获佛山市金奖。学校也每年举行成人宣誓仪式,让学生更快成长为“龙的传人”。

对学生的文化塑造,校内校外一体。近期,学生暑假已经开始。龙江中学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说,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在暑假期间,努力提高个人素养,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建议学生阅读一本经典名著、观看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学习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进行一次与父母师长的心灵对话、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

“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张朝煌说,没有质量就过不好今天,没有特色过不好明天,没有文化就过不好后天,培养昂扬向上、积极奋进、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龙中人,是龙中教育人致力追求的目标。


■相关

数读龙江中学发展成果

高级教师51人

学校在职在编教师169人,其中,高级教师51人,获区级以上荣誉的教师80多人次。

15名小语种教师

目前有日、西、俄15名小语种教师,其中11人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善款1200万元

2013年,龙江中学奖教奖学基金会换届,第二届奖教奖学基金至今已筹得善款1200万元。

14余万元

近年来,龙江中学奖教奖学基金会每年出资14余万元,每年奖励优秀师生近400人次。


■关注

让校园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一个学校的发展,植根于它所生长的那片土地。校园文化如此,其他领域更是如此。

龙江在近代以后诞生了著名民族工业家薛广森等重要历史人物。改革开放后龙江产业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家具设计与制造重镇”,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文教领域影响力的逐渐恢复也是大势所趋,与经济社会整体的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在区、镇两级政府、校友会和学校奖教奖学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龙江中学得以不断提升学校“颜值”,完善办学条件,助力学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首先是学校硬环境建设。去年下半年,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体育馆和新的塑胶跑道正式投用,体育馆周边的配套设施也进行了提升,为师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运动环境。目前,龙江中学正在规划教学楼及生活楼扩建工程,未来可增加28个普通教学班及15个专业教室。这些工程背后,许多是由政府财政投资,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众多热心校友的接力捐资。

早在1993年,有鉴于龙江镇内教育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教育人才的引进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在龙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龙江中学多位热心校友发起成立了龙江中学第一届奖教奖学基金会,并发动近50个单位和个人参与捐款,筹得善款近25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师生进行奖教奖学,以及帮助困难学子,助其安心就读。

2013年11月,龙江中学建校55周年之际,奖教奖学基金会换届,第二届基金至今已筹得善款1200万元。其中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黄联禧更是个人捐资500万元作为体育馆的启动资金。此外,黄联禧还捐资280万元,为母校铺设400米田径场塑胶跑道。校友蔡必挺则捐资为学校增设12个篮球架、重刷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地坪漆。

“除了指定用于硬件建设的资金外,基金其余部分我们几乎不直接动用,而是每年从中拿出十几万元的利息奖教奖学。”在张朝煌看来,随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多,校友会越来越关注母校的发展,也会在资金方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校友的捐赠对学校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接受来自校友等外部资源注入的同时,龙江中学也一直为社会作贡献。除了做好教书育人这一本职工作之外,师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如在今年5月,龙江中学党总支、校团委联合苏溪社区开展长者生日会活动,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活动中,学校高一音乐生为长者带来了歌曲《夕阳红》、乐器演奏《伊犁河的月夜》等节目,师生志愿者还指引长者到达各类小游戏、裹粽子、义诊等便民摊位,并与长者进行互动。最近,作为龙江中学志愿服务队的带队人,高二12班的洪婉游被评为2021—2022学年度顺德区优秀学生干部。

今年,龙江加快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包括推进龙江中学扩建等一批重点项目,花更多的财力、以更大的魄力重视教育“软件”提升,并且特别提出要“让‘龙的传人’后继有人”。

“在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校友和社会贤达的关爱支持下,龙江中学定会在教书育人的康庄大道上踏歌前行,再创新辉煌。”张朝煌说。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熊程 王雅铄

更多阅读:

专题|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线报告

编辑 杨馥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