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下教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关键举措。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年来,佛山大力推动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牢固树立正确育人导向,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育人方式深度变革,引导学校、家长和全社会更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体系化
由片面唯分数走向全面重视素养
6月底,佛山市小学校园迎来期末“考试季”。打破一张期末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一场场别开生面、趣味十足但又紧扣知识考查要求的游园会、知识大闯关在佛山校园中展开。
在禅城区东华里小学,该校的知识嘉年华活动紧扣新课标要求,教师团队反复研讨设计了7个学科共42个测评项目。该校副校长何粤嫦说:“嘉年华更强调综合性、通融性、趣味性、多元性,成为去年基础上期末综合素质测评的2.0升级版。”
无论是主题设计,还是知识分类、形式创意,抑或是场地布置、激励措施,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各校和老师们的智慧与付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校的努力和尝试都指向了教育评价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
打破过去评价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以评价内容体系化突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评价,让评价由片面唯分数走向全面重视素养,成为多所学校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焦点。
南海区儒林一小的网络阳光银行激励评价系统让评价立体而有序,以评价内涵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其评价内容涉及德智体美劳,覆盖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评价活动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对学生各年级成长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工具和平台的创造性使用,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丹灶镇金沙小学的智能化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立体、动态、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对每一名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有效、有痕的记录,同时规范教师用激励、赏识、理解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
与南海区不同,顺德区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工作路线,着力构建区域发展性德育评价模式,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发展性德育评价长效机制,大力构建发展性德育评价新样态。
在贯穿德育工作始终的发展性德育评价体系之下,顺德区北滘镇各中小学结合学校自身教育发展规律,通过开展“常规+特色”系列德育活动,打造了具有北滘教育文化属性的“微行种德”德育品牌。容桂高黎小学将真善育人元素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真善”德育课程,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期末考试季,佛山各校精心设计学生素养综合评价方式。图为白燕小学期末闯关活动现场。校方供图
评价平台个性化
用“绿色”尺子为教育质量“体检”
评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教育评价关乎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早在2013年底,南海区就成立了教育质量监测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南海区教育发展状态公布方案》,在全国率先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
每学期,南海都会开展基于课程标准和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的学业水平测试、影响学业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引导社会和学校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监测内容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领域共17个核心指标。
通过用“绿色”尺子为教育教学质量“体检”,取得同样分数的学校,关注哪间学校的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愉悦、学习能力更强,从而改变用单一的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用单一的升学率评价学校的现状。
此外,南海在区的层面还设立了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专项课题,引导教师针对本校监测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并在下一周期监测中检验效果。
为搭建“学生发展性评价平台”,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南海区还建立全过程、全方位、全参与的实时在线学习及评价平台——“南海云课堂”,通过包括学生自主选课平台、“书+网”阅读平台、基于学历学习与分析信息技术平台等子平台,积累学生个人特质记录、课程和表现记录、生涯选择等数据,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机制。南海的教师和家长既可借助该平台发掘学生个性发展情况,也可从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过程评价。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挺进“深水区”,南海区作为国家和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紧紧抓住教育评价改革这个“牛鼻子”,以数据赋能,用评价育人,打造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学校综合治理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推动学校育人方式的深度变革,引领区域教育生态的不断完善,实践探索入选广东省首批1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
■相关
以督学队伍推进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佛山构建“五好教育”新形态
监测评价的意义在于诊断、改进和提升,评价结果应用到教与学的改进是评价的终极目的。然而,评价工作讲求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如何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评价队伍,是佛山推进教育评价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进一步运用监测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南海区教育质量监测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协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专家逐一走访各镇(街道)反馈监测结果,为镇(街道)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年,南海区监测表明某镇(街道)教育装备配置水平处于全区低位,次年该镇政府即拨付4000万元增补相关学校藏书、多媒体设备等,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维护了教育公平和健康的教育生态。
为了给德育评价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发挥督学在评价工作中的监督作用,顺德区自2014年起率先组建一支以校长为主体的专职督学队伍,长期负责学校德育工作过程性和终结性督查评估,目前这支督学队伍已有200余人。
从2012年到2018年,顺德区还先后成立了中小学德育研究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等专业的德育研究与指导机构,强化对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实施等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同时,顺德区教育部门还注重评价方式的广度、纵深度以及周期性。顺德积极推进政府、督学、学校、家长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构建了从学校自评到镇街初评,再到区层面复评的螺旋上升的三维评价体系。在评价周期上,顺德区实施政府督学,常态化开展德育评价督查。
随着教育督导改革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对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功能进行更加清晰定位,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督导的工作效能。5月26日,2022年佛山全市教育督导大会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召开,为新聘任的55名佛山市首批督学顾问颁发聘书。
当前,佛山正致力于让督学成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的“吹哨人”,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确保教育督导工作取得实效,进一步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加快打造佛山“五好”教育新形态,为推进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记者】王雅铄
更多阅读:
专题|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线报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