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解读|胡良斌:深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加速向海发展,产业正聚点成链

南方+ 记者

1

“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海洋产业集群得到长足发展,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攀升。”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海洋经济研究所主管胡良斌博士说。

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其中,在海洋产业集群方面,《意见》提出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区域协同格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

深圳发展海洋经济有哪些优势?后续又将如何发力?

胡良斌认为,从规模上看,深圳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连续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个台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达到约10%。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深圳涌现出招商港口、盐田港等为代表的海洋交通运输龙头企业,以招商重工(深圳)、中集集团为代表的海洋高端装备企业,中兴通讯、海能达、亚太卫星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加速向海发展,汇川技术、行健自动化、震兑工业智能、朗诚科技、华大海洋等一批涉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产业发展正加速聚点成链。

深圳应积极培育科技型海洋产业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深水良港,超大经济体量能够为南海开发提供重要保障。“在当前难以打破现有国际航运中心格局的情况下,深圳可以发挥科技创新特长,积极发展和培育科技型海洋产业,有望摆脱对航运传统路径的依赖。”胡良斌说。

1从创新能力来看,深圳已累计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创新载体近70家,逐步实现新兴领域和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两个“全覆盖”。从产业集聚效果方面来看,深圳在南山、盐田、大鹏等沿海区域形成了若干集聚区,如南山西丽国际科教城集中了深圳主要的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南山高新园则集中了涉海高新技术企业;盐田依托盐田港,形成了集仓储、运输、货代、船代、物流、装卸及转运为一体的全链条港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大鹏新区则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特色鲜明。从新兴业态方面来看,深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加速向海发展,部分企业已开展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水下机器人等相关业务,妈湾5G智慧港建成投入运营,蛇口国际氢能产业示范港启动建设。

但深圳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胡良斌认为,区域内外的合作竞争正加速演变,深圳自身海洋科技力量与国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新一轮海洋科技资源争夺中也未能取得先机。其次,深圳海洋产业集群部分领域产业链仍不完备,未能形成由“链主型”企业领衔的“雁阵型”企业梯队。特别是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尚未构建起完善的海洋新兴产业生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尚未打开。受限于深圳海域纵深浅,现存航道、生态保护区等具有较强排他性,海洋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在推动陆海融合做大产业规模和吸引外地企业等方面存在障碍。深圳尚未进入海上风电、可燃冰勘探开采、智能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主赛道。

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推动海洋产业集群发展

“海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应立足于产业本质特征或要求,其重点是企业,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推动,让优势更好体现出来,直面不足、各个击破。”胡良斌表示。

从供给侧方面,一是立足于海洋产业集群对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性,如海洋交通运输依赖港口设施、滨海旅游依赖景区景点及地面交通设施,强化涉海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海上测试场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二是立足于人才支撑,面向全球、全国遴选引进一批高水平海洋人才。三是立足于体制机制探索,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研究制定一批支持政策,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四是针对海洋产业集群细分领域薄弱或缺失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1

从需求侧方面,胡良斌建议,一方面政府部门主动部署推进一批涉海示范项目建设,创造一批应用场景,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和培育新业态,另一方面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依托优势力量组织实施深海采矿等若干重大科技计划,抢占未来发展先机,在新赛道上力争成为弄潮儿。

【记者】张秀娟

编辑 王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