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结构认知大字典》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组织编写,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是一部反映当代汉字学研究成果、兼顾实用的大型汉字文化工具书,旨在对通用规范汉字形、义、用的历史演变进行描写和分析,揭示汉字的结构规律和文化内涵,建立起系统、科学地学习认知汉字的渠道。
本书是首部依托汉字字形数据库进行编纂的大型汉字结构源流工具书,建构了有关汉字源流及汉字结构的理论体系,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赡、规模最宏大的汉字结构源流工具书之一,填补了汉字源流及汉字结构基础理论的多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独特的文献价值,对广大读者了解汉字演变历史和从汉字结构了解中国文字的文化底蕴、推动新时期汉字文化学术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性的内容文本和形式文本。
编辑介绍,该书的编纂建立在对中国汉字发展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收字的基本范围,字头按部首分201部分类排列。每个字头下除严格依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注繁体、异体、汉语拼音外,重点设置“结构源流”“结构分析”“结构使用”三个版块,组成了汉字结构源流的阐释框架,行文既采用更符合学习、认知需求的串讲形式,也注重语言的规范、简洁,提高查阅效率。
本书依托教育部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一系列汉字字形及故训材料数据库,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字形,编列了最为完整的汉字字形演历时变链条,特别是补充了以往同类字典较为忽略的战国文字和中古汉字字形,汇集的字形,是迄今最为丰富、系统的,且字形清晰,保真度高。
相较于此前出版同类字典,本书对汉字的结构分析的范围大大扩展:一是对条头正体、异体的造字理据、来源,均加以分析;二是将古文字以及《说文解字》中正篆和重文的字形结构,都进行分析;三是对现行简化字的简化方式和字形来源也加以分析说明;四是对学界尚无定论的字形结构,选取某些较合理的说法,供读者参考。
【记者】黄楚旋
【图片】出版社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