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发展,为了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疫情防控管理难、经济发展增速不稳定的问题。四会市下茆镇坚持强党建、促发展、保平安工作思路,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索一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社会和谐平安的乡村治理新路径。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前往下茆镇采访和了解情况。
下茆镇位于肇庆市四会市中部地区,全镇总面积106.98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246个村小组,户籍人口约3.4万人。耕地面积4.33万亩,林地面积约7万亩。近年来,挖掘当地自然特色,依托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引进资源,发展高质量特色农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下茆镇给出了乡村振兴的“下茆方案”。
强党建聚合力,构筑乡村治理组织基础
下茆镇马陂村江寨“党支部+乡贤+项目”联络中心。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堡垒。以党建为中心,建立健全机构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及领导干部分片包干项目制度,进一步落实“头雁”工程,选准配强基层党组织人员,建立“党支部+乡贤+项目”治理模式,对下茆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平安治理进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构筑乡村治理新格局。“在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镇、村干部合力推进,发挥主观能动性,地毯式进村入户走访协助村民整理屋前屋后、村庄路边,建立清单制度,让各项工作难点、目标上墙,及时更新销号。”下茆镇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记者还了解到,为了提升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下茆镇积极实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带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管护常态化工作”,深入乡村治理的各方各面,切实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治共建”的新发展格局。
下茆镇村级“两委”干部换届选举。
抓项目促发展,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基础
积极谋划项目,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基础差、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地域品牌少、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困境,下茆镇深挖本土自然特色、整合各方资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路径,强力推出了工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和生态宜居康养产业等四个发展板块。记者了解到,下茆桔子景区是砂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示范区的主体项目之一,景区包含砂糖桔种植、农业观光、农耕体验、水产养殖基地、科普教育、餐饮住宿、生态养生等观光游玩项目。当前下茆镇正在推进美丽墟镇建设和蒲洞村硫磺潭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延伸发展。
下茆镇桔子景区。
此外,下茆镇还有效结合祖庙街道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进资源,大力推行“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在高崀、石罗、上茆、蒲洞、下黄岗等村发展藿香种植基地,再以点带面在全镇拓展藿香、郁金、肇实等南药种植产业1650多亩;今年,下茆镇还探索在马陂、下茆村打造集观光、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沉香树种植、沉香茶加工产业,进一步提升下茆镇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我们计划在推进采用南药藿香种植试验田的基础上,后续以“1+1+N”的产业布局模式推广带动全镇N个村加入南药种植产业布局,推动下茆镇进入南药种植产业发展轨道,打造“一镇一业”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禅城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一名工作人员说道。
下茆镇高崀村藿香种植基地。
下茆镇高崀村千亩肇实种植基地。
保平安稳大局,筑牢乡村治理和谐基础
建设平安乡村,确保发展要安全、高效。乡村振兴离不开平安乡村建设,下茆镇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促进和发展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责任,确保各部门牵引带动起来、资源力量整合起来。抓好日常和重要时段疫情防控,全面完成疫苗接种任务;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联检,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广泛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诈骗等宣传,组织法律顾问到村居、校园、工业园区等开展法治宣传讲座,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记者了解发现,下茆镇为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在辖区15个村(居)的主要道路出入口、学校周边路口、重点场所和人群密集地等共安装53支监控摄像头,推动农村治安环境迈上新台阶,进一步筑牢农村防灾减灾、交通道路、消防等安全防线,筑牢乡村治理根基,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下茆镇马陂村江寨村风貌提升工程后现貌。
如今,下茆镇利用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平安建设“三驾马车”,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全镇呈现出乡村发展充满活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社会秩序良好的和谐态势,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开拓出新格局,同时也为接下来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方案和新借鉴。
镇委书记刘街雄(左二)到马陂村委会大路坪村及周边村庄现场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记者】欧阳胜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