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一系列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的政策。8大未来产业有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
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正是在新湖辖区“平地起高楼”的前沿产业。随着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原始创新动能的牵引,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科研经济正在崛起。新湖街道提出,要紧盯科技产业前沿,加快构建“合器生材+科学服务”的“4+1”产业体系,率先打造科研经济的增长极。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初显
光明科学城的科研经济探路正是始于位于新湖辖区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沿着公常路,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仅2公里。2020年,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光明,打造国内首个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吸引入驻20多家优质初创企业。
合成生物学在光明科学城已初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
相似的探索也在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进行着。该项目选址位于新湖辖区的滨海明珠工业园,推广“楼上楼下”创新创业模式,鼓励社会主体共建创新联合体,配套建设专业化园区,形成脑科学产业集聚区。
“搭建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孵化,再到应用落地的创新生态链,正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的资源、政策,正在为新湖率先打造科研经济的增长极提供强大底气。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联合Deeptech发起成立国内首只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深圳理工大学(筹)筹建全球首个工程生物学学院;2021年,光明区发布中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印发实施合成生物企业和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新湖也主动担当,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路“沿途下蛋”新机制,推动中山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与喜德盛、科创新源等辖区企业深度合作,研学产结合更加紧密。
优质产业空间迎来井喷期
要实现科研经济的“沿途下蛋”,必须有优质的产业空间。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对面,是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卫光生命科学园。卫光生命科学园将瞄准全球生物技术前沿,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为重点领域,以大分子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为主要细分赛道,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创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
同样位于新湖辖区的光明云谷,被定位为打造成为环大科学装置产业带科研经济先导区。光明云谷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2所高等院校,坐拥25万平方米智慧公园景观生态,享有千亩花海、光明湖等大尺度都市田园风光,周边人才住房、学校、医院、酒店等配套设施完善,还将提供220万平方米产业用房。
目前,云谷一期11万平方米产研楼、联想28万平方米南方智造基地封顶,卫光生命科学园一期4万平方米投用、二期13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封顶,汉腾生物、深信生物等头部企业进驻,广业工业园提容、楼二工业区城市更新加紧推进,新湖辖区优质产业空间即将迎来井喷期。
新湖还通过整合产业空间,引动创新“巨浪”。制定了《新湖街道产业空间管理工作方案》和《新湖街道产业空间管理指导意见》,整改、清退低效能及“散乱污危”企业52家,整合产业空间15.43万平方米。
“政企早餐会”创新服务企业范式
最近,新湖街道召开了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会上成立了产业空间、企业服务、固定资产投资、集体经济建设四个专班,17个工作组,其中企业服务专班不仅常规设企业服务、工业投资组,并针对近期走访收集的企业问题,下设人力资源组、文娱挖潜组、农林牧副渔挖潜组等专门工作小组。
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新湖街道聚焦稳存量抓企业服务、扩增量抓招商引资、抢进度抓项目服务、大力度抓集体经济四大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坚决打好打赢下半年街道经济攻坚战。
新湖把辖区除区工业百强外的50强企业及32家规下工业样本企业纳入街道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建立“街道—部门—社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机制。
截至6月11日,通过高层会见、考察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服务区百强外50强企业、规下工业样本企业32家,已实现服务全覆盖(其中区工业百强外的50强企业中有17家企业由区领导挂点)。共收集招工、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产业用房等方面诉求27宗,已解决24宗,3宗正在推进中。
新湖还在服务企业模式上不断创新,首创“政企畅聊早餐会”。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期“政企早餐会”,分别会见了联想集团,先进院合成生物研究所及柏垠、臻合智造、赛特罗、古他4所生物科技公司,以及深圳市和胜金属技术有限公司,并将日常走访交流服务与“政企畅聊早餐会”相结合,主动协调推动解决员工宿舍房源、就餐供应、产业空间需求、校企合作、知识产权维护、交通出行等方面诉求。
以新发展理念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新湖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正在朝着科研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大步迈进。
■“合器生材+科学服务”
“4+1”现代产业体系
合成生物
科学仪器
生物医药
新材料
与众多科学产业配套的科学服务
■数读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由光明区政府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采用国内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建立“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实现孵化、办公、研发、试验、中试、生产、仓储、人才服务等企业全周期核心需求,该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入推广深圳经验47条。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截至2022年4月,已组织8批次企业遴选工作,参与遴选企业81家,正式入驻29家企业。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由深圳光明区政府和深圳先进院共建,以“需求方出题,科技界答题”为出发点,致力构建“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合一、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沿途下蛋+聚集效应”的产业发展生态,努力打造国家级脑与健康产业的创新高地、脑科学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脑创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提供孵化空间超过1万平方米,2021年10月26日在深圳光明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明珠校区揭牌。
【撰文】柳艳 金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