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溺水悲剧频频发生!学会这些安全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惠城发布
+订阅

炎炎夏日

游泳是很多人特别喜爱的活动

也是消暑降温的好方法

暑假来了

各大游泳场馆和江边都聚集了不少

“下饺子”的人群



然而,因溺水身亡的悲剧频频发生

令人痛惜不已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

就不时接到溺水的急救电话

溺水是全球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36万人死于溺水。据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控制中心和溺水统计分类预防系统统计:全世界溺水风险最高的年龄是1~4 岁儿童,主要原因是监护人监管不足。第二风险年龄是青少年及青年,主要是在自然水环境中意外溺水。溺水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影响。

游泳降暑,防溺水不可大意!


安 全 游 泳 要 点


1.不独自一人外出游泳。须有组织,有大人或熟悉水性的人带领,互相照顾。


2.选择安全场所游泳。不到陌生、深浅不清、不平坦、杂草丛生、有暗流急流和漩涡等水域游泳。初学者更不要到野外游泳。


3.切忌过饿、过饱、酒后游泳。建议餐后一小时才下水。


4.下水前做好准备。先活动身体,舒张筋骨,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以免抽筋或气管痉挛等。


5.避免危险行为。不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不嬉戏打闹,或捉弄对方。

6.不带伤、带病游泳。劳累状态,有伤口,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等疾病急性期不游泳,避免加重病情。

7.及时上岸。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抽筋等,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8.建议带救生圈,累时可漂浮休息。必要时穿救生衣。


溺 水 自 救


万一不幸,游泳时出现异常情况,切莫慌张,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不拼命挣扎,越挣扎越消耗体力,也可能使身体下沉。

2.仰泳露鼻,屏住呼吸,尽量解除身上的束缚,放松肢体,手掌向下压,尽可能保持头向后仰、面部向上的仰泳体位,使口鼻露出水面,保持呼吸。

3.观察身边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品,或可牵拉绳索、树枝等,抱住、牵拉上述物品以求自救。

4.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5.如果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 现 溺 水 者 救 护 


发现有人溺水,也切莫慌张,应保持镇静:


1.呼救。第一时间大声呼叫,寻求现场有救治能力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如为未成年人,找大人帮忙;多个同伴,派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2.岸上施救: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绳索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另外一手抱岸边树或柱子等,避免被牵拉落水。


3.水中施救:如有小船、冲浪板等,可划到溺水者身边施救,保持船平衡;若无救护器材,大人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转动其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避免溺水者挣扎抱紧施救者。


特别注意!


未成年人尽量不要下水营救

不识水性、水域危险影响救护人员安全

也不可以冒然下水


溺 水 者 上 岸 后 分 级 救 护


溺水者拖上岸后分级救护,迅速判断意识、脉搏、呼吸,根据不同级别情况,施行不同救护措施:


1.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注意保温,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span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来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订阅号,转载请注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