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产品管理费调查:部分产品超同类公募基金3倍 “管理费与业绩挂钩”模式浮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订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深圳报道

近期,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管理费收费标准备受市场关注。

比如信达证券管理的货币市场型基金信达现金宝,截至7月19日,该产品近14日年化收益为1.1%,近7日年化收益为1.245%,收益和大多数货币市场型基金差别不大,但于投资者来说,产品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却没有这么多。

公开信息显示,信达现金宝的管理费率是0.8%,托管费率是0.05%,销售服务费率是0.01%,总费率为0.86%,而同类型的公募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费率一般为0.25%,信达现金宝的管理费率几乎是其三倍以上。

不仅如此,在货币型基金收益率降到1%的整体趋势下,投资人买入这类产品在扣除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这些投资成本之后,收益已所剩无几。

北京某大型券商人士表示,“证券公司的货币产品原来是资管计划,按照监管要求公募转型,所以这些产品都是新转型的,比市场上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收费高。”他也表示,后期可能会有所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到产品类型、公司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收费模式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管理费计提的标准不一,但是在最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管理费模式在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5月,中信资管的一只产品采取了浮动管理费的收费模式,将产品的收费与收益率挂钩,只有获取到正收益,才能收取管理费。

这一变化是券商短期的营销策略还是长期的行业趋势?有券商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或将推动行业整体收费模式的改革。

超同类公募基金3倍管理费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发现,除信达证券之外,国联证券、中泰资管、华安证券等旗下均有货币市场型基金管理费率高达0.9%。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券商和券商资管的货币基金多是保证金理财、大集合理财转型而来,因此目前基本都是维持了转型前的费率结构。

今年5月9日,信达证券发布信达现金宝参公改造完成公告。

公告信息显示,信达证券作为信达现金宝的管理人,于2022年4月20日通过公司网站发布了《信达现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征询公告》,就信达现金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为信达现金宝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事项进行公告并征询投资者意见。

截至2022年5月6日,产品已完成变更征询工作,合同变更满足生效条件,于2022年5月9日生效。

因此,自2022年5月9日起,《信达现金宝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合同》、《信达现金宝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正式生效。

与信达现金宝类似的是国联现金添利,5月9日,国联现金添利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全部自动转换为国联现金添利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

上述北京某券商人士表示,这类货币基金在转公募前,多是保证金理财或大集合理财,保证金理财其实是提供的一种服务,帮助股民充分利用股票账户暂时未使用现金进行理财,因此前期的收费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市场发生了变化,费率也有可能进行调整。

管理费率标准不一

除了货币型产品外,其他类型的券商资管产品也存在收费不合理的情形。

比如华融证券旗下的资管产品华融共赢稳利5号,在其官方网站上显示,华融共赢稳利5号最新净值为1.039,累计净值为1.199。

Wind信息显示,华融共赢稳利5号成立于2017年6月9日,是灵活配置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该集合计划以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通过对于当前国家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及资本市场资金环境的分析及研究,对计划的大类资产进行配置调整,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集合计划资产获取长期稳定投资收益的目标,最低参与金额为1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华融共赢稳利5号的管理费率,相关合同显示华融共赢稳利5号管理费率3.5%,托管费率为0.05%,剔除业绩报酬后的总费率为3.55%,高于一般私募基金1.5%-2%的管理费率。

特别是在2021年年中,华融共赢稳利5号业绩走势一般,在同类型的基金产品中排名中下。

据券商业内人士介绍,各家券商对于管理费和业绩报酬条款的约定有着很大差异。有些产品和公募基金一样,不收取业绩报酬,只按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费用。有些产品则是既提管理费用、又约定业绩报酬条款。

比如今年2月15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

决定中称,经查,东兴证券在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存在多项问题,其中就包括资管新规落实不到位,个别产品业绩报酬提取频率超过每6个月一次。

对此,就有市场人士表示,在大资管的背景下,券商资管在丰富产品类型的同时,需要加速产品业绩的差异化,将竞争集中到产品的业绩上,在管理费率方面确实有调整空间。

管理费模式生变

不过,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券商管理的公募和私募类产品的管理费模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今年5月,中信证券金桂远航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立。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合计划投资于债权类资产(含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的比例不低于集合计划总资产的80%,投资于股权类资产的比例低于集合计划总资产的20%。

其在产品的收费方面则与业绩挂钩,若收益率为负,管理费为0,若收益率为正,则提取0.25%的固定管理费,外加业绩报酬。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中信证券资管公募化的大集合产品中信证券卓越成长,也是一只采取业绩报酬模式的公募化改造产品。

据悉,中信证券卓越成长产品设置的业绩报酬标准是期间年化收益率超过8%以上部分按照20%的比例收取管理人业绩报酬,若收益率小于8%,将不收取业绩报酬。

由于采用了业绩报酬模式,中信证券卓越成长收取管理费为每年0.6%,相较之下,同类型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管理费在1.5%左右,封闭期两年后不收取赎回费。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业绩报酬”机制是产品管理人和持有人之间进行利益捆绑的举措,只有持有人赚得更多,管理人才能收取更高的业绩报酬。

对此,多位券商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或将推动行业整体收费模式的改革。

(编辑:巫燕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