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志愿服务发展,如何推进?丨志愿观察

广东志愿者
+订阅

广东佛山菠萝救援队志愿者在河南水灾施救现场。

志愿力量是中国社会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力量。近期,广东韶关、清远、梅州、河源等地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事故,汛情面前,超1.79万名志愿者、超770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防汛救灾,协助开展转移安置群众、排查风险隐患、防汛宣传、灾后重建等工作。据“i志愿”系统显示,在疫情防控中,超150万名志愿者参与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辅助、联防联控、助力平安高考中考等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服务时长超4200万小时。志愿者已经成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理风险挑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东较早推动应急志愿服务发展。2010年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快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公众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应对突发事件,其中提到“应急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演练、考核定级、评比表彰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团省委协助”。2010年12月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提升全省应急管理社会动员水平。

广东梅州五华县青年志愿突击队在梅江水域上进行防汛演练。

然而,我们也观察到,应急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据2021年广东省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针对应急志愿服务开展的调研显示,应急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呈现以下问题:

一是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参与抢险救灾渠道不顺、处突效率较低,在救灾中“谁来调度、怎么调度”是困扰应急志愿服务参与救援的问题。二是具备专业资质的志愿者比例较低,仅有48.02%的志愿者持有红十字救护员证,仅有20.55%志愿者持有AHA急救证书,仅有12.85%持有初级救生员证,具有临床医学、护理及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的志愿者比例更低。三是缺乏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调查显示,超七成应急志愿服务组织的应急救援设备及物资主要靠自身筹措。超65.71%的组织面临“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应急志愿服务属于主动涉险的范围,相关保险既未能纳入国家相关保险体系,又不能纳入市场化的商业保险,缺乏专项的保险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志愿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效能发挥。

广东深圳市公共安全义工联为外卖骑手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专业培训。

近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针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工作渠道和协调工作机制。

特别是《管理办法》中提及的应急救援的统一调度机制、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激励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的新亮点新提法,更值得我们关注。

聚焦健全应急救援的统一调度机制,《管理办法》中提到,“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文明办、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等单位联合成立省应急志愿服务联盟……组织、协调社会应急力量开展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优先调度加入省应急志愿服务联盟的社会力量参与事故灾害救援”,并通过明确紧急调度的原则和流程、救援现场管理等,畅通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途径,进一步解决“谁来调度、调度谁、怎么调度”的问题。

聚焦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的专业技能水平,《管理办法》提出,“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共享共用应急救援基地等训练资料,建立常态化培训演练、共训共练机制”,通过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鼓励扶持每支社会应急力量队伍提升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潜水救援和应急医疗救援等专项应急救援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在参与事故灾害救援的专业处置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错位发展、形成能力互补。

聚焦完善应急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措施,《管理办法》提出,“应急管理部门调度社会力量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所发生的人工、食宿、装备、材料损耗、交通运输等相关费用,给予必要补偿”,并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开发社会应急力量专属保险产品和险种。省应急管理厅和团省委将依托“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项目。鼓励各地加大帮扶力度,通过提供救援设备、物资资源共享、公益用地经费减免等方式,支持和培育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做大做强,这将进一步激发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热情和内生动力,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在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越来越成为了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发挥应急志愿服务的作用,离不开健全的应急救援统一调度机制、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培育和完善的激励保障等。制度化、专业化推进应急志愿服务发展,才能更好地规范志愿服务参与应急救援的工作,实现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的长远发展,才能更好地引入社会化力量,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文作者:广东志愿文化工作室评论员 岳志

下文为广东省应急管理厅

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参与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管理办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相关通知

编辑:岳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