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长孙周令飞:祖母许广平在家经常说粤语,对萝卜糕、龙虱印象深刻

南方+ 记者

00:54

(鲁迅长孙周令飞:祖母许广平在家经常说粤语,对萝卜糕、龙虱印象深刻,时长共54秒)

鲁迅长孙周令飞:祖母许广平在家经常说粤语,对萝卜糕、龙虱印象深刻

7月20日,广州许氏家族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此次研讨会采取线下讨论为主、线上连线为辅的形式,共举办3场专家报告、4场分论坛研讨,共有来自北京、香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8个省份的31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发言。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广州大典编纂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典》主编陈建华和鲁迅先生后人、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周令飞,以及许氏后人许必传先生等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及上午的报告会。

许氏家族两百多年来人才辈出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高第街的许氏家族,被誉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两百多年来,名人辈出:鸦片战争时期广州抗英运动领导者之一许祥光,有“许青天”美誉的浙江巡抚许应鑅,先后官拜礼部尚书、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的许应骙,辛亥革命元老、与弟弟许崇智合称“辛亥双雄”的许崇灏,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军事助手、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著名教育家、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许崇清,参加过百色起义、牺牲时年仅32岁的红军将领许卓,鲁迅先生的夫人、著名社会活动家许广平等均出身广州许氏家族。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许氏家族代表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在已完成编纂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中,就收录了多位许氏家族代表人物留下的精神文化产品。

鲁迅先生后人周令飞深情回忆起祖母(许广平)和父亲(周海婴)在家里经常用广东话对谈,家里还常做些广东小食,特别是自制的美味萝卜糕,还有吃龙虱时怕到起鸡皮疙瘩的往事。

周令飞认为,广州高第街许氏是广州和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历程的一个见证和标本。他提到曾任闽浙总督的许应骙,既有保守的一面,也有开拓的一面;他还提到祖母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曾经是缠小脚的坚决反对者,才使许广平逃过了被缠小脚的命运;但同时反对她跟男孩子一样用官话读书,理由是她将来要嫁到乡下去,不用读那么多书。“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当时中国既想独立自强,又不能痛下决心改革的真实写照。”他说。

爱国爱家传统薪继火传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若岚高度评价了广州许氏家族的爱国情怀:“当今时代繁衍绵延的许氏家族,其众多成员及后人散布海内外,他们心向国家,关心故里,先辈们形成的爱国爱家传统在他们身上薪继火传、一脉相承。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近现代许氏家族的‘千秋家国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生动缩影。”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认为,关于许氏家族,既要准确揭示其研究意义,更要搞清有关历史真相,特别是要从文献入手,从史料出发,而不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为此,他希望广州地区文化研究机构更加重视对许氏贤达著述的搜集与保护,抓紧整理同时代人对许氏家族的相关记载和许氏家族保存的家族资料,加强相关研究。

因疫情等原因无法到场,以视频方式参会的特邀嘉宾还包括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朱从兵教授,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葛涛,香港许氏宗亲会秘书长、许氏后人许子皓,美国鲁迅文化传播协会会长、中山大学美国南加州校友会会长、许崇清长孙许绍理等。

本次研讨会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专业继续教育基地主办,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学会、高第街许地七人管理小组协办。指导单位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记者】黄楚旋 

【统筹】郭珊

【通讯员】赵晓涛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 甘韵矶 陈梅玉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