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深圳20+8|金晓辉:深圳氢能产业引领全国,建议增加示范场景扶持

南方+ 记者

/

深圳氢能产业能否延续电动车产业崛起路径?

6月6日,深圳推出《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简称“20+8”产业政策),并出台《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金晓辉

金晓辉

氢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协会会长、深圳市氢蓝时代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晓辉接受南方+专访时认为,深圳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均保持全国领先,希望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绿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减少“灰氢”,研发储氢,并加强标准、法规的完善,同时也建议政府像培育电动车产业一样,大力推动氢能产业落地应用,为相关技术产品提供示范性应用场景,以便进军全国全球市场。

条件:深圳氢能产业上中下游均领先

2022年,国家颁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确认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而此前的《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也明确,氢能是新形势下深圳实现碳达峰目标和做大做强绿色产业的重要窗口与布局方向。

总的来说,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尤其是燃料电池部分,前期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供应主要掌握在北美和日韩地区,而市场应用落地则以美国加州、德国、日本、韩国领先,氢气供应尤其是绿氢制备和消纳则以欧洲为首。

金晓辉介绍,国内不少企业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具备批量化生产和持续研发的能力。当前中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处于产业化初期、大规模应用降成本的推动阶段。

深科鹏沃电堆中试线。

深科鹏沃电堆中试线。

具体到深圳,深圳氢能产业在前期的创新探索和深耕努力下,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从上游的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到中游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电堆、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以及下游终端交通、储能、发电、船舶、无人机等新型应用,都有全国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布局开拓,并形成了以深圳为研发、技术突破高地,辐射广东省乃至全国市场的发展格局。

而《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透露,在氢能关键领域,深圳企业已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比如电解水制氢转换效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已占据全球80%市场份额。而且,深圳氢能产业链初具雏形。深圳拥有近70家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从事氢能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研发出电解水制氢设备、高功率密度电堆及系统、燃料电池重卡、氢能无人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科技产品。另外,深圳产业发展环境较为优越。深圳拥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优势突出、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群体,在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氢能产品示范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配套支撑。

据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深圳已有超过120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相关创新企业,同时还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及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协同全国领先的科研和创新优势聚力发展。

亮点:“20+8”氢能发展路线独具特色

金晓辉介绍,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深圳新能源创新载体数量增长一倍,累计建成超过100家,标准体系建设成效突出,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此次深圳发布“20+8”产业政策和《行动计划》的提出,相信在“双碳”的国家战略下,氢能等新能源产业集群将成为深圳“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

《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包括氢能、太阳能、核能、储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到2025年要形成规模领先、创新驱动、融合开放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一批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骨干领军企业和创新平台,建成引领全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氢蓝时代深圳测试中心。

氢蓝时代深圳测试中心。

金晓辉认为,结合深圳市产业结构、城市发展基础、低碳经济实践经验,这不仅是深圳制造业升级、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带动,更是推动技术引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性指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为深圳市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和促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对照上述政策及行动计划,金晓辉分析,深圳氢能产业集群未来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概括为:在发展领域方面,包括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电堆、氢燃料电池系统、汽车、制氢储运等产业链关键“卡脖子”产业化痛点环节;在重点工程方面,氢能产业作为8大重点工程之一,未来氢能领域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氢能示范应用等;在空间布局方面,要围绕氢能、地热能等新兴能源产业,重点在龙华、龙岗等区域搭建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和开展应用示范,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新兴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金晓辉称,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链布局与发展已较为完善,研发、产业化水平较高,近两年核心企业融资情况良好,新的政策出台后,将有力推动深圳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以及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

建言:学习电动车政策支持氢能应用示范

金晓辉认为,深圳氢能产业面临一些薄弱环节。第一,绿氢生产有待大规模开发应用。第二,社会化应用场景有待开拓。第三,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据悉,深圳目前氢源主要以“灰氢”为主,且大部分制氢企业自产自用。先进的氢气存储技术如液氢存储、固体储氢材料存储方面缺乏示范应用。“深圳海洋资源丰富,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如海上风电制氢、核电制氢、光伏一体制氢等有待进一步开发,深圳可以积极探索氢能与风电、光伏、核能的耦合与协调利用,以加大‘绿氢’生产规模,助力城市深度脱碳。”金晓辉表示。

深圳西部港区投放的首批氢能集卡。

深圳西部港区投放的首批氢能集卡。

金晓辉提出,对于深圳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而言,现在处于类似于电动车在2012年左右的爆发前夜的阶段。“我们行业不缺团队、技术、产品与资金,最缺的是示范场景,希望政府部门像培育电动车行业一样,为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支持一些应用场景,尤其是一些商用车领域先试先行。”

近年来,交通领域一直是深圳氢能率先推动商业化、促进技术发展与完善氢气供应链搭建的切入口,叠加氢燃料电池车辆在长距离重载车辆上的应用优势,深圳氢能主要需求来源于基于港口、物流、城际通勤等交通领域场景(占总需求超过98%)。根据估算,在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推动下,全市氢能消纳到2025年底预计将达到近100吨。

金晓辉建议,深圳可以拓展氢能社会化应用场景,让氢能走进“寻常百姓家”。“通过不断拓宽氢能的社会化应用场景,如氢动换罐二轮车、家庭热电联产等,进一步促进城市氢-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此外,他还希望深圳能建立系统化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明确管理主体,确认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批职责与流程,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加快氢能配套设施建设与应用示范落地,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建设,率先掌握氢能源产业标准制定能力,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深圳打造成中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域,助力深圳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记者】李荣华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才瑛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