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下跌

世农之窗
+订阅

7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报告,6月食品价格指数为154.2点,同比上涨23.1%,环比下降2.3%,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主因是植物油、谷物和食糖价格走低。

谷物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7.6%,环比下降4.1%。小麦价格环比下降5.7%,但同比仍上涨48.5%。玉米价格环比下降3.5%,主要由于阿根廷和巴西玉米收获进展迅速,同时美国作物状况转好。高粱和大麦价格环比分别下降4.1%和6.1%。大米价格持续上行。

植物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4.3%,环比下降7.6%。棕榈油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主因是主产国产量增加及印度尼西亚国内库存量大。受成本攀升和全球进口需求低迷的影响,葵花籽油和豆油价格也呈现下降趋势。由于需求减少和新季作物上市在即,菜籽油价格走低。

乳制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9%,环比上涨4.1%。其中奶酪涨幅最大,主要由于欧洲初夏热浪令奶产量前景和下半年供应形势紧张,进口需求猛增。由于进口需求旺盛、全球供应持续紧张和各国库存偏低,奶粉和黄油价格出现上涨。

肉类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7%,环比上涨1.7%,创历史新高。禽肉价格涨幅最大,创历史新高,主因是俄乌冲突和北半球禽流感疫情使全球供应紧张。中国解除了对巴西牛肉的进口限制,牛肉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小幅反弹。由于新西兰出口供应下降,羊肉价格有所回升。

食糖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1%,环比下降2.6%,连续2个月下降。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以及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和巴西国内乙醇价格走低,世界食糖供应增加,国际食糖需求走低。


【记者】林健民

【来源】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编辑 赵飘飘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