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大抓手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南方日报

文 | 方 俊 许嘉琪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了美丽广东建设的新蓝图,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护好广东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让这片祖祖辈辈、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热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长清、空气常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污守净、共享绿水青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任务抓紧抓实,以占全国约7%的能源消费和5%的碳排放支撑了全国约11%的经济发展总量,成绩来之不易,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了广东贡献。但是,对标总书记“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要求,对标美丽广东和美丽湾区的建设目标,对标省党代会谋划的生态建设新气象,广东生态环境保护面对的存量和增量问题还不少。锚定建设美丽广东的总目标,必须确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省党代会有关持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六大抓手为着力点,一体化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以发展清洁能源为抓手,着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清洁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目前,广东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尤其以煤炭为主,在“减碳”成为主流的今天,调整能源结构、落实绿色能源开发已成为广东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

省党代会提出要按照“控煤、节油、提气、增非化石、输清洁电”的思路,有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为此,要着力优化能源整体结构,扩大核电、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安全高效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一期,积极争取陆丰核电、廉江核电获国家核准开工,加快建设梅州二期、云浮水源山、肇庆浪江、汕尾陆河等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进汕尾甲子、阳江青洲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大力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广东能源开发和利用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

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抓手,全面改善空气质量

绿色低碳产业是以碳减排量或碳排放权为资源,以节能减排技术为基础,从事节能减排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综合性产业集合体。尽管近年来广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空气污染问题依旧突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研究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与碳减排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大气污染防治手段亟须从末端治理向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主的源头治理转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绿色低碳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者居上”。探索实施VOCs排污权交易,持续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污空气改良双赢的新路。

以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抓手,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湖泊和森林,是城市的“双肺”。“双肺”可以调节气候、吐故纳新、美化环境,有湖泊和森林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气和灵气。广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不断巩固提升河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实效,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板。

以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抓手,2018年广东作出了高标准规划建设万里碧道部署。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把江河安澜、秀水长清放在首位建设万里碧道,形成碧水畅流、江河不壅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为此,要赓续推进万里碧道建设,高质量延展碧道建设里程,把一条条“龙须沟”改造成为一道道水清堤绿的生态廊道,实现“总有一条碧道在你我身边”的美好愿景。

以开展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为抓手,促大湾区“生态蝶变”

珠江口邻近海域是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三大区域之一,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等6个沿海地市生态环境局,需切实担当起牵头部门的责任,抓好统筹协调,做好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组织实施广东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情况调查评估项目,分类梯次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开展珠江口及邻近重点海湾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一湾一策”综合治理。按照贯通陆海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总要求,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目标,全面加大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持续加强入海污染治理,强化河口海湾环境综合整治,深化港口船舶、海水养殖、海洋垃圾等污染治理,强化陆海生态保护的统筹联动,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新湾区。

以创建环境教育基地为抓手,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建设一批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发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法律意识和科学素养。完善绿色细胞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常态化机制与特色活动相结合,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培育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绿色生活优秀典型,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以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为抓手,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加工利用不仅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产生颗粒物、VOCs、重金属等污染物。减少化石能源利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常规污染物排放,因此,减污和降碳是一体两面的关系。通过在管控区域、控制对象和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可以推动减污和降碳并举,实现提质增效。基于此,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够更好地推动环境治理从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源头治理有效转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强化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优化,同向发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方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许嘉琪: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吴昂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