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Micro LED技术持续提升 未来增长空间可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订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王可一 深圳、广州报道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显示技术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在显示领域,我国已经存在一个比较强的产业集群优势。”近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彭健锋在第三届全球Mini/Micro LED显示周上指出,新型显示是我国电子制造业的支柱性的产业,目前的规模已经达到6万亿,同时我国液晶面板已经占到全球的55%。“在所有的显示技术中Micro LED是我们跟国外先进国家差异最小的一种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自2021年7月以来,我国出台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强国战略,Mini/Micro 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得到大力支持并快速发展。据了解,今年显示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专利、人才和成本等方面都遇到了瓶颈。但CMMA会长、利亚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军认为,Mini/Micro LED作为新型显示技术一度抗住了压力,实现了产品技术的持续提升及应用市场的稳步增长,他认为在未来这项技术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值得期待。

实际上,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LCD产业已经建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同时LED从照明到显示,也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产业闭环,具备产业优势。据彭剑锋介绍,如今用Mini LED为LCD赋能,可以大大地提高LCD的性能和生命周期,这是一项非常大的优势。

但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MicroLED芯片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现阶段,Micro LED仍存在工艺、封装、成本等瓶颈问题,大规模商业化推进难度大。行业专家分析认为,从短期来看,由于Micro LED未实现规模化量产,Micro LED芯片需求量有限,难以大规模商业化,但是将目光放长远,Micro LED是LED技术升级趋势,Micro LED芯片市场前景仍十分广阔。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Mini/Micro LED显示产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于宁宁提到:“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哪个市场能够发挥优势,在优势发挥基础上,反过来去推动生产规模和成本的回调。”在他看来,Micro LED规模化量产技术及工艺尚不成熟,短期市场应该以大尺寸直显领域为主;未来随着芯片尺寸微缩化,红光效率提升,在元宇宙、AR等应用市场将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Micro LED也能结合LCD和AMOLED的优势。“未来随着 Micro LED技术的成熟,将向消费级市场渗透,如高端电视、车载、穿戴等。”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中心长孙海威如是说。

事实上,随着Mini/Micro LED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包括利亚德光电、华为终端有限公司、TCL电子控股、京东方、三安光电、深圳兆驰半导体等在mini/micro LED技术攻坚、应用以及材料器件等相关领域有所布局和建设。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形成Mini LED背光的完整产业链,“Mini LED技术可以支撑国有品牌高端化,推动我国显示行业的健康发展。”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太良表示,在科技部持续5个五年计划的支持下,核心材料国产化率持续提高,而装备部分有待国家进一步提高支持力度,从而使我国从显示大国向显示强国迈进。

“Micro/Mini LED是适合任何一种显示类型的显示技术,而且也是在所有显示技术当中唯一一种没有被大家质疑或站队的技术。”彭剑锋指出,目前行业专家对这项技术抱有很高期待,认为Micro LED技术既可以用在大屏也可以用在微显示,同时期待这项显示技术未来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编辑:张伟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