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大家谈|实现人人成才,“升学就业两手抓”提高竞争优势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从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到今年5月1日新职教法实施,职业教育成为近年来的“热词”,备受关注。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让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围绕育人模式创新,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新职教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育人水平的探索中,关于深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和教法改革等皆值得关注。

对于东莞职业教育人来说,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职教法实施将带来哪些机会,又将面临哪些挑战?继推出“对话中职校长”“我为东莞职教代言”栏目,对话校长、学生之后,为进一步传递东莞职教声音,展现东莞中职师资风采,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东莞新闻部将围绕新职教新未来,继续开设“职教大家谈”栏目,就当前职教热点话题,对话东莞中职学校一线教师,记录他们的思考与实践。

今年5月1日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除了设立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新法还为在普通高校设置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在专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本科专业两方面的探索预留空间。这表明,职业学校学生不仅可以读大专,还可以上本科,学生升学就业并重越来越受到关注。

当前东莞各职校升学、就业情况如何?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本期“职教大家谈”聚焦学生升学与就业双优发展,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大放光彩。

本期参与嘉宾:

陈怀珍广东省中职德育指导会委员、东莞市轻工业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主任

李晓辉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教务处主任

王兰兰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会计专业教师

王英平东莞市信息技术学校财经系德育主任

关注1:

目前学校升学就业比是多少?新职教法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

“新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给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培养目标。

陈怀珍:我校2021年学生升学就业比为51:49,2022年提高到72:28,学生升学意愿进一步加强。新《职教法》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这有助于打破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吸引更多学生主动报考就读职业院校,一定程度上会提升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和办学成效。

王兰兰:就我班的情况而言,全班57人,4人选择就业,53人全部通过高职高考升学去大专院校,升学就业比约为93:7。

新职教法实施后,从法律层面畅通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通道,给中职学校学生上大学开了一个口,这将大幅提升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相应的,报考职业学校的考生显著增加,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更高,优质生源更充足。

王英平:目前我校的学校升学和就业比是8:2。新职教法实施后,一方面会提高学生报考中职院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从单纯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

李晓辉:目前我校的升学就业比为6:4,将来随着社会、家庭、个人对职业教育学历要求的提升,这个比例或将进一步提高。

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除了大家提到的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企业有责任、有意愿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关注2

学生进入学校后,如何帮助他们明确未来规划?

制定科学的指导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建立专业学习自信;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在扎实而专业的指导中,帮助更多学生明确规划。

王英平:首先要制定科学的指导体系,集中新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教育大会和班会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认识自己的专业、建立专业学习自信;其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老师进课堂、学生下企业参观学习,进一步熟知专业领域知识,了解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成长,让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客观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规划服务。

李晓辉:帮助学生明确未来方向,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是新生入校,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掌握长远规划的能力和方法;二通过专业部、班主任、专业课教师,以专题讲座、专业课程渗透等方式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专业背景、发展趋势,做长远准备;三进行升学辅导,指导学生开展升学相关的事务,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顺利升学。

陈怀珍: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探讨,一是学校的重视和宣传;二是老师层面的职业指导。

学校层面,可以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同时通过新生家长会、班会、班级家长微信群等方式让学生家长深度了解中职院校的发展规划、培养目标;并通过夯实专业建设,培养学生技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老师层面,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职责,班主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王兰兰:目前学校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启动家校联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各专业进行宣讲,开展专业知识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初步的认识;开设《职业生涯指导》基础公共课,让学生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未来规划。

关注3:

升学与就业双优培养,两者的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立足学生未来发展,不论升学、还是就业,本质上是殊途同归。中职阶段始终要做到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教育:技能与素养并重,这是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准则。

李晓辉:升学培养和技能人才培养,两者并行不悖,相反的它们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关系,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学生选择的升学途径、升学类别不同,学校的策略相应的也会有所调整。

以“3+证书”、“三二分段”为例,“3+证书”是以文化课程为主,专业技能为本,“三二分段”则是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并重;就业则是以专业技能为主,这也是立业之本,学校会更加侧重学生技能技术方面的提升。

陈怀珍:学生不管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以东莞市轻工业学校为例,不管学生的选择是什么,学校都会严抓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基础学科的教学和考证科目。

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除了校企合作中以实操为主的项目,校外短期社会实践会优先考虑选择就业的学生参与;升学辅导方面,学校可以提供一些“3+证书”的语数英提分强化课程和“1+X”的专业考证辅导课程;对于想要参加本科考试的学生,除了提供各专业的“1+X”超前培训和考证服务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晚修、周末等时间免费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及语数英等文化课程辅导,以提升学生的升学竞争力。

王兰兰:多途径升学、多渠道就业、多方面成才,学生选择成才的路径不同,学校培养其成才的方式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可以让学生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王英平: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两条腿走路,“升学就业两手一起抓”才能走得快而稳。不管学生选择升学还是就业,我们都要为他们创造最合适的平台。

对选择升学的学生,那我们就要通过“3+2”等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优质大学就读的机会;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我们则通过和更多优质企业的合作,普及“1+X”行业证书的考取、引名企进校,通过和企业进行项目式实操的合作则为选择就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

希望职业教育学校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成长的机会和努力的目标,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在校期间,专业技能、特长爱好、个人发展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掘才能、提升素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策划】王慧

【撰文】李玲 黄婷

【设计】袁永平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