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年中山市中考数学试题出乎意料的简单,不少考生走出考场后直呼:“比平时模拟考试还要容易得多!”看来这届考生数学拿下高分不在话下。
自清末数学被作为新学制的一门教学科目后,数学考试就随之而来。在中山市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中,留存有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的数学考场记录、试题、考试成绩等。大家不妨来围观一下民国时期的数学考卷,试试能否成为当年的数学尖子生。
中学毕业考11科
中山档案馆馆藏的《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二十八年度秋季初中三年级毕业考试时间表》显示,当年的考试科目共11科,有算学、英语、国文、化学、物理、历史、地理、动物、公民、卫生和植物,相比现在的考试科目多了2科,但考试时间同样为3天。阅卷员名单记录“六月廿五日上午八时至下午五时”即考试后第一天为阅卷时间,共11位阅卷员,均在本校校务处完成阅卷。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度秋季初中三年级毕业考试时间表
(中山市档案馆藏)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度秋季初中三年级毕业考试阅卷员名单
(中山市档案馆藏)
其中,算数考试历时2个小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考了啥。
数学考试仅四五道题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度秋季初中毕业考试数学试题 (中山市档案馆藏)
从以上档案可以看出,当时数学试题题量少、题型单一、考察知识面较窄。2个小时做4道题,考生的幸福指数简直满分。
“1.耕田4亩,每日工作10小时,要用3人,现在有田6亩,每日工作9时,要用几人?”这道计算题难度相当于现小学四五年级水平。
“2.有二位数,如若加上18,数字的次序就颠倒,已知这数与倒位数的和是132,求此数。”运用现七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式轻松可解。
“3.三角形之三中线,相交于一点,此点与各角顶之距离,等于全长三分之二。”题目并没有过多描述,估计是要求证明“此点与各角顶之距离,等于全长三分之二”,属几何证明题,难度系数亦不高。
“4.已知太阳之仰角为45°,树影30尺,求树高。”则考察了简单的三角函数,这对于现在的初中学子也是小菜一碟。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市教学失序,有的学校停办,有的外迁。1945年光复后,学校复课,各学科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大致延续战前。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度第二学期初高中毕业考试(算学)试场记录
(中山市档案馆藏)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毕业考试数学试题
(中山市档案馆藏)
在馆藏另一份档案——民国三十七年度初中数学试题中,可见题量、题型、知识点与民国二十八年度试题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试题如下:
1.已知(三角形三条边)a=56,b=43,c=49,求此三角形之面积。(三角)
2.甲乙丙三数连乘积为7/48,甲乙之积为1/4,乙丙之积为7/16,求各数。(代数)
3.某工程甲作之3日可完,乙作之4日可完,丙作之15日可完,设甲乙合作一日后使丙独作,问尚须几日可完。(算术)
4.地球直径长7920哩,求地球的体积和面积。(几何)
5.一角的分角线,即距这角二边等远点的轨迹。(几何)
该卷题量较民国二十八年度增加1题,几何的考察比重略为增加,试题还为考生直接标明“三角、代数、算术、几何”具体知识点名称,不得不感慨,这届的老师真贴心。
从上述两个年度的数学试题中可粗略判断,当时的数学教学深度虽然不及今日,但教育内容已颇为系统,涵盖了算数、代数、几何等方面。在毕业考试中侧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计算速度、灵活运用并没有太高要求。以今天对学生的要求来说,要取得好成绩真心不难。
平均分近90分
据《中山市教育志》记载:“民国时期考试计分为百分制,最高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不足60分为不合格。”中山市档案馆馆藏另一份档案《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二十八年度第二学期参加毕业考试学生成绩册》显示,当年的数学毕业考试成绩总体平均分近90分,有12人满分,61名考生没有不及格的。这一届的考生可谓是“掂过碌蔗”!
私立总理故乡纪念中学校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度第二学期参加毕业考试学生成绩册(部分)
(中山市档案馆藏)
这些试题,你是否全部做对了呢?
每个时代对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学习要求。不管成绩如何,中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站点,而不是终点,保持终生学习才是人生发展道路的正解。最后,祝愿中山的莘莘学子在学习路上逢考必胜、金榜题名!
文丨刘佩敏
编辑:陈琳琳
复审:梁凤梅
终审:严荫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