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定子生产线上,机器臂正在将零件逐一组装;一旁的智能物流运输“小黄车”将零件运输到各条生产线……这是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在从化区新设立的工厂。7月15日,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投产仪式在从化经济开发区正式举行。
万宝压缩机从化项目,既是广州工控落实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推动广州各区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广州工控“十四五”规划,提升家电产业先进制造能力,加快核心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州工控副总经理谢勇在现场致辞表示,项目的建成投产对于万宝压缩机加快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实现由“制造”向“智造”转化,成为世界一流的制冷压缩机专业制造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987年7月15日到2022年7月15日,万宝压缩机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和主要企业,始终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如今,从化生产基地的投产,将为广州工控的“智造”又带来了新的活力。
智能化+数字化
工厂生产效率将提升40%
走在从化生产基地的工厂里,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元素随处可见。在压缩机外壳的焊接环节,生产线已经采用了全自动化机器焊接,避免了人力在操作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机器人的精确控制下,焊接效果也更加理想。
另一边,一个绿色的封闭式“小房间”正在运作,里面正在进行氦气检漏工作。“每一个压缩机在做制作过程中都要进行这个环节,以前是‘水检’,即把压缩机放进水里,如果冒气泡就说明密封性不够好,但是现在我们都采用机器控制的氦气检漏,这是冰箱压缩机行业首创使用,采用低浓度氦气,实现自动化,相比传统水检,节省大量人力成本。比起人工观察记忆,可靠性更高。”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工艺装备部主任工程师黄建铭介绍。
在气缸座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厂实现从气缸座毛坯自动上线到气缸座半成品完工,气缸座缸孔、轴孔珩磨及成品清洗全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兼容不同型号的气缸座生产需求,设备工装及刀具能够快速安装及拆卸,快速实现不同产品间的切换。
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1092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787平方米,其中厂区占地64024平方米,主要建设7条技术领先的冰箱压缩机生产线及高精尖技术装备,并配套有信息资源管理、智能仓储物流管理、能源利用管理等信息化集成系统,力求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智能化、数字信息化、精细柔性化”的现代智能工厂产业模式。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工厂生产效率将提升40%,直接减少30%人工,质量水平提升20%,单台能耗降低10%,最大限度地削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全面增强公司的制造力和竞争力,统筹提升公司的综合能效,有序推进工业能效提升、产业提质升级,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达产后,总产能2100万台/年,预计年产值约达19亿元,年利润1.25亿元,年缴税4300万元,新增就业1700人左右。
树立产业数字化发展样板
万宝压缩机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
“希望万宝压缩机公司,一要做好大规模商业运营前各项工作,尽量缩短量产时间,力争早日实现达产达效,实现项目良好经营效益;深入推进工厂数字化建设,将工厂逐步打造成工业4.0技术应用的最佳实践工厂,成为行业标杆,为全集团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经验和样板;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市场竞争,谋划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家电产业竞争力,为从化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勇在现场表示。
广州工控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新基地在智能化数字化上的精进是广州工控不断迈向“智造”坚定步伐的代表之一。事实上,广州工控旗下众多企业都在践行从“制造”到“智造”。
作为国内电梯制造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广日股份以松兴电气为抓手,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系统业务发展。目前,有效突破了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在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维护体系的智能检测和运维装备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付诸实施。
成立于1948年的广重集团近五年来累计科技投入上亿元,新增32项专利,孵化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019年获得“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荣誉称号,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今年年底,广重集团将实现对汽轮发电机制造系统的5G智能改造升级,促进生产流程网格化、智能化、可视化,进一步提升汽轮发电机组制造效率,打造行业领域内“5G+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标杆。
“山河绿”更是成为大湾区建设“智造”的“常客”。山河智能的SWDM360H3在广州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大放异彩,获得高度评价。SWDM360H3,综合性能优异,能让施工效率更高,性能稳定,且转场运输快捷方便,无需拆卸加压钢丝绳,入场准备时间缩短30%。
未来,广州工控将打造创新驱动型先进制造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制造强市、科技强国的战略部署,主动对标世界一流,完善“集团中央研究院、产业集团行业研究院、制造企业研发机构”三级创新体系,整合市属广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实现广州制造强市的创新引擎。
【南方日报记者】马艺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