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桔
是一个在妈妈的年货单里
无敌的存在昂!
它超越了车厘子和草莓
吃过的人都为之癫狂
因为口感棒,水分多
甜度适中,价格适中
被许多家庭都当做年货首选
有多少人知道,沙糖桔的原产地其实是在肇庆的四会市,虽然现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但要是说到口感最好的,还是原产地四会的沙糖桔最受欢迎。
四会市今年代表肇庆
出战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
小科普:
四会,广东省肇庆市代管的县级市。因境内四水(西江、北江、绥江和龙江)会流之地,故名“四会”。位于广东省中部、肇庆以东,珠江三角洲西北边缘,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北回归线将全境南北一分为二。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鼎湖区相连,西南与高要区相邻,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清新区毗邻,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会市常住人口526457人 [42] 。全市总面积1166.38平方千米。
于是,小编一边炫着沙糖桔
一边参观了原产地四会市的沙糖桔产业园
肇庆四会市种植柑桔的历史已超过1400年,其中四会黄田镇则是广东省柑桔专业镇、省技术创新专业镇(沙糖桔)、四会市沙糖桔起源地、四会市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核心区。
2020年,黄田镇沙糖桔种植实现22311亩,当年产量达35001吨;柑桔产值由2019年的3737万元增加至14928万元,增幅达299.5%;辖内76个自然村全部覆盖种植柑桔,共有550个柑桔种植户(基地),带动农户增收约3600元/年。
在走访过程中,
小编发现四会除了沙糖桔
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宝藏的打卡胜地~
沙糖桔是它众多亮点之一罢了
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打卡
四会都有哪些“宝藏”吧
▲视频摄制:何洪锋
【打卡第一站:渔港湾】
渔港湾坐落于四会市贞山街道柑榄村,位于白沙水电站上游。整个渔港湾的设计集驿站休闲、游船观光、垂钓娱乐、文化体现、湿地游览于一体,是一个非常好的自然郊野地。
相传在南宋时期,渔港湾已经存在,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以其水深、清澈、聚鱼而享誉四方,将打造为渔港湾湿地公园,成为四会古邑绥江碧道画廊主要的亮丽景观之一。
【打卡第二站:罗源镇石寨村】
石寨村是肇庆市历史文化名村,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依山而建,又有石墙绕村而围,因而得名“石寨村”。
石寨村除了因独特的村居出名,更是著名的人面子之乡,2019年石寨村和人面子树更是分别荣获“广东十大魅力古树乡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树”称号,古树公园里最长寿的古树年纪高达五百岁!
【打卡第三站:罗源镇铁坑村】
肇庆四会市罗源镇铁坑村开埠于清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丰富,村落建筑保存完好,被评定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和“四会市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现存有300多年历史的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秀水书室,均被列入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两祠一室中间隔村巷,布局独具特色,2002年4月被四会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铁坑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产业兴旺,在这个宜居的古村落,你不仅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可以感受到邻里和谐的氛围。
【打卡第四站:龙甫镇龙头村】
龙头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唐朝建村,明清繁荣,为典型的岭南古村落。目前还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9间,其中“锅耳屋”13间,在古代只有在朝廷上做官的才有资格建造这些“锅耳屋”,也从侧面印证了龙头大寨历史上的繁荣。
近年来,龙头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乡风建设,加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本地卢氏子弟从唐至清23人出仕为官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黜的廉洁家风文化,打造“四会市廉政文化家风园”,游客可以从卢氏族人的家风家训中,学习体会卢氏族人清正廉洁、勤勉敬业、忠孝节烈的优秀品德。
【打卡第五站:贞山街道扶利古法造纸村】
贞山街道扶利村,有“中国古法造纸第一村”美誉,独特的手工古法造纸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这里,青山环抱,清溪相伴,茂林修竹。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热情好客,每一户都是“造纸人家”,默默传承着古法造纸术。这里,美食诱人,濑粉、艾糍、鹅汤圆,是村里的风味小吃。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亦成了小村的亮丽风景线。
【打卡第六站:石狗镇鹅春古窑】
四会市鹅春古窑位于石狗镇讴坑村委会,距离二广高速公路黄田出口5分钟车程,坐落在绿水青山间,以一窑窑的艺术珍品,传承和延续这种千年的古法烧窑技艺。鹅春古窑依山而建,其身长38米,宽12米,犹如古龙盘踞,故称“龙窑”。
目前,鹅春古窑已经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院等高校联系,计划联合举办“古龙窑制作及烧制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利用特有的制陶技艺,让学生从学习到生活体验,分期分批培训完成从学习到传承的过。
在踩点的短短几天时间内,
小编浅浅领略了四会的美食美景,
实在是大呼过瘾!
还有更精彩更厉害的王牌“亮点”
先卖个关子暂时保密哦,
准备在节目中与大家见面
乡亲们敬请关注《乡村振兴大擂台》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