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新起点如何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南方农村报特推出“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栏目,透视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路径、成效、经验与部署等。本期对话云浮市云安区委书记梁玉莉,报道云安区通过三级党组织书记家访1026次,推动解决863个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敬请垂注。
“最近村里新修了水泥路,出去走走比以前方便多了。”在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六都村,83岁的陈大娘笑眯眯地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是六都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杜海翔开展“书记家访”的工作成效。
“3月以来,我通过家访乡贤、老党员等,了解到本镇部分村民对出行便利有迫切需求,便向镇里汇报。”杜海翔介绍,经镇开会研究、实地考察,决定统筹整合、灵活运用现有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推动22条自然村、5208.5平方米的巷道实现硬底化,5月初项目完成,为约8000名村民解决了出行难题。
这是云安区开展党建攻坚项目“书记家访”活动的缩影之一。今年3月以来,云安区开展“书记家访”活动,要求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进村入户“家访”,与群众交朋友,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村支书迎来区委书记家访
2021年,云安区114个村(社区)“两委”班子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云安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换届上任后,很多同志是新面孔,需要尽早深入调研区情镇情村情民情,发现并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工作实效。”云安区委书记梁玉莉说。
今年3月,《云安区开展党建攻坚项目“书记家访”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规定至2023年12月底前,区委书记遍访全区11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党委书记遍访本镇内村(社区)“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遍访本镇内致富带头人、杰出乡贤代表、全部防贫减贫监测对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遍访本村(社区)全部中共党员。同时,各级党组织书记还要随机入户家访拉家常。
梁玉莉(左)开展家访活动。
石城镇迳心村党支部书记李石喜、六都镇富强村党支部书记温朝枢、都杨镇榃容村党支部书记陈健强、富林镇云利村党总支部书记陈钊汉等先后迎来了梁玉莉上门家访。“书记走出办公室,深入百姓家,才能在一线发现真问题,为群众解难题,共谋发展思路。”梁玉莉说。
千次家访解决逾800个问题
“村里有一段约800米的灌溉水渠,因为年久失修,70多亩农田灌溉受影响。”梁玉莉家访时,陈钊汉提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灌溉渠修缮问题的请求。家访后15天,经调查研究,云安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从项目专项资金中划拨20万元修缮水渠,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
白石镇西圳村西瓜今年收获约500吨,面临销售难题。白石镇党委书记詹超源到西圳村家访了解到相关情况,经协商研究,决定对接“云浮人游云浮”等旅行团,以乡村游带动西瓜销售。同时开展镇机关党支部“农忙帮”摘西瓜销西瓜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发布白石镇乡村游、西瓜售卖信息。截至6月中旬,西圳村共接待游客1000多人,500吨西瓜销售一空。
截至6月中旬,西圳村接待游客1000多人,500吨西瓜销售一空。
为保障“书记家访”活动的实效和时效,云安区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处理机制。书记家访时收集到的问题建议,本级可以解决的要加快办理,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要及时反馈争取上级支持,同时明确办理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家访人要及时向家访对象反馈办理结果,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此外,云安区委党建办联合各镇党建办,对全区所有书记家访发现的问题及办理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及电话回访。同时,把开展落实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书记的表现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年度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基层工作合力攻坚、久久为功。自《方案》印发至今,全区三级党组织书记共开展书记家访1026次,收到各类问题1352条,建议类935条,已从区镇村三级层面推动解决问题863个。
“将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化,鼓励干部敢于家访,铸牢基层基础工作,激励群众敞开心扉、双向沟通,是做好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创新。”暨南大学侨乡治理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义强教授认为,云安区的“书记家访”活动,畅通了群众和干部交流意见的渠道,优化了干群互动机制和氛围,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
在家访中谋求振兴路径
书记家访活动不仅是发现和化解矛盾的抓手,还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抓手。省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要基本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目标”。“我们开展‘深调研’,到镇村一线去了解情况,掌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再共同研究确定稳步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梁玉莉说。
走进镇安镇河东村,只见成方成片的400亩地披上了银色薄膜,油绿的广藿香整齐排列、疏密有致。“由于土地分散,村里劳动力短缺,这片药田曾经是撂荒的山坡地。”河东村党总支部书记张世炳介绍,在家访中,不少老党员向他建议盘活撂荒的山坡地,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对此,张世炳带着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等到罗定市龙湾镇参观南药种植技术,把南药种植企业“引进来”,除草开荒,集约土地种上广藿香,并请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镇安镇河东村的广藿香种植基地。伍思懿 摄
“现在,村民有600元/亩的年租金,四五十个村民在基地干活,每月工资两三千元。”张世炳说,这批广藿香在今年11月便可收获,村里计划换茬种花草,提升土地肥力的同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下一阶段,我们计划把南药种植面积扩展至1500亩,让村集体以入股形式参与分红。”
“通过书记家访,我有了更多与村干部、党员、乡贤等面对面深入交流的机会,能更了解村情民意,更好地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更精准地对接村民的需求。”镇安镇幌伞村第一书记王月洪告诉记者,在家访过程中,他了解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与受访者集思广益,筹划引进企业、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合作种植火龙果等多途径增加集体收入。
“‘书记家访’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一直思考怎样才能让活动更有力量、更有价值。”镇安镇党委书记江永强介绍,他时常从家访对象中寻找镇村经济发展的启示,并通过调研谋划,让设想逐步变为现实。
镇安镇幌伞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现在不少行政村发展相对独立,能不能推动各村联结发展,做强集体经济?”在一次家访中,家访对象的提议让江永强形成了建立村级党建联盟的想法。他按照地域相近原则,在全镇组建了4个联盟,逐步打破行政村“各自为战”的边界感,引导各联盟内的行政村共办活动、共享资源。“在党建联盟的基础上,我们又根据联盟各自的产业优势,谋划了肉桂、麻竹笋、南药+金钱龟养殖、火龙果+咖啡等四大产业带,推动镇村经济发展壮大。”
“书记家访活动密切了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刘义强说。
对话>>>
扭住“三大抓手”,走特色农业富区之路
南方农村报:云安区开展“书记家访”活动的背景和有利条件有哪些?
梁玉莉:“书记家访”活动是一项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和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的党建攻坚项目。提出开展“书记家访”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为我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提供有力抓手。
我区开展“书记家访”活动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三点。一是高位推进有力度。云安区委一贯以来高度重视基层党建,注重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开展“书记家访”活动,就是区委部署强化基层党建、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举措。二是组织建设有硬度。通过推行党支部“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方式,“两个覆盖”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因此,各级党组织书记在开展家访的时候,能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的效果。三是党群齐心有温度。近年来,云安通过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突破,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四次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地区”。开展“书记家访”活动不仅是巩固基层治理成效的重要举措,更是云安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地”的新亮点。
南方农村报:与现有的基层调研工作机制相比,“书记家访”活动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梁玉莉:我们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家访,与家访对象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谈话,也可以到农业产业基地、党建示范点、重点项目等一线现场开展活动,但不能以集中召开座谈会、工作会等形式代替家访,这就最大限度减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能让书记在家访过程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社情民意,发现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各种矛盾和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
南方农村报:“书记家访”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难点?计划如何实现突破?
梁玉莉:难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家访对象反映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地指标等,暂时无法马上解决,一定程度上对活动效果打了折扣。二是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家访对象积极建言献策和反映的问题只能按照急缓轻重、有所侧重地去解决。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把“书记家访”活动真正办成民心工程,成为推动云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南方农村报:云安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将如何推动相关工作,发展县域经济?
梁玉莉:云安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在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特色农业提质发展。肉牛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园、生猪省级产业园形成“三园鼎立”新格局;“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凸显新成效,白石镇石底村入选全国示范村,东星村等11个村荣获省级专业村称号,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二是放权赋能持续推进。出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放区级行政职权及执法事项324项,强化财政所等17个区直部门派驻镇机构属地管理,发放镇级激励奖励金2185万元;投入1500万元扶持30个村壮大集体经济,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超过36%。三是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全区96%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1%以上自然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夺得粤西片区第二名,美丽圩镇专项竞赛优秀率全市第一,荣获“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
接下来云安将紧紧扭住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在特色农业方面,全力打造3个十亿级农业主导产业,以肉牛、花卉苗木、生猪为龙头,建强精深加工、冷链仓储、流通销售等产业链条;坚持“集品为业”,逐步建成腐竹、蚕桑、油茶等特色产业园和品牌,力争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新增省级专业镇1个、专业村5个;加快推进湾边村文旅民宿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放权赋能方面,深入推进“赋能强镇兴村”改革,紧扣镇域经济“1+N”政策体系,细化出台土地、人才、财税等一揽子配套政策,推行“点状供地”新模式,完善财政激励机制、镇域经济考核机制,全力支持镇开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在乡村建设方面,云安将努力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精心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精品线路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稳步推进1个省级示范镇、7个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镇、11个市级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策划】严亮 洪继宇 黄婵
【记者】伍思懿 袁雪燕
【通讯员】杨菲菲 彭怀丽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