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串起绿色种养循环“生态链”丨青春合伙人

南方+ 记者

image.png

【编者按】美丽云浮,青春出发。为展现云浮擎旗先锋的青春城市形象,云浮市委宣传部联合南方日报于2022年1月起推出“云浮青春合伙人”系列报道,展现有创劲、有闯劲、有干劲的青春合伙人扎根云浮、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融入云浮高质量发展过程的生动实践。


变废为宝,串起绿色种养循环“生态链”丨青春合伙人

在云浮新兴,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里有一个“养猪大户”——温氏集团。

今年4月,温氏股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年,温氏股份累计销售国鸡11.01亿只,销售肉猪1321.74万头,销售肉鸭5797.89万只。

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农业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许有人会好奇,养殖这么多畜禽,它们的粪污如何处理?有没有办法变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在“双碳”政策的催化下,温氏集团向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农”)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振抛出了“绣球”,邀请他担任集团研究院环境生态技术中心技术研发应用室负责人。

“依我看,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污染物’,只是资源放错了地方。”张振说,“我们要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循环可增加土壤碳汇。这样一来,不仅能达到固碳减排的要求,还能让环保变成‘赚钱’的路子。”

image.png

从华农到温氏,专业对口

2016年,博士毕业后的张振进入华农资源环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几乎是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认识了温氏。因为校史馆里有温氏和华农的历史渊源,后来也陆续接触了许多‘温氏班’的优秀学子,对这家企业平添了不少好感。”张振说。

温氏和华农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不管是温氏集团的文化展览馆,还是华农的校史馆,都详细介绍了双方的合作与成就。这种校企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由来已久。

然而,他当时完全没有想过能像现在这样成为温氏的一分子。因为温氏是一家以养鸡、养猪业为主导的企业,他所学的专业并非动物科学或兽医类,而是有关环保的土壤肥料学。

随着国家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和养殖业面源防控的日益重视,种养结合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温氏加大了环保投入,推动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急需这类高层次人才。

在此契机下,当张振的团队领导李永涛教授问他是否愿意来温氏的时候,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然后进入了温氏集团研究院(技术中心)种养循环研究室。

成立研究室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废弃物变成资源,对他来说刚好专业对口。“能够把科研和产业如此紧密地结合,把想法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张振说。

张振说,对温氏这样的企业来说,科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仅仅知道某种模式“行不行”是不够的。做科研,就是为了搞清楚它“为什么行”,这样才能知道怎么能“更行”。

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他和科室全体成员一边加紧推进资源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一边探索适用于集团各个区域农业环境特点的种养循环技术模式,在全国各大区域铺开资源化工作,并先后承担了三项集团“五五”规划重点项目工作。

让环保变成“赚钱”的路子

在张振眼里,畜禽种养废弃物也是资源,只不过放错了地方。

畜禽粪污,简单来说,是由氮、磷、有机物构成的。如果依靠污水处理厂来解决它们,有机物中的碳元素会形成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如果畜禽粪污沼液被施用到土壤当中,就会变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张振所研究的种养循环,就是后者。不仅能达成固碳减排的目的,还能把养殖业当中的氮和磷转移到种植业当中,然后让种植业生成的植物的氮和磷,再重新回到养殖业。“一轮游”下来,能让原本的废弃物变成资源。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早在2020年,我国便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而种养循环是“双碳”背景下畜牧业实现绿色转型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几年,温氏股份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畜禽粪污减排增效、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等核心技术攻关,在北方、华南、华东等区域因地制宜推行五类种养循环模式,主要包括“猪—沼—粮”“猪—沼—草”“猪—沼—菜”“猪—肥、水—粮”及肥水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环保之所以不受重视,归根结底是因为不能‘赚钱’。”张振说,如果把畜禽养殖废弃物变成资源,就能产生更多经济效益,让环保变成“赚钱”的路子。

例如,他在南方丘陵区域探索以沼液种植高产牧草的“猪—沼—草”模式时,跟一家饲料公司达成合作,每年种植的草,由这家公司替他们收割,每吨可以卖100块钱。“400亩的草原,一亩地一个生产周期可以收5吨左右,一年大约可以收5波,一年收益约百万元。”张振仔细算了一笔账,发现这种模式真的可以变废为宝。

氮和磷元素,从被储存在饲料当中,到被动物吃掉,再到被排泄出来,最后处理掉,整条线被称为全生命周期。张振和团队曾做过测算,可以减排很多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综合影响都是很小的。

“有机畜禽废弃物里面的氮和磷,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话,直接变成氨气、二氧化碳,损失是非常大的。”张振说,现在所做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绿色种养循环与低碳减排高值化利用工作,既能解决企业的问题,又能解决国家的问题。

“科研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从高校到企业,张振最大的感触就是——“能够直面问题了”。

“科研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他说,要去解决问题,首先得知道哪儿有问题。相比高校教授的身份,作为温氏集团研究院环境生态技术中心技术研发应用室负责人,显然更容易获得场长的信任,以便发现更多实际的问题。

双脚沾着泥,手里捧着各种国家政策和行业文件,他来回穿梭于研究室和基地之间,一边帮助基地解决问题,一边指导学生做研究。周末的时间也被他利用起来,进行技术模式的攻关和标准规程的撰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主持的、由科室团队共同完成的高值化种养结合技术模式在2021年获评了“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称号。他们研发的土地承载力快捷测算软件获得国家软著授权,三项集团“五五”规划重点项目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年度考核中位列前三,与事业部合作的资源化示范基地也在全国顺利推进。其中,与种猪事业部和清远种猪公司合作的清远二区原种场基地申请获批了200万元的地方财政资金。

因为温氏,张振选择来到了云浮新兴,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而真正让他选择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尊重知识分子氛围,还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烈的归属感。

在来云浮之前,他曾在广州、香港等地生活过。“大城市的节奏太快,人跟人之间距离感觉比较远。”令他记忆深刻的是,搭乘电梯的时候,即便里面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看到他朝电梯走来时,都会一直按着开门键,等他一起上去。

短短几秒的等待,却让张振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这里的绿水青山,带着孩子去乡村感受田园风光,爬山、摘果子、戏水……“孩子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许多广州的朋友都很羡慕我们。”张振说自己和妻子正计划在新兴定居,“说真的,来了就不想走了!”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王谢思齐

【摄影】杨再佳 崔洪铭 王谢思齐

【剪辑】王谢思齐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