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船头摆正,各队伍准备出发,快!那边有两个人,先把橡皮艇开过去。”紧急的氛围,紧张的交流,这是吴川防汛救灾的现场。
7月7日,受第3号台风“暹芭”影响,吴川市及上游地区普降暴雨,袂花江及其支流小东江水位持续上涨,涉及8个镇(街)。7日上午11时,湛江水文分局发布洪水黄色预警;12时,吴川市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到II级。
截至7月7日17时,袂花江减洪河站水位5.55米,超警戒水位0.30米(警戒水位5.25米),名利闸站水位7.54米,超警戒水位1.04米(警戒水位6.50米),小东江博历站水位6.19米(警戒水位7.50米),石碧站水位7.72米(左岸高程7.80米,右岸高程9.88米),三丫江新联村站水位5.80米(警戒水位7.00米),洪峰于8日凌晨4时左右到达。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吴川全市闻令而动,紧急动员。
洪峰来临前,公安、消防、民兵等迅速集结奔赴一线,通宵展开救援工作,及时转移群众;洪峰过后,为防范洪水二次袭击,吴川市各镇(街)也紧急派遣相关人员到各个堤坝巩固除险。
吴川袂花江及其支流小东江水位上涨,沿线涉及8个镇(街)。郭龙碧 摄
不漏一人 快速行动紧急转移群众
“紧急工作通知,袂花江已达超警水位,目前水位仍在上涨,请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立即开展转移低洼户、危房户工作!”博铺街道毗邻袂花江,洪水如脱缰的野马来势汹汹,转移群众工作迫在眉睫。
7月7日当天,依据《吴川市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以及相关单位会商的结果,吴川市三防指挥部发出《关于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并迅速成立协调指挥、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后勤服务5个工作专班,由吴川市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相关领导各司其职,严格落实“市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和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制度,扎实有效开展防汛工作。
汛情发生后,博铺街道各级党员干部纷纷奔赴防汛一线。他们全员出动,或转移群众,或巡逻堤坝,做到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实现防汛工作24小时不间断。
“当天下午4时,我们水清社区旧区的水已漫到胸口,接到群众反映,有一名80多岁的独居老人被困,急需转移,我就紧急带队前往救援。”欧观兴今年59岁,是一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面对滔滔的洪水,他义无反顾扎入水中协助橡皮艇转移。欧观兴说,作为一名水性良好的共产党员,及时挺身而出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义务。
据了解,此次汛情对梅菉街道沿江的8个社区影响较大,涉及群众达5万多人,为及时转移群众,梅菉街道的114名党员干部分为8组,全部下沉到沿江的8个社区,并组织街道的125名社区干部到相应社区参与转移群众和巡查沿江险情。
自7月3日起,梅菉水闸的6个泄洪口已全部打开,经过连续多天的泄洪,水位都没有达到警戒线。而7月7日当天,小东江中上游的强降水给防汛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受汛情影响较大的永红社区,梅菉街道迅速作出部署,派遣了3个工作组进驻永红社区开展抢险工作,还设立了临时指挥部,组织了30名志愿者参与转移群众。
除了博铺街道和梅菉街道,位于袂花江沿线的长岐镇在镇委、镇政府的部署和号召下,也迅速进入紧急“备战”状态。
“我们新联村委会博历村地势较低,村中留守的村民以老弱妇孺居多,部分老人认为博历村历经多次洪水洗礼仍能安然度过,因而不愿离开,群众转移工作难度较大。”新联村委会一名党员干部表示,为了做到不漏一人,党员干部分组行动,挨家挨户与群众做思想工作,劝导群众及时转移。
此外,为协助群众安全转移,水务部门、沿岸镇(街)、村(居)有关人员轮流进行巡堤查险,人武部、消防救援大队、轻舟中队和各镇(街)共18支抢险救援救灾队伍,近3000名救援人员和三防责任人也全部集结参加抢险救援。他们利用冲锋舟、橡皮艇、大货车等挨家挨户进行喊话搜寻,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
7月7日22时7分,湛江消防梅菉消防站接到求助,5名村民为抢救屋中财产被困鱼塘中央。消防救援人员到达时,水位正在不断上涨,情况十分紧急,他们立刻使用橡皮艇展开救援。1个多小时后,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7日23时24分,湛江消防梅菉消防站接到柳屋村村干部求助,该村桥东八街有4名群众被困二楼,当时水深约1.7米,已没过胸部至颈部,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消防员随即赶到现场,将4名群众背至橡皮艇上。
博铺街道,正在紧急转移群众。受访者供图
启动临时安置点 妥善安置群众 灾前灾后巩固堤坝
经过一晚上的救援安置,截至7月8日7时,袂花江及其支流小东江沿线涉及的8个镇(街)已成功转移群众10663人,共启动安置点27个,群众的食宿等均得到保障。
“我们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亲友投靠等措施保障群众安全。”兰石镇一名干部介绍,兰石镇实行镇、村、组三级联动,镇村干部、志愿者、村小组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等共计450余人奔赴各村开展隐患排查,妥善安置高陡边坡、危旧房、低洼等重点地带的群众,其中名利村全村转移,转移点设在兰石中心小学。
在转移点兰石中心小学,学校腾出了全部的教师宿舍楼作为安置点,校长和骨干老师等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安置点为群众提供方便面、矿泉水等食品,以及席子、被褥等生活用品。镇派出所、卫生院、供电所也派员到转移点值班值守,全力落实好安置群众的医疗、安全、生活等保障措施。
此外,湛江的相关部门也紧急调配物资,为防汛抗灾贡献力量。截至7月8日2时,湛江市应急管理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水务局共向吴川市发送救援物资7车,包括土工布、防水编织布、防潮垫、折叠床、雨衣雨鞋、救生圈、橡皮艇、手电筒等。
为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吴川市严格落实“三个联系”“四个一”工作制度,对沿岸8个镇(街)的水利工程全面排查。7日中午,吴川市水务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要求水务系统全部职工在岗在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加强巡堤工作,还成立了两个专家组赶赴现场分析险工险段形势,指挥抢险工作。
7月7日下午,各水利工程的水位持续上涨,小东江、袂花江的堤围险段不断出现险情,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吴川市水务局启动应急措施,组建了12支抢险队伍分赴各险段,对小东江左堤老鸭仔险段、大黄泥险段出现的背水坡坍塌和迎水坡纵向裂缝进行抢修加固;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小东江右堤榕树村险段、博历险段进行紧急抢险,对名利水闸和六庄水闸的渗水情况采取封堵措施。
7月7日下午,据当地群众反映,小东江的博历水站水位上涨、一度告急,防汛形势愈发严峻。在紧急关头,当地的年轻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坚守前线。他们分工合作,形成流水线作业,从装沙袋到扛沙袋,再到堆沙袋,用一包一包的沙袋垒砌起防洪“堤坝”。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凌晨,他们不喊累、不喊困。“现在博历水站的水位已经逐渐稳定,接下来我们要赶赴南清村去支援。”一名在博历水站奋战多时的党员干部匆匆说道,说完他又赶紧跑着跟上大部队。
8日9时,广东水文湛江分局更新河道信息称,当前1个河道站点水位超警,其中减洪河(三)站(湛江市吴川市)水位5.71米,超警(5.25米)0.46米。随着水位逐步下降,转移到吴川各安置点的9984名群众也有序离开,安全返回家中。
虽然洪峰已过,洪水也逐渐消退,但吴川市依然丝毫不敢松懈。
为防范洪水二次袭击,避免堤坝决堤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吴川市主要领导纷纷下沉一线,指导加固工作,通过各类补救措施进行除险,如用布加固泥沙,用沙袋进行巩固等。
7月8日11时,吴川市委书记庞晓冬前往浅水镇榕树村,并在现场紧急研讨加固方案和指挥堤坝加固工作。
“哪些地方容易损坏、容易被冲刷,我们都比较了解,也比较有经验,在各处的水利工程管理所也会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巡逻和巡查。”吴川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陈观金介绍,洪峰过后,水务局仍会继续关注雨情和水情,及时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联系,科学调度,对水闸的开关进行合理管理。
志愿服务队在兰石镇名利村加紧巩固堤坝。受访者供图
重建家园 同心协力助生产生活有序恢复
7月8日的午后,洪峰已过,吴川各站点的水位均在下降,袂花江的江面逐渐平稳,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吴川相关镇(街)的生产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
走到社区,可见漫上街道的洪水已经退去,街道两旁的店铺也开门了,店主们正对店面进行整理,清理地面的积水,打扫飘落的树叶,清除房屋内的杂物和淤泥,街道正在逐渐恢复原貌。
在博铺街道社区康园中心附近,虽然有些巷道已逐渐恢复往日干净整洁的面貌,但仍有道路积水较深,来往车辆需减速慢行。“幸好昨晚的水位没那么高,要是漫过来,我的这些机器就都要报废了。”陈先生在康园中心附近开了一家机械维修店,想起7日的洪水,他依然感到后怕。
洪水退去后,吴川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消防救援大队、民兵应急连等单位又组织人员马不停蹄开展灾后清淤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博铺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杨华生介绍,他们正在组织党员干部对受灾的地方进行再次巡查,确保大家的日常生活有保障;同时,还组织各村的干部给暂时无法煮饭的村民送饭上门,并组织工厂安排工人对机器进行检修和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运作。
博铺街道地处袂花江畔,受此次汛情影响较大,出现道路、房屋、农田受浸的情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水位已基本消退,但街巷的地面上还有不少淤泥,博铺街道党工委正带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开展清理淤泥、设施抢修等工作,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对街巷进行消毒防疫,做到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到哪里、消毒防疫工作就做到哪里。”杨华生表示,虽然洪峰已过,但是博铺街道许多社区的低洼地段和居民家中均被洪水漫灌,接下来街道和社区将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干部进村入户,确保每户家庭都恢复正常生活。
除街道的清淤和消杀工作外,在汛情期间,吴川的供电情况也深受影响。据悉,7日至8日,南方电网广东湛江吴川供电局主动停运10kV线路6条,停电配变77台,受影响用户8296户。截至7月9日12时,停运的10kV线路和公变用户已全部复电。
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吴川供电局闻“汛”而动,主动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协助政府做好防洪工作。“洪峰来临前,我们派专人监控江边的水位,加强线路设备巡视,提高供电设施防洪抗灾能力,做到水到电停,杜绝触电漏电事故,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吴川供电局安全监管部经理欧仲和分享道,洪峰过后,该局派遣工作人员到台区值守,非水到地区不停电,尽量减少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
此外,吴川供电局还为防洪工作现场义务提供应急灯作为现场的应急照明,并要求各供电所调试好发电机,以便政府随时调用,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加强线路巡查,逐户核查,入户告知,做到水退电到,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力政府打赢这场防洪攻坚战。
洪峰过后,群众正在清理打扫。麦思容 摄
吴川防汛救灾时间轴
7日11时
湛江水文分局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7日12时
吴川市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到II级,成立两个专家组赶赴现场分析险工险段形势,指挥抢险工作
7日16时
博铺街道水清社区旧区的水已漫到胸口
7日20时
公安、消防、民兵等迅速集结奔赴一线展开救援行动
8日0时
吴川市水务局袂花江抢险一线共投入抢险队员290人,投入抢险物资编织袋3.65万条、纤维布0.5万平方米、土工布900平方米、铁铲250把、锄头250把、木桩400支、雨衣300件、救援绳20个、救生圈20条、钩机4台、运输车辆6台
8日7时
袂花江及其支流小东江沿线涉及的8个镇(街)已成功转移群众10663人,共启动安置点27个,群众的食宿等均得到保障
8日午后
洪峰已过,吴川各站点的水位下降,袂花江江面逐渐恢复平静
■特写
吴川市人武部一线抢险救灾侧记
7月7日,受台风和特大强降雨叠加影响,吴川发布袂花江洪水橙色预警,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7月是广东汛期,外加台风影响,汛情呈现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吴川市人武部政委杨兴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防汛这根弦松不得,因此我们与吴川三防指挥部联动协调,安排各乡镇(街道)民兵应急力量24小时值守。”
7月7日接到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的通知后,吴川市人武部200名民兵便携带装备分为堤坝加固组、群众转移组、物资供应组,分别奔赴博铺、长岐、浅水等乡镇(街道),投入到疏散群众、清理路障、开渠引流、堵塞漏点等任务中。
7月8日凌晨2时左右,洪峰即将过境,吴川市人武部民兵吴康平再次跑上堤坝,踩了踩刚刚加固的堤坝漏点。“防汛抗洪训练所学的技巧派上用场了。”吴康平看着水位不断上涨的江面说。
与此同时,博铺街道武装部部长欧超也带领民兵驾驶冲锋舟,挨家挨户进行排查,欧超的额头已被头上戴的照射灯勒出一道深深的印迹,“这片区域已发生内涝,积水进屋,并已停电,搜救难度大,唯有拉网式排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8日凌晨3时,100余名民兵扛着沙包、沙袋向汛情一线的各点位堤坝再次发起“冲锋”。
【撰文】陈玮琪 傅晓冰
【通讯员】黎浩然 黄智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