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基层志愿者化身侨房守护者,让老房子融入新农村

南方日报

七月盛夏,正值汛期。每逢降雨,中山市南区街道沙涌村党员志愿者们就提前准备好,来到自己负责的网格管理区域巡查,及时在有墙皮脱落风险的侨房周围拉起警戒线。

这是南区沙涌村党员志愿者的日常。南区街道是中山的重点侨乡之一。其中,沙涌村走出了中国近代百货业先驱马应彪等名人,侨房资源丰富,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文化兴城背景下,如何保护、守护历史侨房,成为南区街道的重要任务。

留住文化底色

行走在沙涌村的石板街上,放眼望去,侨房随处可见。但随着时光流逝,加上产权人大多旅居海外,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沙涌村存有侨房93座,其中30余座被定为危房。

“沙涌村正在打造中山特色精品示范村,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侨房的同时,消除这些历史侨房的安全隐患,留住文化的根,守住家乡的文化底色。”沙涌经联社党支部书记马杰良说。

南区街道是中山的重点侨乡,有旅居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4万人,保存完好的各式侨房超2000座,市级以上重点文物40处、中山不可移动文物36处。近年来,南区街道积极用好华侨先贤留下的财富,先后打造南源堂先施百货及马应彪家族固定陈列展、修葺刘广生故居,打造了一批华侨文化特色场馆,让广大侨胞找得到根脉、记得住乡愁。

下沉“网格”保护侨房

墙皮脱落了,补;屋梁倾斜了,正;暴风雨来了,警戒线拉起来。在沙涌,志愿者化身侨房“护卫队”,时刻关注历史侨房的情况。

在中山市实行网格化治理后,南区街道沙涌村划定了13个网格,每个网格至少安排2位党员志愿者跟进,做实、做优基层“网格”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结合本地特色,南区街道将侨房保护纳入志愿服务范围。

2021年,这些志愿者还参与了沙涌村侨房硬底化工作,帮助这些老房子融入新农村,修整后,坑坑洼洼的泥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崭新的水泥地,面貌焕然一新。

沙涌人李硕良入党后便加入志愿者队伍,至今已有近十年。作为沙涌村三级网格长,他负责区域内50多座侨房的日常巡护工作:“我们看到侨房的外观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就会及时进行处理,比如墙壁塌陷了就会砌新墙,门锁坏了也会及时换掉。如果是更专业的问题,则寻求专家的帮助。”

目前,中山市有着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数据显示,平均每4个中山人里就有1名志愿者。近年来,南区街道不遗余力推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依托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8+N”志愿服务队伍,联合“双联双助”单位、“红色先锋”联建单位力量,把志愿服务做到群众身边。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苑世敏

编辑 蒲思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