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开撕”余承东,实为新能源车两大技术路线之争

南方+

近日,长城汽车旗下魏牌汽车CEO李瑞峰发布微博称,“打铁还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这也被认为是在对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隔空喊话。此前,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增程车不够先进是胡扯”。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存在插电混动与增程式路线之争。增程式汽车作为纯电动汽车与混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过渡的车型,受到不少车企的大力推广,市场销量不断提升;但也有不少车企对增程式技术“嗤之以鼻”,认为是淘汰技术。增程式动力技术与插混动力技术到底水更先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新能源汽车两大技术路线吧!

内燃机直接给电池充电

7月7日,李瑞峰接连发文表示,”增程式就是落后的,隔行如隔山,别把随性当个性。”“做增程的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大嘴何必说出来。”他还表示,落后就要“挨打”,吹起来的泡沫总要有人来戳破,直接“开撕”余承东,相关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此前,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增程式电动车只是过渡路线的观点,他表示“这是胡扯”。余承东之前摆出了自己的观点,“把增程发动机去掉,就是纯电车。纯电车增加了一个增程发动机,就是落后?”同时他还在微博中写到,“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华为产品与技术的加持,对增程模式的发展是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很大,而增程的占比还不够高。”

7月4日,华为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AITO问界M7搭载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事实上,不仅仅是华为选择了增程式动力系统,包括理想、东风岚图、哪吒汽车等也都相继推出了增程式电动车。

当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存在纯电与增程式两种技术路线之争。增程式是什么?增程式是指车辆用控制器来完成整车运行控制的一种策略。据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的《燃油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综述》一文称,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纯电动驱动行驶的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其动力系统由动力电池系统、动力驱动系统,以及增程器和整车控制系统组成。

增程式汽车结构为混动中的串联,结构更加简单,动力电池系统为电机驱动系统提供动力的同时,为增程器发动机的启动提供反拖电流,驱动系统输出动力,由电机控制器接受整车控制器的命令,进而控制车辆行驶,而小排量的发动机与之直接相连的发电机组成增程器,通过将发电机的交流电,整流成与动力电池电压相匹配的直流,并给动力电池充电。

而与余承东互撕的魏牌CEO李瑞峰,则是另一技术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以魏牌、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传统车企为核心的插电混动阵营认为,由内燃机直接驱动的深度混动方案有着更好的未来。

在比亚迪、魏牌所使用的深度混动方案混联结构中,发动机具备串并联两种模式结构,不仅能用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还可以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辆,或者根据车辆运转状态和速度,进行模式的自由切换。

两者的区别在于,增程式电动车驱动车轮的不是内燃机,是电动机,其本质是一台纯电动车,内燃机不负责动力输出,只在需要充电的时候启动,直接为电池充电。而魏牌的深度混动DHT方案的内燃机则要一边要发电,一边直接驱动。

发展存在争议

作为汽车驱动形式之一,增程式技术可谓发展已久,甚至早在汽车发展初期就已经出现。2007年,雪佛兰Volt概念车使增程式技术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之后,包括宝马、奥迪等品牌也纷纷加入研发和生产,早先时候的长城、奇瑞、广汽和北汽等中国汽车企业也曾加入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研发大军”中。

由于新能源汽车认可度较低、市场空间小的情况下,增程式电动车除了油耗低之外劣势明显,动力切换不够平顺,发动机噪音大,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明显。不少增程式汽车因销量低迷而被迫停产,也曾令增程式技术一度陷入沉寂。

如今,电动车已逐渐被认可,但动力电池的“里程焦虑”仍然是购车消费者的最大顾虑,特别是在充电桩基础设施尚未普及的当下,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市场空间。

有观点认为,增程式汽车是纯电动汽车与混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车型,比较适合当下的用车环境。增程式以“加油”方式为电池“充电”,解决了纯电车充电等待时间长、充电桩难找等问题,为消费者解决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赢得了市场空间。

然而,对于增程式汽车的发展路径,也有不少反对者认为技术落后、发展的意义不大。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曾表示,从单车角度来看,增程式电动车具备一定的价值,但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说,是最糟糕的方案。冯思翰认为,发展电动车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碳排放,但如果是用燃烧化石燃料来发电,那根本没必要这么做。大众中国研发部门负责人威德曼也认为,增程式是过时的技术,又增加了很多成本,发展潜力不大。

两种技术路线依然存在着很大争议。增程式结构相较于混联结构更简单,发动机只需要带动发电机来运转,入局门槛低,这也是缺少技术积累的理想、华为等选择理由,而在不少以技术出身的传统车企角度来看,这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增程式仅仅是直驱混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技术节点。

购买赛力斯、理想等车型的消费者,又有多少是为增程式技术买单的呢?尽管两品牌在6月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增长,但它们最大的卖点还是搭载的智能系统。以理想为例,“奶爸车”的定位就吸引了不少家庭用户,而AITO问界也一直以华为鸿蒙OS系统“上车”为主要卖点

【记者】拱千舒

【视频】许蕾 实习生 冯悦云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