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的晚上,她们家都要经历一场“灾难”。因为语文老师每逢这天会布置一篇作文。
“我孩子抓着一根笔,对着作文本,经常半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来,一会儿问一句‘爸爸,写什么呀?’‘妈妈,我写不出来啊。’我们全家人只能干瞪眼却束手无策……”
这是朋友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汤的一段哭诉,但她感同深受。
难怪年轻的父母中早就流行着一句话:“比上班更累的是辅导孩子作业,比辅导孩子作业更累的是辅导孩子作文。”
就连写过上千万字畅销作品的“文学鬼才”马伯庸也表示过对于辅导孩子写作的无奈:“大部分家长都能应付小学数学,但小学作文你让他们写,他们也写不出高分,更别说教孩子了。”
孩子们为什么要死磕写作?
我们先来看几则消息:
2015年,北京市教委发布政策,宣布中考同分,语文分高者优先录取;
2020年,北京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规则,若考生总分相同,则先比较语文科目成绩;
2020年,上海公布的中考分数中,数学分140+,高达2.7万人,英语分140+,1.6万人,而语文分140+,只有180人!家长们惊呼语文成了“拉分王”!
而越到高阶的语文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显然远远不够,最终还是得培养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阅读输入,经过自己的咀嚼输出,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写作能力的高下之分,所以它才会在语文考分中占到越来越重的比例。
随着教育部“大语文”改革的深入,对古诗文及名著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作文题目越来越多变,体裁写法上也愈加丰富开放。原来的背模板学套路显然不再适用,语文作文想靠考前突击获得高分更是不可能了。
那你说我不读文科,可以绕开写作吗?
须知写作能力的核心,是将知识输入然后有效输出,试问理科中不需要用到这种能力吗?
概念的记忆、知识点的归纳,理解深透后再加以输出应用,解决方程、函数等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所有学科中都需要的,甚至未来大学论文、工作报告……试问哪个不需要用到写作?
大教育家叶圣陶很早就说过:“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写作,所以写作是每个人非学不可的,而且是非学好不可的。”
更重要的是,会写作的孩子,往往是精神世界更丰富更充沛的孩子。
被誉为卡夫卡之后最重要的犹太作家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曾说:“写作拯救了受困的灵魂,拯救了自感无用之人,拯救了我们度过的、除非写下来否则永远不会明白的那些日子。写作还祝福未受祝福的人生。”
爱写作的孩子长大后,他们对家人、对朋友有更丰沛的情感,对社会有更深切的体察,对芸芸众生有更亲切的同理心。
就像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的流露:“活着不是为了写作,但写作是为了活着。”
当我们抛却一切的功利主义,回归身而为人的理想与追求时发现,未来的人生或许风大浪大,如果因为写作,让孩子们即便身处泥泞仍满眼星光,这不就是我们最希望他们活成的样子吗?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教得好?
会写的孩子怎么写都有花样——
7岁的姜二嫚可以写出“灯把黑夜烫了个洞”的诗意文字,8岁的铁头可以写出“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
不会写的孩子怎么写都千篇一律——
“我的爸爸健壮如牛”“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仿佛词语枯竭,你瞬间恨不能亲自下场捉刀。
可是当我们看到马伯庸也在吐槽儿子作文不及格的前车之鉴,就知道教孩子写作不光是一门技术活,还得懂得怎么与孩子们交流。
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沈石溪老师,曾经身处写作教学一线多年。据他观察,家长经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固有常识去否定孩子对世界的想象。
比如有时孩子回家晚了,家长会带着怒意询问原因,孩子如果说:“我在路上遇到很多小蘑菇,很漂亮。”家长立马火大:“我这条路天天走,哪里会有小蘑菇!”
殊不知,孩子的童言童语,孩子的天马行空,都是很珍贵的想象力,却可能因为家长的一顿训斥,无形之中被扼杀于襁褓之中了。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童年的想象力又是最丰富的。
很多家长常常是不知不觉地错过了培养少儿写作能力的最佳时间窗口,而等到孩子学写作时,又教他以套路,孩子当然没兴趣啊,而他原本丰富的想象力慢慢枯竭,孩子逐渐会把写作当成一项枯躁的任务,越写越想放弃。
由此可见,写作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好。孩子们若能遇到能写会写、能教善教的专业老师,越早越好。
说到这儿,家长好奇了:真的有这样既懂写作又懂儿童心理的专业老师吗?
还真有,请看我们为你推荐的这份名单:
主讲人:汤汤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主讲人:林彦
中国小作家协会导师;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老舍散文奖等。作为导师指导文学少年开展创意写作,学生曾经囊括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冰心作文奖、叶圣陶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赛事的桂冠。
主讲人:舒辉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主讲人:谢倩霓
《少年文艺》杂志执行主编;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嘉宾主讲人:汤素兰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
嘉宾主讲人:沈石溪
中国作协会员,全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作品多次被收进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
想象一下,如果这六位讲师能成为你孩子写作路上的“引路人”,或者能点拨一下你孩子写作中存在的困境,你还会发愁孩子不能重燃对写作的热情吗?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4大版块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点评+社群服务
原价799元
现在下单享早鸟价659元!
立省140元!
老学员还可再享60元优惠!
少买2件衣服
换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少儿写作能教出花来吗?
孩子与成人的写作教学,除了交流的语言大不同,方法上会有很大区别吗?
这也是我们在课程研发过程中一直在寻找答案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些问题,想想有多少是你自己的,有多少是孩子的?
阅历很少,一到写作感觉肚中无货,没有素材;
用词贫乏,文字表达永远就是“高兴死了”“笑死了”“开心死了”;
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流水账,没有任何起承转合
……
这些问题看似五花八门,其实说透了,还是素材、文笔、结构、思维方面的难点。《南方周末少儿写作课》就针对这些少儿写作中常见的难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讲解。
——如果孩子对日常生活提不起兴趣,写作时无话可说,汤汤老师将让孩子们知道,怎样让平凡的一草一木熠熠生辉:
你看着一棵树在风中摇摆,你可以想象一张张树叶就是一只只耳朵在聆听世界;
你看着藤上的一朵牵牛花,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可以拨往神秘世界的电话……
△【试听片段】汤汤:《怎样发掘日常写作素材?》
——如果孩子写出来的东西缺少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趣味,读来有些乏味,那么林彦老师将教会你,怎样掌握语言这一记叙文的生命:
我的一个学生,他以前写自己的妈妈是这样的:“我妈妈是一个护士,她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我很敬佩她。”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以为说话和写作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我就用“说写”的方式训练他,引导他自由的表达。
我把他吐槽的话记录下来,是这样的:“我爸经常夸我妈温柔。我是真没发现我妈温柔。我妈是医院儿科的护士长,每天给生病的小朋友打针涂药。不要说她手里寒光闪闪的针头有多瘆人,光是她目光敏锐地一扫,就能让好多打针的小朋友把眼泪憋回去……”
这篇写妈妈的文章,后来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杂志上。编辑的评语是这样说的:“情节可以简单,人物可以平凡,难得的是字里行间闪烁的灵动和童趣。”
——如果孩子热爱生活,也很能积累素材,但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舒辉波老师就要来讲一讲,怎么让笔下故事写得跌宕起伏:
我们把故事写作比喻成一次登山,开头和结尾分别位于大山的两头,都在山脚下,那么整个故事就是登山的全过程。
由此,我们把“故事山”变成这样一句话:“主人公想要做某事,但是遇到了麻烦,于是他做了某某事要解决这个麻烦,可是又遇到了新麻烦,然后又做了某某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这就是结构,文章的骨架,让文章立得起来。“立”就是成立,文章成立意味着它是合逻辑的,人们愿意相信你的故事。
——如果孩子写出来的故事总是有些老三样,灵动不起来,谢倩霓老师就来讲讲怎样营造故事的真切感,让故事更新颖:
你要为他设置矛盾和障碍,让他自然而然地将他的性格和内心呈现出来。
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主要矛盾是孙悟空和白骨精之间的矛盾,这是属于正反派之间、贯穿全文的矛盾,还设置了孙悟空与唐僧之间、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是统一阵营内部的矛盾。
最后大家看到了一个坚持正义、不畏强压、重情重义的孙悟空的形象,他的这些性格特征正是在这一层层的矛盾冲突和情节进展中充分地体现出来的。
……
李银河曾这样形容写作:“写作时,人寻寻觅觅,仿佛在寻宝的过程中,一旦有所收获,心花怒放,心情的愉悦无与伦比。”
今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你和你的孩子,希望每个孩子学完这门写作课,都能不再为写作所困,获得心花怒放的喜悦。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4大版块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点评+社群服务
原价799元
现在下单享早鸟价659元!
立省140元!
老学员还可再享60元优惠!
少买2件衣服
换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为什么要选择加入我们?
01
6位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数十年积累
4大版块逐一击破少儿写作难点
市面上教授少儿写作课的讲师不少,但真正懂孩子、懂写作教学的并不多。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这样6位讲师,他们既是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知名奖项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多年身居教学一线,能激发孩子写作创意的讲师。
他们将从寻找素材、语言打磨、搭建结构、拓展写作思维4个版块,完整地涵盖写作全过程,系统帮助孩子构建写作能力,一一击破写作难点。
第一版块,搭建故事与素材。阅历少,肚中无货,写不出东西?汤汤老师将鼓励孩子用善于感受的心捕捉素材、用想象力加工素材,通过对生活观察的自由表达,充分体会写作的美妙滋味。
第二版块:写出好的语言。词语匮乏,语言组织不流畅?林彦老师将告诉孩子如何发现、鉴赏好语言,并总结出了训练语言的三种方法,帮助孩子逐步提升语感、表达自我。
第三版块:搭建优质结构。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晰?舒辉波老师将通过“故事山模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孩子如何搭建结构,摒弃套路,将故事写得迭宕起伏。
第四版块:怎样拓展写作思维。思维局限,欠缺新颖性?谢倩霓老师将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具体运用重要的写作元素,营造故事的真切感,拓展有创意的写作思维。
更有沈石溪和汤素兰两位重量级嘉宾导师带领孩子学会敏锐地观察生活,打开创造性思维,获得阅读能力的进阶方法,呈现更好的表达。
02
响应大语文教育理念
从实用写作技巧到文学素养养成
我们希望让孩子学会像作家一样去思考,站在人生的高点去看待写作爱上写作,而不仅仅是掌握写作的技巧。
写作的背后,更要放长眼光,提升文学素养,让写作变成我们终身表达的习惯。而我们的老师正是站在了这样的认知高度上给孩子们进行写作的启蒙教学。
比如沈石溪老师指出写作需要想象力,但想象力要避免两个误区,一个是想象力贫乏,缺乏想象的丰富神奇;另一个就是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低质量的想象力偏离生活常识,只会想入非非。
再比如,汤素兰老师会从求异思维的角度讲解怎样找到写作题材、让文章写出新意。同样是“感恩”主题的作文,完全可以试试感恩鼻梁上的眼镜、脚下的鞋子,打破固定思维,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写作题材自然越来越多。
像这样颠覆以往认知的进阶方法,在课程中比比皆是。它从实用写作出发,但不止于一招一式,还有方法背后的原理和底层逻辑。
更重要的是,专业作家的阅读和写作视野,带给孩子的可能是更高的写作起点。
03
高密度课程安排
系统构建少儿写作学习闭环
从教学到运用,紧跟孩子每一个学习步骤,环环相扣,真正让孩子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4大版块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视频直播答疑+作业点评+社群服务
原价799元
现在下单享早鸟价659元!
立省140元!
老学员还可再享60元优惠!
少买2件衣服
换孩子受益一生的写作能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订阅
(本文为推广信息,文中照片为冯飞拍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