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正值"三伏天灸"时!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订阅

MINOR HEAT

二十四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是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气炎热、雷暴频繁,万物狂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精神调养:舒缓情志 静心安神

小暑时节气候异常炎热、闷热,暑热通于心,相应于人体,心火亢盛,容易产生烦躁、易怒情绪,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小暑养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故静心安神可有效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气保持舒畅、气血和缓;这样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运动调养:白天运动 适当出汗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这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的时节,同时也是体内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因此运动时要注意选择的时间,时间选择建议选在早上6-7点和傍晚太阳下山前,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夏天运动是重要的排汗方式。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可以选择慢跑、太极、八段锦、五禽戏、健走、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起居调养:睡子午觉 宜养心神

“夏气与心气相通”,夏季宜养心神,应注意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觉”,晚上在子时(23时)入睡,每天保持6-7个小时的睡眠;中午睡30分钟即可。

养生调养:三伏天灸“冬病夏治”

同时,暑天又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间,所以,今天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什么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主要是将白芥子、延胡索、麝香等中药材料加工后贴敷到人体的穴位上,刺激相应的穴位及其所属经络,起到温通经络、疏通补益气血、祛寒散瘀等作用,防病治病,方便简单,随做随走,贴敷一定时间后自行去掉外敷的药物即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贴不同的穴位,一般一个病种贴敷的基本穴位是6个。

三伏天灸对于以下疾病

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1、呼吸系统:哮喘、慢性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易感冒人群;

2、慢性颈肩痛、腰腿痛、膝关节痛;

3、慢性胃炎、结肠炎;

4、虚寒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及小儿遗尿;

5、亚健康、虚寒体质人群等。

今年的三伏天灸从7月6日至8月24日,记住时间吧。

2022年三伏天灸时间安排

引伏:7月6日(星期三)

入伏:7月16日(星期六)

中伏:7月26日(星期二)

中伏加强:8月5日(星期五)

末伏:8月15日(星期一)

医院本部:集中开单及贴药时间:上午8:00-晚上7:00

贴药地点:门诊楼一楼大堂

三伏天灸需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的药物及穴位要与疾病相符合。

2、敷药后,要固定好,防止脱落,以免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敷药时间:大人一般贴敷1小时左右,儿童(14岁以下)贴敷半小时,特殊情况除外。

3、局部有过敏现象(皮肤瘙痒、皮疹、发热过甚、疼痛等),立即停止服敷药;若出现小水泡,外涂龙胆紫药水即可;若水泡较大,请到医生处处理。

4、小儿皮肤娇嫩,故三岁以下婴幼儿谨慎贴药,孕妇(尤其早孕者)不宜使用,防止堕胎或早产。

5、穴位有皮损、皮疹、溃疡者禁用。

6、贴药期间,不宜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者体育活动,防止出汗后,使药物脱落,影响效果。

7、敷药当天禁食海鲜、冷饮、辛辣食物、肥肉等油腻食品。

三伏天灸虽好 但并非人人适合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感冒发热、1岁以下幼儿、孕妇以及计划怀孕者、糖尿病、肺结核、甲亢、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皮肤贴外药容易过敏者不适合做天灸。

文章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