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过后,晴天回归,各处工地恢复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从博罗县城往惠州主城区方向,一座全长1.082公里的跨江大桥正在加快架设——这是北接博中路、南接江南大道的博中东江大桥,设双向六车道,建成后将成为博罗县城和惠州主城区联系的重要干道。这也是博罗县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
“郡县治,天下安”。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作为全国10个县城建设直接联系点之一,博罗县正抢抓这一重大机遇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环境基础提级扩能、市政设施提档升级,建成舒适舒朗舒心、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聚人气
县城常住人口占比超三成
县城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意见》从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培育县城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等方面着手,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县城发展作出系统性部署。
作为全国百强县,在较强县域经济实力的支撑下,博罗新型城镇化建设早已起步。早在2020年5月,博罗就被列为全国120个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之一。同年9月,博罗被国家发改委定为全国10个县城建设直接联系点之一。
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博罗也早有谋划。2020年,《博罗县建设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印发实施。《方案》提出,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罗阳街道、龙溪街道为建设重点,并逐步完善石湾镇、园洲镇等常住人口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补齐县城城镇化建设突出的短板弱项,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大力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同时,争取为全国各地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博罗县城所在地罗阳、龙溪街道已经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比较发达、宜居宜业的城镇,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罗阳街道和龙溪街道人口总量已有37万人,在博罗全县121万常住人口中,占比超过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罗阳街道和龙溪街道也是博罗县城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域。其中,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罗阳街道,常住人口超26万人,数量居全县镇街之最,也自然承担着最重的县城功能重塑和品质提升任务。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回流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博罗县城人口规模扩张较快。然而,县城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农贸市场提升治标不治本、公办学位比例偏低、县城停车难,城市规划建设、医疗教育服务、商业服务配套等不够完善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然存在。博罗主政者清楚认识到,县城对乡镇和农村人口集聚能力还不够强,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补短板
71宗项目提升县城品质
面对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博罗正努力书写答卷。
这些年来,博罗县大刀阔斧推进县城扩容提质,从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板块干起、从基础设施最薄弱的环节干起、从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干起,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转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3月18日,在博罗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与会人大代表票决确定了2022年博罗县10件民生实事,其中包括县城范围内农贸市场新建及提标升级项目、城西学校建设项目等关系县城群众生活的民生项目。
菜市场,承载着一个地方的“烟火气”,更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6月1日,位于博罗县城怡景路的惠州智慧农贸市场投入试运营,并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业。据悉,这是博罗县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提质升级工作以来,首个投入运营的商超型农贸市场。
与传统农贸市场不同,这一全新的智慧农贸市场既保留了传统农贸市场的“烟火气”,又引进最新一代的智慧化系统,大大提升群众的购物体验。该农贸市场参照大型超市的格局,对农产品品类实行严格分区经营,商铺的电子秤与摊位上方显示的显示屏互通,商户的营业执照以及农产品价格、农产品检测等综合信息都会在上面显示,方便消费者了解和监督。
城市品质的提升,同样离不开洁净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博罗新建成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并投入使用,实现全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投入运营,实现大件垃圾和园林绿化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自2020年以来,博罗累计建成污水处理管网468.02公里,累计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断健全。
以“绣花功夫”抓实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博罗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的重要抓手。博罗推出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罗阳、龙溪“一城两街道”建设,逐步补齐四角楼、义和、小金、江南等片区基础设施短板,分类推进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微改造,加大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示范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近年来,围绕畅城、民生、强城、趣城、碧水、靓城、智城七大行动,博罗县持续攻坚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产业培育设施建设,推动《方案》谋划的71宗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性项目加快实施。截至目前,博罗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建设示范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14宗项目已完工,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城市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县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正助推县城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还将博罗的这一探索向全国推广。
畅交通
将迈进“一城三站”新高铁时代
以往,开车走在博罗县城,“断头路”时常毫无征兆地横亘眼前,即便借助汽车导航系统,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也总是误入单向行驶车道,加剧了交通拥堵。
不仅如此,由于早期缺乏规划指导,博罗县城里一些路口错位相接,常常出现横向和纵向车流相互阻滞的情况。加之非机动车道的缺乏,导致大量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杂行驶在同一条道上,造成部分路段通行速度缓慢。
2020年以来,博罗县城范围内的北环一路、工业大道、建设北路、桃园北路、矮岗中路等众多“断头路”相继打通。当前,作为县城新的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全长约2.7公里的滨江西路正加快施工。建成后,滨江西路将进一步优化县城旧城区交通环境,缓解商业街交通压力,拉大县城城市骨架。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通车,博罗正式迈进“高铁时代”。赣深高铁博罗北站是博罗境内首座高铁站。从这里乘坐高铁出发,大约15分钟即可到达惠州北站所在的惠州主城区,到达深圳北站所在的深圳市区则仅需50分钟。值得一提的是,博罗县城距离赣深高铁惠州北站更近,车程仅10公里左右。两座新的高铁站加持,一举提升了博罗县城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乃至全国各地的通达程度。
博罗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滨江西路在内,目前博罗正在建设的重点交通项目共15宗,其中包含广汕高铁博罗站和罗浮山站。这两个高铁站于2023年建成后,将带领博罗迈进“一城三站”的新高铁时代。
7条高等级公路、3条高速公路、3条国道、1条省道……作为博罗县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县城已形成通达程度较高的对外交通路网。据博罗县交通运输局统计,目前博罗县城已建成道路876.3公里,路网密度为1.97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主体的公路网体系。
在县城对内交通方面,罗阳街道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道路网,其中包括新近建成的北环一路、工业大道、桃园路等城市干道,以及现有的飞龙大道、商业街、惠博大道等。放眼龙溪街道,该片区也已形成以龙桥大道与龙溪大道为主的城市主要通勤干道。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要先行。目前,博罗县城已实现到惠州市区仅15分钟车程,到东莞仅30分钟车程。未来广汕高铁建成后,从博罗县城出发,更是有望实现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30分钟可达。凭借着不断提质升级的立体交通网络,博罗正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让居民出行更加舒适便捷、让产业生产更加畅通高效。
【记者】廖钰娴
【摄影】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