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九年打造“3D视觉第一股”,这家深企强在哪里?

南方+ 记者

刷脸支付、门禁解锁、VR看房、机器人避障、设备测量、自动驾驶……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应用场景,都离不开3D视觉感知技术的支持。

上市仪式

上市仪式

7月7日,3D视觉感知赛道龙头企业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公司股票简称为“奥比中光”,股票代码为“688322”。本次发行价格为30.99元/股,发行数量为4000.10万股。

3D视觉感知是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成立于深圳的奥比中光,在短短9年多时间,发展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3D视觉感知龙头企业。

“登陆科创板,是奥比人十年磨一剑的成绩单。我们将以上市为新的起点,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创造,稳扎稳打,行稳致远,在最好的时代攀最高的山峰,在最前沿的行业啃最硬的骨头,打造最好的3D‘慧眼’,看懂世界,照亮未来。”奥比中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源浩在上市仪式致辞时表示。

黄源浩

黄源浩

深圳正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3D视觉感知产业算是代表。未来,在资本市场改革的支持下,深圳创新创业融资渠道将更为多元,为下一轮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提供新的动能。

十年磨一剑,“硬件之都”成就关键技术创新

2013年1月18日,在深圳市南山区留学生创业大厦一间不到200平的办公室里,32岁的黄源浩成立了奥比中光,开始创业。据黄源浩介绍,“中光”二字取义“发扬中国光学”。

“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天时,我们较早切入人工智能时代;第二是地利,奥比中光的成长,得益于深圳良好的营商环境、领先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扶持体系。”黄源浩回忆创业初期时表示。

黄源浩

黄源浩

从大的产业趋势来看,深圳经历了1995年开始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和2009年启动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进入自主创新轨道。自2013年开始,深圳在此前基础上,又前瞻性布局了智能装备、机器人等多个未来产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

在新一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数字产业大潮中,我国在芯片及智能传感器等关键硬件技术方面,仍然面临受制于人的局面。奥比中光专注于3D视觉感知技术产品的研发,致力于为智能终端打造“机器之眼”。

在黄源浩看来,中国产业链已经基本完整,提升产业链水平的重点是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深圳通过对创新产业进行集中式、精准式的梳理、激活、支持,体现了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充分利用好深圳创新产业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为我们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跃升提供了机制和措施激励。”

从创业环境而言,深圳已发展为“全球硬件之都”,产业配套环境完善,产品开发速度和系统集成能力领先,同时,这里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接近终端用户市场,产品反馈驱动研发速度极快,创业风险资本活跃。

奥比中光经历了3D视觉感知技术从工业级向消费级拓展渗透的主要阶段,并逐步成为行业引领者。早期,3D视觉感知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应用场景有限。2010年微软及2017年苹果的产品,推动该技术在消费级领域不断普及。而奥比中光也在2015年研发出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实现了3D视觉感知技术“从0到1”的底层核心技术突破。

卡位全球竞争,创新引领3D视觉技术行业应用

全球3D成像和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

全球3D成像和传感器市场规模预测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时代不断深入发展,3D视觉感知赛道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发布的全球3D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3D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达到150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0%。

从行业地位来看,目前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奥比中光经营实力与国际巨头相比存在较大的客观差距,但是在3D视觉感知这一细分领域的研发创新与国际科技巨头具有可比性。截至报告期末,全球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实现百万级面阵 3D 视觉传感器量产的公司仅有苹果、微软、索尼、英特尔、华为、三星和奥比中光等少数企业。

招股说明书介绍,奥比中光致力于将 3D 视觉感知产品应用于“衣、食、住、行、工、娱、医”等领域,在生物识别、AIoT(即智能物联网)、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等市场上实现了多项具有代表性的商业应用。自2015年底量产以来,奥比中光已先后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客户及众多的开发者,包括OPPO、中国移动、贝壳如视等行业龙头。

奥比中光产品与同行比较

奥比中光产品与同行比较

值得留意的是,从一开始,奥比中光就立足深圳,面向全球,意在打造成一家全球化的高科技公司。早在2016年,奥比中光与惠普合作,替代英特尔成为惠普Sprout Pro G2一体机供应商。在随后的发展中,奥比中光还陆续与Matterport、捷普、日本三樱、博世、英伟达、微软等国际企业取得合作,用国内领先的3D视觉感知技术与国际巨头开展竞争合作。而最近三年(2019年-2021年)的财务数据也显示,该公司境外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主要系海外VR看房细分场景需求的增长。

奥比中光卡位全球竞争只是国内光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研究报告显示,光学产业已经在向亚洲乃至中国转移。从20世纪中叶前德国为主的欧洲国家独占鳌头,到1950年日本光学产业高速起飞而后制霸全球,从21世纪初期台湾光学产业在智能手机镜头带动下崛起,到近年来大陆光学产业科创新秀涌现、大规模应用落地,中国有望在3D感知技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致力国产替代,有望助推深圳下一轮产业集群发展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此次上市的奥比中光,将成为A股“3D视觉第一股”,对于提升中国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市仪式致辞中,黄源浩表示:“一路走来,我们也遇到无数的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硬核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落地难度超乎最初的想象。硬核科技产业化有其特有的规律,需要我们有更坚强的定力、更持久的耐力,与产业的升级进化同频共振。我们相信,越难的事情越值得去做,突破硬核科技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是当代科技人的使命和担当,也必将创造不可限量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奥比中光股市首日表现

奥比中光股市首日表现

上市之后,奥比中光未来如何布局?奥比中光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将坚持“3D视觉传感器+自主底层核心技术+完整应用方案”的市场定位,重点围绕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车载视觉传感器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客户,一方面提供性能更好的3D视觉传感器硬件,另一方面提供软硬件一体的完整3D视觉感知应用方案,努力成为既核心优势突出,又综合实力占优的3D视觉感知技术提供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上市在即的奥比中光再次踩准了深圳产业政策节点。深圳在2013年提出前瞻布局产业的基础上,最近又发布“20+8”产业新政,着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奥比中光业务涉及的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均在其中,公司未来发展再迎新机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奥比中光是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硬科技企业代表,掌握了自主3D视觉感知技术上中下游关键技术、零部件,短期内就实现上市,是深圳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初步成效的案例。但这类公司还有很多路要走,未来将在新的“20+8”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中起到引领作用,带动一批新生的奥比中光们的崛起。

【撰文】李荣华

编辑 李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