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
上期我们就“只要失眠了就要吃镇静助眠药?”“只要吃了镇静助眠药,一辈子都不能停药了?”“镇静助眠药会越吃越多?”“镇静助眠药可以吃多久?”“吃了镇静助眠药,脑袋会变笨?”这些关于镇静助眠药使用的问题作出了回答,患者们常提出的问题还有哪些呢?
六、镇静助眠药是实在睡不着才吃吗?
经常听到一些患者由于担心镇静助眠药的副作用,因此不敢睡前服用。在床上辗转多时,坚持到深夜,实在睡不着才服药。按照镇静助眠药的药品说明书,一般建议睡前15-20分钟服药,成人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22点至早上6点,对于失眠障碍患者而言,尤其是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睡前服药有助于重新形成规律的睡眠节律,并能减少对第二天精神状态的影响。
七、镇静助眠药可以吃吃停停吗?
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服药几天就自行停服,停药后失眠反弹,再次服药几天又停药,形成了恶性循环。尤其对于慢性失眠障碍患者而言,这样的服药方式不利于正常睡眠节律的稳定,反而会因为反复服药产生耐药性,药效逐渐下降。因此,应在睡眠科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时间的服药疗程,待失眠持续好转后,再逐步减药至停药。
八、镇静助眠药有很多种,哪种最好副作用最小呢?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助眠药主要有两大类,包括传统苯二氮䓬类药物(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和新型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传统苯二氮䓬类药物效力持久,适合易醒、早醒患者,但有依赖性。而新型非苯二氮䓬类催眠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入睡困难为主的患者。具体的药物选择需在睡眠科医师的指导下,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躯体基础情况、对药物的反应综合考虑。镇静助眠药之间的联合应用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引致药物蓄积,招致更多的不良反应,因此不要合用两种或以上的镇静助眠药。
九、为什么镇静助眠药每次只能开处1周的药量?
镇静助眠药属于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镇静助眠药不宜长期服用,因此需要密切复诊,评估病情,调整药量。
十、小孩可以吃镇静助眠药吗?
目前仍缺乏儿童青少年服用镇静助眠药的临床研究资料,不建议18岁以下的患者应用镇静助眠药。只有当行为治疗等其它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时,才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并且只能用于儿童慢性失眠,用药时间不宜过长,需严密监测。
以上的回答能解答各位失眠障碍病友们的疑问吗?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在留言区留言,我们将就大家的疑问进行汇总,设立专题回应,大家赶紧来提问吧!
医学指导:李艳,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郑莉明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