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脏协会开出一份爱“心”餐单:这10条饮食建议,让你的心脏更健康

腾讯医典
+订阅

你知道中国人的“头号杀手”是谁吗?

不是人人惧怕的癌症,而是

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

排在我国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1]

好在,心血管病可通过

合理饮食降低风险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AHA)

开出了一份爱“心”餐单——

《改善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2021版》[2]

(以下简称“指南”)

给出了10条饮食建议

能帮你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接下来

我们结合最新的2022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来解读一下美国这份“指南”

告诉你怎样吃出“好心脏”

01

平衡能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

大白话:吃动平衡

问题来了:怎样判断自己体重是不是健康?

答案参考:看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你的体重是否在健康范围内,可根据下表判断[3]。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那么,摄入多少能量最好?

指南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太个性化了。但可以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大多数人都适合。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有一点是确定的: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能量平衡。

怎样算中等强度运动?

就一个标准——需要用一点力气,但活动时还能轻松讲话,比如快步走、跳舞、打网球、做家务(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3]:少吃也很重要。可以在家准备一个体重秤,吃早饭前称一下空腹时的体重,根据变化,随时调整“吃”和“动”的平衡。

02

摄入丰富的果蔬

大白话:多吃水果和蔬菜

特别是深色果蔬(比如深绿色、红色、橘红色、紫红色等)。

比如,菠菜、油菜、空心菜、韭菜、西蓝花、西红柿、胡萝卜、紫甘蓝等。

注意!果蔬最好吃完整的,比果蔬汁的膳食纤维更多,饱腹感也更强。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要达到300克以上,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水果吃够200~350克。

(100克青菜大约就是“一把”或“一捧”,1个中等大小苹果的可食用部分大约有200克。来源:自己拍的)

每天果蔬的种类最好达到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

记住一句话:天天有水果,餐餐有蔬菜。

各种类型的果蔬(新鲜、冷冻、罐头、晒干),都对心血管有益。爱吃零食的有福了,水果脆片、冻干水果好吃又健康。但记得看好成分表,有没有添加太多的盐和糖哦。

03

选择全谷物,少吃精制谷物

大白话:多吃粗粮

常见的全谷物有:糙米、小米、大黄米、玉米、高粱、黑米、荞麦、燕麦、藜麦、薏米等。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相当于2~3个拳头大小的馒头(熟),加1拳头大小的杂粮杂豆饭(熟),再加1拳头大的土豆或红薯。

(一拳头大小的红薯大约是50~100克。来源:自己拍的)

04

选择健康的蛋白质来源

大白话:多吃大豆类及其制品和鱼肉

(这一部分有点长但很重要,一定要看完哦)

(1)选择优质植物蛋白质,多吃大豆类和坚果。

豆腐、豆干、豆浆、黄豆、黑豆、鹰嘴豆、青豆等,都可以吃一点。

注意!选择“素肉”时,要查看配料表,避开高盐、高糖、高脂肪的产品。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25~35克大豆及坚果类,其中坚果每周摄入70克左右。相当于每天吃带壳瓜子20~25克(约一把半),或者核桃2~3个,首选原味的。

(这样一捧瓜子大约是20~25克)

(2)每周都要吃鱼或海鲜,最好是非油炸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周摄入水产类280~525克,相当于每天40~75克。可以选择煮、蒸、炒等烹调方式。首选蒸,可以蒸后浇汁。

(和手掌一样大的一块生鱼肉,或单手的一捧虾,可食用部位大约是50克。来源:自己拍的)

(3)每天都要喝奶。

只要不胖,就首选全脂奶。

如果很爱喝奶,每天会喝500毫升以上,建议选择脱脂或低脂奶。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喝奶300毫升以上。

(4)少吃红肉,主要是猪、牛、羊肉或内脏。

建议控制红肉食用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摄入40~75克畜禽肉类,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肉类可采用炒、烧、炖、蒸、熘、焖等方法烹调。

(和手掌一样大的一块瘦肉大约是50克。来源:自己拍的)

05

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

大白话:少吃黄油、猪油,以及热带植物油(椰子油、棕榈油)

推荐吃的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菜籽油、橄榄油、山茶油等。

深海鱼和坚果也含有对心脏有益的油脂。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尽量少用煎炸的方法。

06

尽可能少吃超加工食品

大白话:越是长得和原材料不像的食物,就越不建议你吃

什么是超加工食品?

最通俗的理解:加了很多香料、色素、乳化剂、增味剂等,被加工到连亲妈都不认识的,就是超加工食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

新鲜的蓝莓属于自然食品;

做成蓝莓果酱后,属于加工食品;

做成蓝莓味饼干后,属于超加工食品。

可以吃的:

天然或最低加工食品:新鲜果蔬、鸡蛋、新鲜巴氏消毒奶、不加糖的酸奶、茶和咖啡等。

加工后的烹饪原料:植物油、盐、白糖、猪油、蜂蜜等。

尽量少吃的:

加工食品:经过轻度加工,很容易看出原材料是什么的,比如,果蔬罐头、加糖或盐的坚果、新鲜出炉的面包或奶酪等。

最好别吃的:

超加工食品:软饮料、甜咸小吃、糖果、巧克力、冰淇淋、袋装蛋糕、饼干、甜谷物早餐、牛奶饮料、果味酸奶、加工肉制品等。如果特别想吃,尽量选低糖、低盐、低脂的。

07

尽量少喝甜饮料,少吃甜食

大白话:快乐水、甜甜圈,统统拿走别客气

看一下食品成分表,如果有葡萄糖、蔗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等,而且含量还不低,最好就控制下自己吧。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在25克以内。

甜饮料的糖含量在8%~11%左右,有的高达13%以上,喝一瓶(500毫升)就超标了。

08

烹饪和购买食物时,尽量少盐或无盐

大白话:少吃盐,少吃盐,少吃盐!

如果控制不住你加盐的小手,用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倒是个好办法。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3]。

自己在家做饭,可以用限盐勺。

超市买的包装食品要看成分表,尽量选低盐或无盐的。如果包装上的含钠量超过30NRV(营养素参考值),最好别买。

(食品成分表上可能写的是NRV,也可能是营养素参考值。来源:自己拍的)

09

如果你不喝酒,那就不要尝试;喝酒的人,也要尽量少喝

大白话:酒就不是个好东西,最好别喝!

喝酒没有任何好处,指南不推荐饮酒,最好一点也不喝。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的妈妈不应饮酒。

如果就爱喝一口,那一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例:一瓶啤酒约50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2度白酒30毫升。

10

无论在外就餐还是在家烹调,都应该遵循本指南

大白话:听我的,包你心脏健康

食物不是由一堆冷冰冰的营养素构成的、毫无灵魂的数字,而是我们的舌尖享受。

所以,指南希望大家注重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不挑食、偏食,而不是把你困在特定的食物或营养素里。

只要在食物入口之前,想起上面的9件事,什么都吃点,什么都不多吃。

记住:饮食是良药,运动是良医。这就是我们最希望传递的健康饮食观念。

审稿专家:左小霞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7).

[2]Alice H. Lichtenstein et al., 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21). Circulation, DOI: https://doi.org/10.1161/CIR.0000000000001031

[3]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作者:陈珞珞

编辑:张杰、郭倩、王艳

排版:韩宁宁 | 运营:李永敏 | 统筹:叶正兴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