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乡家风⑤ | 扎根基层28年,肇庆“花姐”以村为家

南方探针
+订阅

肇庆市古水镇什洞村,坐落在竹林密布的山间,这个地方黎贤花再熟悉不过了。她是土生土长的什洞人,26岁起开始在村委会工作,一直做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干就是28年。

什洞村航拍。

什洞村航拍。

这些年,黎贤花以村为家,帮助村民们解决“用电难”问题,带着村民们靠种植增收致富。她的丈夫邓海平也是什洞人,看着妻子为乡亲们积极谋划,自己也不甘落后,将养猪场发展到500多头的养殖规模,再把技术传授给其他村民。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大儿子邓伟强回到了当地镇政府工作,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

今年5月,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其中便有黎贤花一家。平时,黎贤花总是起早摸黑进村入户处理工作。邓海平从未抱怨,反而主动承担家务,缓解妻子的压力。黎贤花觉得家庭和睦的秘诀很简单,“意见不同时,各让一步。想要吵架时,少说一句”。

以村为家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这两年的夏秋季,什洞村村民的餐桌上常可以看见夜香兰,它颜色翠绿、味道清爽,很合广东人的口味。但它不仅是可以吃的蔬菜,还是可以观赏的鲜花,更能做成保存久的干花。种植难度低,附加价值高。2020年,黎贤花听朋友讲起夜香兰的种植,就对它很感兴趣,马上在什洞村试验起来,如今已推广到近20亩。

黎贤花和村民在摘夜香兰。

黎贤花和村民在摘夜香兰。

一条条青藤匍匐在铁网上,数朵浅绿色花苞聚在一块,花香淡淡的飘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7月6日,黎贤花和村民们来到夜香兰种植基地,准备收割新一批的花苞。“花姐,你来这边看看。”在村子里,大家都会叫黎贤花一声“花姐”,因为她常把村里的工作当成家里的一样,用心为村民谋福利。

夜香兰每亩年产三四千斤,每年的5月到6月,是它的收获季,大概能卖2万多元。在她的带领下,什洞村村民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子。柑橘林中、茶杆树下、蜂蜜箱旁……这几个地方,也常有花姐的身影。近年,在黎贤花的努力推动下,全村种植茶杆竹2万亩、优质砂糖橘200亩、速生丰产林5000亩,蜜蜂养殖1000箱,形成了该村的四大特色品牌农业。

在什洞村随便问一个人,现在用电方便了,是谁的功劳,每个人都会说是花姐。什洞村地处“两县三镇”交界处,所在库区设备陈旧、电路老化,村民煮饭耗时长电费多,而且电压很不稳定,电器经常被烧坏,用电高峰还会出现停电。

当选广宁县人大代表后,黎贤花连续四届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希望对什洞村进行农网改造的建议,终于在2018年,建议被采纳,村网改造工作开始进行。“每届都提网改工作的建议,大家都叫我不要再提了,但是我说我要坚持。”花姐说。

多退一米 引导村民拓宽村道

一间间民房整齐排列在村中,前面都规整地留出了一米空地……走进什洞村,会发现这是个干净有序的地方,当中少不了黎贤花的助力。2011年前后,村子里大部分人开始建造新房,黎贤花把大家召集到了一起,约定改造时,大家都往原来的地后退一米,让村路更加宽敞。“只要有一人退了一米,后面其他人都要退一米,不然建房审批不予通过。”

每次说起这个小案例,丈夫邓海平都觉得妻子有智慧,处理村中事务很有办法,“我很相信她的能力”。这份相信与支持,更多表现在行动上,平时生活中邓海平话不算多。

什洞村航拍。

什洞村航拍。

2014年,邓海平在村里开始办养猪场,并发展到了500多头的养殖规模,在村里走在了前列。有空时,话不多的他会和村民们交流,把养殖技术毫不保留教给其他人。看到丈夫这么积极,黎贤花嘴上说丈夫帮的都是小忙,但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

夫妻多年,黎贤花和丈夫很少争吵,每当感觉有火药味的时候,他们都会各自“少说一句”,等平静下来再商讨。当妻子工作上遇见难题,邓海平会主动提出帮忙。

从2015年开始,黎贤花准备改善什洞共青团希望小学,需要筹集大量善款。邓海平知道后,先自己捐钱,再给通讯录的人挨个打电话,发动亲朋好友募捐,还争取慈善机构捐资捐物。最终,夫妻俩筹备到16万元用于小学道路硬底化,20多万元用于操场改造。

夫妻俩对儿童和教育的关注,村民都看在眼里,黎贤花一家在村里声誉很好。现在每个周末,村委会二、三楼都会有一群留守儿童来写作业、看书,花姐给这里取名“儿童驿站”。

起初,黎贤花发现村里的留守儿童周末在家都是玩手机、看电视,想让他们有个地方可以免费看书。“没想到在群上报名的人很多,最后我打算建个驿站,丰富孩子们的周末生活。”驿站建成后,黎贤花几乎没了周末休息时间,需要到这陪着孩子们,丈夫邓海平也常过来帮忙,但两人都乐在其中。

循循善诱 积极劝说青年回乡

古水镇什洞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不缺好风光,但缺年轻人。如何说服青年人回乡,是黎贤花的难题,她决定先从大儿子邓伟强开始思想动员。

“没问题!”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邓伟强爽快答应了,从小看着妈妈在村里忙前忙后,他早就对在家乡工作有着一份认同感。但是,黎贤花对儿子的回复多少有点吃惊,因为她明白青年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她怕儿子只是想安慰应付自己。

这几年,儿子邓伟强的表现彻底让黎贤花安心下来。从古水镇派出所的辅警做起,邓伟强因工作耐心出色,很快被古水镇人民政府发现,过来“争抢”人才。

黎贤花在指导植敏霞工作。

黎贤花在指导植敏霞工作。

“他做得好,我也为他高兴。”儿子在家乡工作的表现,提高了黎贤花物色人才的信心。2019年,黎贤花出发前往广州、佛山等地,动员外出的大学生、优秀退役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如今的村委会中,花姐劝回来的90后女大学生植敏霞,正在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黎贤花也常开玩笑说要把植敏霞培养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接班人”可不好找,但花姐劝人很有技巧。植敏霞的妈妈适应不了坐长途车,最担心女儿远嫁,偶尔会与花姐聊起。

“你回来工作,到时候在附近结婚生孩子,妈妈来看你也方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黎贤花几次到植敏霞面前当说客,她才留了下来。

黎贤花和村民在打扫卫生。

黎贤花和村民在打扫卫生。

黎贤花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由于工作特殊性,花姐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村里,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家务琐事、农活,但家人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给予了很多理解和支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黎贤花从大年初二开始,连续几十天为疫情防控工作奔波,经常很晚才回家吃饭。庆幸的是邓海平对妻子很理解,从无怨言。多年来,他们一家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大小事务民主协商,把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也让黎贤花更安心投入什洞村的工作中。

记者手记:“好家风”源于“好传承”

54岁的花姐还记得刚来到村委会时,父亲教导她说:“当村干部,苦活累活都要走在前面,不能偷懒。”这句话,花姐一直记在心中,并付诸行动。

如今,黎贤花已是两个儿子的妈妈,也有了4岁的孙子。干一行,爱一行。黎贤花总是用行动来为儿子们树立榜样。

大儿子邓伟强回镇上工作后,也用心干好自己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践行妈妈说的“干一行,爱一行”。现在,邓伟强的孩子才4岁,但他有时会畅想孩子长大后的模样,希望他好好学习、认真工作。

黎贤花和村民在摘夜香兰。

黎贤花和村民在摘夜香兰。

家庭幸福是怎么样的?黎贤花觉得,可能是给家人做一盘“夜香兰炒蛋”,也许是在外工作的子女常回来看父母,也会是生病时的一份份关切……

大家幸福,小家才能好。多年来,花姐以村为家,就是想守护好什洞村这个大家,进而让村里的一个个小家过得更加美好幸福。

【统筹】黄灿 陈志

【执行】胡念飞 张哲 贺达源 欧阳胜勇

【记者】周倩欣

【摄影】董天健

【海报设计】刘玉洁

编辑 邓苇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