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系列专题。
九龙峰旅游区位于惠东县中部,处于山区、沿江、沿海三大片区的咽喉位置,也是惠东县山海统筹发展格局的中心地区,是山区片区发展的“桥头堡”。
2020年1月,九龙峰旅游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这处由原增光镇和平山街道部分村委组成的新辖区,拥有森林、山地、溪流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着古建筑、古村落和多元民俗文化内涵。
九龙峰计划打造大南山旅游综合体,做好农旅融合大文章。
绿色是九龙峰发展的底色,生态是九龙峰的最大优势。近年来,九龙峰立足新起点,坚持破立并举,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全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全力以赴打好乡村振兴“特色战”,开拓九龙峰发展新局面。
抓党建
推动“村企互哺”做强集体经济
今年4月,在惠东九龙峰平江村的一处厂房楼顶,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划一、格外显眼。经过工程人员的调试验收,光伏板开始了正常运行,与南方电网实现并网发电。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平江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驻平江村第一书记林远罗介绍,平江共有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00余人,村民们主要依靠传统的水稻、花生、荔枝种植和外出务工谋生,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此前,村里引进了喜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环保日化用品的科技公司,其利用荔枝、艾草等农产品加工制作成为纯天然洗护用品,不仅有效解决了荔枝丰产年“果丰价贱”的难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并 让村民参与分红,增加收入,成为平江乡村振兴的有效推手。
不过,一款新型纯天然的洗护产品,从研发投入、市场推广到产生经济效益,还需要时间沉淀。在产品推广期间,为帮助企业减轻运营压力,平江村委会申请到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
如今,13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装置已实现并网发电。林远罗介绍,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23万千瓦时,一方面,可连续25年,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另一方面,也让企业用电便宜4毛钱,有效降低了生产用电成本。
这种村企互哺、循环发展的乡村振兴路,让平江村实现了“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今年,平江村又将60亩村集体土地出租给企业,开展艾草种植,可带动20位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现在村里有了钱,让群众的心聚拢在组织周围,更加支持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在村委会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文书詹玉山,对村里的变化感慨万千。
增强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基层善治和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这也是九龙峰着力党建引领发展的主要举措。
自九龙峰旅游区成立以来,该区党工委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打造绿色党建。
九龙峰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刘冠军介绍,九龙峰在全县范围内成立了首个镇级乡村振兴办公室,建立完善高效、强有力的乡村振兴组织架构,并由党群副书记亲自抓乡村振兴工作,层层压紧压实村、组责任,以村党组织为战斗堡垒,村党组织书记为“领头雁”,村民小组为“生产队长”,让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切实提升了乡村振兴引领力。
打造乡村“四小园”,九龙峰建设宜居美丽新农村。
强基础
围绕“急难愁盼”加快乡村建设
去年11月,增光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条全长205米、桥面宽12米的大桥,横跨在西枝江之上,是联通两岸群众的重要交通要道。
对于当地群众而言,增光大桥是座名副其实的便民桥、致富桥。在增光大桥周边,共有5个行政村、7000多群众生产生活。此前,由于相隔一条西枝江,两岸群众赶集往来,都要依靠船家摆渡,既危险又不方便。后来,当地建造了原增光大桥,但在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该桥成为一座老旧危桥,桥体出现安全隐患,难以满足附近村民的通行需求。
2020年,九龙峰管委会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投资1600多万元启动增光大桥改造项目,于当年底启动旧桥拆建改造工程。经过11个月施工,大桥高效率、高质量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月实现通车。
“新增光大桥的通车,不仅解决了群众生活生产难题,也极大改善了本地交通条件,对九龙峰加速融入县城发展格局具有深远影响。”刘冠军表示,交通先行牵引辖区发展,九龙峰着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振兴进程。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决定性因素。近年来,九龙峰围绕民生实事,不断完善道路、医疗、教育、文体等民生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比如,建设凤岗村至星合村农业产业园区道路工程、升级改造增光卫生院、规划建设区属公立幼儿园、修缮八角亭和田坑古建筑群、建设平江村古榕树小公园、改造增光市场和谭公市场、打造农村“四小园”,以及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升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等等。
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建成,不仅让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久前,《惠东县九龙峰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出炉。该《规划》提出,九龙峰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联系,如建设完善新304国道、H4横路、惠深二高,惠梅高速等,形成紧凑、职能分明的交通网络,更好地融入平山、大岭、白花、九龙峰“大县城”格局。
九龙峰平江村通过村企互哺,实现乡村经济“造血式”发展。
兴产业
“农旅文教”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大南山是九龙峰标志性旅游景点,每到节假日,便能吸引大批广州、深圳等地的登山徒步爱好者前来游玩。不过,游客的到来并没有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还徒增了大南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当前,九龙峰正规划打造大南山旅游综合体,计划借鉴香港麦理浩径的发展模式,科学开发山峰、飞瀑、河溪、高山草甸等资源,打造集登顶、溯溪、林间小道徒步、漂流等为一体的游综合性旅游景区。
刘冠军介绍,目前,大南山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申请国家专项债券入库、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勘探设计招投标等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动工建设。
事实上,九龙峰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
在大南山山脚下,一座历史悠久的明清时期古村落——田坑古村坐落于此,古村采用院落式四合院布局,小巧玲珑,墙体用青砖砌筑,是较大型且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寨。由于古村四周围墙坚固、高耸,也被称为“田坑古城”,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南山深处,角峰畲族村小组这个少数民族村落,村内独特的梯田景观和畲族特色文化风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特别是丰收时节,层层叠叠的黄色稻田让角峰村瞬间“走红”网络。
靠山吃山,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近年来,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九龙峰因地制宜培植增收产业,突出特色引进优势项目,着力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文章,让“美丽乡村”变为“美丽经济”。
水幕电影、文化长廊、种满山花的登山道.....在九龙峰北部的联新村小塘村,一处名为鹏利隆生态园的农旅项目已有雏形。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提供科普教育、培训户外拓展、旅游观光休闲等农旅服务项目,提升九龙峰旅游区的旅游体验。
鹏利隆生态园是九龙峰推进乡村振兴、先试先行的有效实践。刘冠军介绍,目前全区共有31宗重点乡村产业发展项目正在运行或建设中,这些项目将推动本地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实现群众致富增收。
“接下来,依托大南山、田坑古村落等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九龙峰将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科教创新产业、现代农业等,坚持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齐头并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蝶变。”刘冠军说。
链接
专访九龙峰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刘冠军:抓党建促发展,激活“绿色产业”新动能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乌天宇
【摄影】王昌辉
【通讯员】杨款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