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防治流行性感冒常用中成药辨证选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鹤山市中医院工作室专家团队

鹤山市中医院
+订阅

指导专家: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鹤山市中医院工作室专家团队:彭康教授、主任中医师,罗永乐副主任中医师,冯阅红主治中医师。

流行性感冒属于中医的“温病”、“外感热病”、“时行感冒”、“伤寒”、“瘟疫”等的范畴,其临床表现因地域、气候、季节、体质、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致临床证型变化多端。中医看来,“流感”作为外感热病,其发病无外乎邪、正两方面因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根本,邪气是外因。体弱、老人、儿童正气偏弱,是易感人群;也有邪气暴戾,致病性强,触之即感,正气乃伤。总之,正邪相争得结果决定了是否发病和疾病的进程转归。

中成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形式,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用方为依据,以中药材为原料,依法经制剂加工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具有质量稳定,不用煎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方便保存等优点。常用的剂型有:蜜丸、水丸、冲剂、糖浆、浸膏、酊剂、药酒、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液、针剂等。

下面介绍流行性感冒中医分型及常用中成药的辨证选用。

1、风寒型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咯白色痰,无汗,头身疼痛,乏力、口不渴,甚者恶寒发热。(舌苔白,脉浮紧。)以流清涕、痰白色、无汗、口不渴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温解表。

选方用药

⑴荆防败毒丸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柴胡、独活、羌活、桔梗、前胡、薄荷、枳壳、党参、甘草等。

用法用量:一日9g,一日2次,口服。头身痛较甚者选。

⑵ 麻桂感冒丸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薄荷、防风、枳壳、陈皮、前胡、桔梗、苦杏仁、甘草、生姜、大枣(去核)、蜂蜜(炼) 。

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3次,口服。咳嗽较重者选。

⑶感冒软胶囊

药物组成: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

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2次,口服。

⑷桂枝合剂

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用法用量: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口服。微汗出,恶风者选用。

⑸正柴胡饮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用法用量:一次3克,一日3次,水冲服。发热者可选。

⑹感冒清热颗粒

药物组成: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咳嗽咽干者选用。

2、风热型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或汗出不畅,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发热,鼻塞流浊涕,痰黄粘稠,口渴欲饮,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辨证要点。

治法:辛凉解表。

选方用药

⑴银翘解毒丸(胶囊、口服液、片)

药物组成:金银花、 连翘、桔梗、薄荷、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炒)、荆芥、芦根、甘草。

用法用量:一次1丸,一日2~3次,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胶囊,一次4粒,一日2~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用时摇匀,口服;片剂,一次4片,一日2~3次,口服。发热、口干、咽喉痛较甚者选用。

⑵连花清瘟胶囊

药物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用法用量:一次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或高热,肌肉酸痛,咽干咽痛较甚者选用。

⑶清开灵胶囊(口服液)

药物组成: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用法用量:胶囊,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口服液,一次20~30毫升,一日2次,口服。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者选用。

⑷ 维C银翘片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

用法用量:一次2片,一日3次,口服。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者选用。

⑸ 羚翘解毒口服液

药物组成: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用法用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口服,用时摇匀。高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者选用。

⑹ 芎菊上清丸

药物组成: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

用法用量:每次6g,日2次,口服。头痛、咽喉痛显著者选用。

⑺牛黄清感胶囊

药物组成:黄芩、金银花、连翘、人工牛黄、珍珠母。

用法用量:一次2~4粒,一日3次,口服。发热,咽痛显著者选用。

3、外寒内热型

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小便深黄色,大便干。(舌苔黄白相兼,脉浮紧。)以恶寒怕冷,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大便干为辨证要点。

治法:解表清里

选方用药

防风通圣丸

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

用法用量:一次1袋(6克),一日2次,口服。

4、寒湿型

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声重,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小便深黄色,大便干。(舌苔黄白相兼,脉浮紧。)以恶寒怕冷,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口渴,大便干为辨证要点。

治法:解表清里

选方用药

防风通圣丸

药物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黄芩、连翘、甘草、白芍、白术(炒)。

用法用量:一次1袋(6克),一日2次,口服。

以上分型是针对流行性感冒轻症,可根据上述辨证要点选方服用。如果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应去医院就诊不得贻误病情。

专家介绍

彭康

主任中医师、教授

简历和专长: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导师,鹤山市中医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工作室专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慢性病管理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高等院校本科教材《中药学》第一版、第二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创新教材《中药药性学》主编,获国家、部、省基金课题7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7年获得“荣耀医者”,“中华医药突出贡献奖”。

医疗特长:擅长诊治各种头痛及神经痛、眩晕、失眠、神经衰弱、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癫痫、脑萎缩、老年性痴呆、脑损伤及脑手术后康复等脑病,诊治急慢性咳喘、慢性胃肠疾病、月经病等内科杂病,肿瘤的中药调治,亚健康中医保健和治未病等。

出诊地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鹤山市中医院工作室

出诊时间:逢周五上午

咨询电话:0750- 8860178

罗永乐

副主任中医师

简历和专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鹤山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江门市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门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曾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进修。参加江门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获得优秀称号,参加江门市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伤寒论》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参加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广东选拔赛决赛获得团队全省第十一名。擅长运用中药、针灸、放血、埋线等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常见病及各类疑难杂病,如头痛、头晕、中风、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面瘫、失眠、慢性咳嗽、慢性胃肠炎、各类慢性病调治、减肥、亚健康调理等。

出诊地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鹤山市中医院工作室、鹤山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大楼三楼4室

咨询电话:0750-8860397、8860386、8860389

冯阅红

主治中医师

简历和专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是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广东省切脉针灸学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理事、江门市中医药学会康复专业委员。曾在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进修学习。掌握多种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如针灸、艾灸、刮痧、放血、穴位埋线、火针、拔火罐、蜂疗等,擅长针药并用治疗内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应用针灸、中药配合脐疗调理气血治疗黄褐斑、雀斑、痤疮等。

出诊地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彭康鹤山市中医院工作室、鹤山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大楼二楼

咨询电话:0750-8860386、8860389

END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