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看增城|朱村驾好“三驾马车”​,奔驰在“强产业”的路上!

广州增城发布
+订阅

近年来,通过持之以恒地补短板、固底板、强弱项,增城产业基础更扎实、营商环境更优越、生态环境更优美、民生服务更均衡,区域能级迈上新的台阶。曾经以牛仔服装、挂绿荔枝和迟菜心闻名全国的增城,接下来将以怎样的姿态把握历史机遇,如何大步迈向“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大未来?

毛纬经/摄

带着这样的期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开设《南方日报·增城视窗》,依托省委机关报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立体全面呈现一个快速发展并正在成长的广州东部,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出增城声音,讲好增城故事,树好增城形象。

今天,我们跟着南方日报

一起关注朱村街的发展

一批项目加紧洽谈、

两家上市公司敲定投资、

独角兽途虎养车落户

……

招商引资不停顿

产业项目立梁柱

今年以来

作为中国丝苗米发源地的朱村街

以夯实产业基础的新面貌

重塑镇域发展逻辑

向外界发出

务实求实、笃行不怠的鲜明信号

处在粤港澳大湾区中部、广深两大都市圈衔接地带的关键节点,朱村街承载着广州科教城、工信部电子五所等重大平台,地铁21号线横贯东西设有三个站点,是近年来东部发展较快的区域。

近年来

朱村街奋力驾好

厚植产业基础、推动乡村振兴

推进科教城建设“三驾马车”

奔驰在“强产业”的路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增城总部

“妈妈式”服务招商安商稳商

“落户速度快得超出我们预期,以至于相关的产业接洽要加紧跟上了。”回想起1个月前,在朱村街举行的途虎养车华南智能运营及结算中心项目(增城)交地签约仪式,独角兽企业途虎养车华南区事务负责人凌鹏飞依然津津乐道。

项目从确定选址到落地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建设、当年纳统、当年纳税的“增城速度”“朱村速度”。推动全区第一家独角兽企业落户,无疑是朱村街探索区与镇街联手招商的新举措、新成果。

项目效果图

途虎在朱村的创纪录进驻速度

得益于增城区、街道办

打造招商安商稳商的良好营商环境

以及“妈妈式”服务

去年底,街道的招商专员在去往上海途虎总部时,了解到该企业的进驻意愿,当即收集了企业诉求,把相关工作前置到洽谈环节。街道提前帮企业项目组在当地租好房子,工地板房所需水电及早接通,事先将工程周边的排水设施做完善等。

同时,街道由专人负责项目全程的问题答疑,并将区职能局有关人员、企业方整合在一起,“点对点”快速回应企业诉求,避免了繁复的跑腿沟通环节。街道还主动追踪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甚至代办一些流程性手续。

项目效果图

途虎汽车落户后,大华集团加码投资,广弘控股、海格通信等上市大企业加快进驻步伐,今年上半年朱村经济数据进步明显:在全区的指标排名中,投资总额和协议达产总值排名第二、增速第一,实现倍增;各项税收增速第一,税收总量位列前三。

丝苗米描绘振兴大文章

俗话说“北五常南丝苗”

朱村是国家认证的中国丝苗米发源地

上溯至明嘉靖年间

朱村街出产的丝苗米就已入贡品之列

而今,体型细长的丝苗米

更要承担起乡村振兴、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朱村街以横塱村4500亩耕地为试点,探索农村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机制。“以横塱村集体100亩留用地为试点,试行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以留用地入市交易作为入股资本,参与丝苗米全产业链等产业项目经营、共享收益。”横塱村党委书记刘镜成说,此举将补上农业产业增值与村民增收不匹配的传统合作模式短板。

横塱村的实践,不仅是迈向共同富裕的探索,更是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担当的缩影。近年来,朱村街规模化流转近1.2万亩耕地,打造增城区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2021年,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14.51亿元,联农带农约5300户,成效初显。

▲广州市增城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毗邻横塱村4500亩的地块上,朱村街计划打造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丝苗米初加工及精深加工项目、全国丝苗米交易定价中心。这意味着,丝苗米“育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将在朱村得以贯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则是“粮食芯片”。种业研究不仅要让丝苗米的品质更好、抗病能力更强、农药使用更少、水稻产量更高,还要能让增城丝苗米“走出去”,例如研制出适宜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种植的类型。

专注于水稻育种的广东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正是被规划中的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吸引而来。公司负责人黄健文谈到,今年全省已有6万亩耕地播撒了朱村研制的“耕香优荔”丝苗米稻种,明年本地优质稻种将发往更多省份,成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下一步,朱村街将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核心区,以打造增城丝苗米金字招牌为魂,以全面振兴增城丝苗米产业为龙头,以推进农民资源入股参与新农企经营为主要抓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服务建设湾区“产业大脑”

“十年磨一剑”

位于朱村街的广州科教城

自2012年以来就被市政府

作为重点打造项目规划建设

比肩广州大学城

打造技能人才资源库

今年广州科教城建设进入新阶段,多所院校主体校舍轮廓已现,不少建筑已经封顶,市政基建系统基本勾勒清晰,进展迅速——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市幼儿师范学校率先进驻,计划9月开学。

已经动工的广州科教城一期,共入驻有13所院校,分别按照优势学科专业相近、中高职衔接、资源共享、开放办学的原则进行组团布局,包括交通运输组团、城市建设工程组团、工业制造与信息化组团三大组团。

三大组团正好契合广州制造业立市、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国际大都市发展蓝图的现实需要。每个组团均拥有一所高职学院(技师学院)和若干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相近专业类别院校的办学层次,实现了由中职到高职的覆盖,为技能人才打通了上升通道,更为将来整合形成职业大学提供了可能。

广州科教城建成后

将以“产业大脑”

与广州大学城的“创新大脑”

共振共鸣

根据有关统计,2004年广州大学城开学招生, 2019年广州科技教育城动工,未来将每年向社会输送近13万名优秀技能人才。一南一北,“创新大脑”与“产业大脑”势必成为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

广州科教城无疑是一座坐落在朱村和增城的庞大人才池和资源库。增城“十四五”规划提及,西部以科教城为龙头,整合中新科技园、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组团,规划建设大湾区科教新区,打造增城中西部崛起增长极。

求实务实抓落实

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

朱村街将以厚植产业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推进科教城建设

“三驾马车”出发

以崭新的奋斗姿态和饱满的精神姿态

融入大湾区,奔向大未来

来源:南方+,记者朱伟良、李鹏程、实习生关兆文

编辑:小家、小樱

责编:木木

审核:朱卓东、张慧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