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禁毒攻坚 社工同行 · 第6期
他们扎根一线、风雨无阻,为沉沦的灵魂重塑新生;他们“应帮尽帮”、暖心守护,照亮迷途者的“回归之路”。他们,是护航人民幸福的“摆渡人”。在广东禁毒攻坚的进程中,凝聚了无数禁毒社工和专家的心血与力量。他们为禁毒做了什么努力?经历了哪些难忘的时刻?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禁毒故事!
自从2013年12月于广州进入社工行业,邓俊超至今从业已有8个年头。
现任职于惠州市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他,拥有丰富的禁毒领域服务和管理经验,曾参与机构多个禁毒服务方案的设计策划,开展内外部禁毒工作培训二十余场,组织主题禁毒宣传活动近百场,统筹实施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辅导培训十余场,直接帮教戒毒康复学员解决心理和生活困扰20余例。
# 专注 #
善于总结经验,致力服务提升
刚进入禁毒领域的时候,邓俊超收集出所有禁毒法律法规和与岗位有关的政策文件,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吸毒人员管控流程示意图》、《吸毒人员管控帮扶工作职责一览表》、《吸毒人员管控流程摘要》等一系列的总结材料,供同事参考使用。
在后续工作中,又先后设计了《禁毒服务项目策划与评估》、《如何做好一名禁毒社会工作者》、《禁毒的政策法规与吸毒处置》等主题培训课程,推动机构同工的基础知识和服务能力提升。
在惠州市2019-2020两个年度的禁毒案例、教案评选中,由他撰写的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教学教案《生命中的必修课》、禁毒社工培训教案《非自愿性案主的服务提供与成瘾行为辅导》先后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主导撰写的禁毒社工培训教案《禁毒社会工作面面观》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优秀教案评比三等奖。
#专业#
发挥专业积累,推动落地应用
在广州、惠州的两段驻所服务经历,使邓俊超接触到大量的戒毒学员,他逐渐认识到,不良的人际交往、毒品知识和防范意识缺失、不健康的挫折应对方式以及缺少成长的温暖,是导致许多人吸毒的原因。
在工作中,他善于从“病人”、“受害者”的角度出发,真诚、平等地接待戒毒学员,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消除心理障碍,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
邓俊超积极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为戒毒康复人员服务,并针对不同类型人员的差异化需求,整理撰写介入策略,供同事们参考借鉴。他还曾负责惠州市禁毒办关于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辅导的培训项目,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四个县区的戒员开展戒毒和心理健康培训与辅导。
项目初期,邓俊超主导编写了戒毒康复人员心理辅导培训教案,将自身对戒毒康复工作的认识以及积累的经验打磨成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面向戒毒康复学员,开展戒瘾科普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作为禁毒新社工的入门教材,快速领会戒毒工作中的理念和常用方法。
担任驻所社工期间,邓俊超有效处置了一个戒毒学员因家属逝世无法告别,导致情绪激动和绝食行为的案例。
该学员因未能回家处理父亲后事,内心积压了强烈的悲愤和痛苦。邓俊超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陪伴在学员身边、倾听学员的发泄,表达对学员的理解和共情,用自己的真诚关心,化解了学员的敌意,学员从愤怒转为对父亲逝世的缅怀,正视起父亲在世时对自己的期待。
#坚持#
调整工作思路,助力社会接纳
禁毒社工除了直接面向戒毒康复群体提供服务,还需要协助做好全民的毒品预防教育。邓俊超发现,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内容中,时而会出现妖魔化、污名化的现象,把毒品这一物品与具有能动性的人混为一谈,给群众造成片面印象,使戒毒康复人员陷入不被理解和接纳的压力环境。这不利于实现禁毒社工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巩固操守、回归社会的职责和目标。
于是,他在禁毒宣教的内容和形式上做出尝试,使宣传达到既能警醒群众远离毒品,又能提高群众对成瘾的科学认识,让群众理解复吸的现象和戒毒的困难,更愿意接纳和帮助身边的戒毒康复人员,努力营造出关心和帮助戒毒人员的社区氛围。
结合日常工作,邓俊超策划“禁毒代言人”、“毒品拼图”、“漫漫长路”等一系列禁毒宣传小游戏,将禁毒与游戏结合、将告诫与动员结合,推动全民禁毒知识的普及,推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深受居民的喜爱。
除了向公众传播禁毒戒毒知识,增进群众对戒毒人员理解外,邓俊超在工作上也强调发挥戒毒康复人员的主动性,动员和引导戒毒康复人员参与社会公益服务,通过自身行动实现社会信任的重建。
从业8年以来,邓俊超在禁毒工作岗位上,一直秉持着“循证矫治”的理念和原则,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总结,为戒毒康复者们扫除回归之路上的障碍。
邓俊超说
希望自己像隧道里的一盏灯
给戒毒人员一点光明
但是这条隧道很长
光靠一个人不够
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
共同为戒毒人员搭建一条回家的路
广东禁毒 出品
供稿:惠州市禁毒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