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幸福的科学”,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作为家长,如何学习和利用积极心理学释放家庭压力?如何营造幸福体验,让孩子学习感受幸福、理解幸福、创造幸福呢?
点击下面视频(音频)收听第253期精彩节目吧!(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听)
与传统的心理学侧重从生物和治疗视角来看待人的心理状态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们的积极心理力量,以提升人的普遍幸福感。在家庭养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关注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挖掘困境背后的积极力量,营造积极幸福的家庭关系体验。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欣赏孩子优点。林清玄曾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与赞赏。”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自我独特的优势,即使再令父母头痛的所谓“问题”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去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比如他的努力,他积极的态度,他坚韧的品格,他呈现出的心等。父母的积极关注会让孩子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以及取得进步的成就感,这会进一步促进孩子更积极地去发展自己。毕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人,他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记录幸福事件。你的关注点在哪里,你的世界就在哪里。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让我们开心的、感觉很好的,也有让我们忧心、感觉没那么好的。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记录生活中的三件幸福小事,坚持一段时间(比如21天),我们内心的幸福感真的就会提升。家庭养育中,可能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很多事情让你很操心,尤其是自己工作又比较忙、压力又比较大时很容易感觉到失望、焦虑、担心、烦躁,跟孩子的互动也会很没有耐心,孩子也会本能地躲避我们。试一试,记录一下,是不是只有失望、焦虑的事情,有没有一些小小的瞬间,你挺欣慰的?去记录一下吧,改善自己的情绪,提升自己的幸福感,这会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也会让亲子之间的互动朝着更理想的方向发展。
3.创造积极体验。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在家庭中,多点创造积极体验,家庭的氛围就会是温暖、舒适而有爱的。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与环境下,孩子就像是拥有了阳光、空气、水分的植物,长得郁郁葱葱。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创造积极的体验:
(1)善用仪式感。所谓仪式感,就是使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这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利用各种节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如家庭成员生日、周末孩子放学或要开始放长假、孩子考完重要考试、孩子成人礼、父母结婚纪念日等等,表达家庭成员彼此的爱与心意,可以是语言等精神方面的,也可以是礼物、美食等物质方面的。爱出者爱返,当我们表达爱的时候,不管是爱的表达者还是爱的接收者都会是幸福的。
(2)资源取向看问题。生活、工作或家庭中,总会出现一些状况外的事情。当问题发生,是只看见问题,沉浸苦恼中,还是可以看看有哪些资源或策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明显,聚焦于资源时,我们会更有信心与动力去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在使用积极心理学时也要避免“盲目积极”。真正的积极是接纳,是看到希望,是积极行动。
1.学习积极心理学,成为“幸福家长”
家长可以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理解“幸福五要素”,即“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提升自身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掌握“幸福科学”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幸福、快乐的孩子。
2.实践积极心理学,培养“幸福孩子”
(1)建立积极关系。放下手机,用心陪伴,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开展家务劳动、一起进行游戏,共同度过美好的亲子时光;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多点接纳与包容,多点鼓励与肯定,做孩子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积极平等的沟通与亲密的互动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具备充足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2)塑造积极自我。为孩子列一张优点清单,生活中给予孩子积极、正向的评价,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机会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孩子获得自我掌握感;挖掘孩子潜在的优势,提供机会让孩子发挥自身优势而获得成功,让孩子感受自我的力量。
(3)保持积极情绪。认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作用,允许和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陪伴、倾听、支持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做一名情绪稳定的家长,并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情绪
(4)丰富积极体验。创造机会,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积极体验。如带领孩子感受大自然、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提升孩子的感受力,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快乐。
(5)创造积极意义。 进行冥想和放松练习,聆听内心感受;感恩他人,理解、尊重和帮助他人,让生活中创造更多的积极意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