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一座四面环水的城市,滔滔珠江入海,山与水万千年的交融,垒起来一个个村庄以及一个城市的雏形。
从村庄到城市,填出来了很多土地,居无定所的水上人从此上岸定居;从村庄到城市,亦架起了许多桥梁,上岸的水上人和外面的世界通过桥梁,成了另一种新的连接。
今日的南沙,有很多很多桥梁,有村中来往的小桥,有兼具水利作用的闸桥,有气势恢宏的特大桥,有集功能和魅力于一体的凤凰桥,长桥如金钩,短桥若银线,与盘绕的水道交织成一条条衣带,雕琢出南沙这件盛世锦衣。
或许,已很难考证出南沙第一座桥的始建时间,或许是某个先民一时心动,砍下一株大树,便成为一座独木桥;又或者是两个村之间,来往日繁,日久生情,两边的村民一起合计,就筑成了一座小桥。
随着南沙的建设,人们逢山开路,逢水搭桥,告别了水上的生计,告别了水上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桥,越来越长的桥,越来越恢宏的桥,架起了一道道通途。
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
南沙境内最为知名的大桥,非虎门大桥莫属。
虎门大桥横跨东莞虎门和南沙之间的珠江入海口的狮子洋上,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径888米,居中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
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虎门大桥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线路全长15.76千米,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0.2亿元人民币。
虎门大桥工程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广东省东、西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大桥的建成使东莞、深圳以及粤东地区到珠海、中山、江门、粤西地区的交通无须绕道,行车里程可缩短120多千米,对南沙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珠江三角洲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虎门大桥还是广东省地标建筑以及旅游景点之一,整座大桥是广东省人民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虎门大桥的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敢为天下先”“苦干巧干”的自强精神。
南沙大桥
南沙大桥
南沙大桥,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沙田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为广州—龙川高速公路的西端部分,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珠江三角洲又一座世界级桥梁工程。
南沙大桥于2013年12月28日动工建设,2018年11月20日完成合龙,2019年4月2日建成通车。
南沙大桥西起广州市东涌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东至东莞市沙田立交,大桥全长12.891千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11.8亿元。
南沙大桥需要在珠江入海口上方同时建设两座超千米级单跨的悬索桥,主塔高度相当于90层楼建筑,主桥下方是两条船舶密集的航道,整个桥梁建筑规模创下中国国内桥梁多项纪录,工程生产施工复杂程度极高。南沙大桥最大建设特点是采用“短线匹配法”工艺,将世界级工程搬上流水线,实现全桥段箱梁的装配化预制拼装施工。
南沙大桥
南沙大桥通车后,南沙与东莞的陆运交通更加便利和快捷,从南沙到东莞行车距离可缩短10千米,从东莞到番禺行车时间可缩短30分钟,有利于缓解现有虎门大桥超负荷的车流量,不仅将为广州、深圳这两大城市增添一条快速通道,推动区域交通闭环的加速,还将串联起广州南沙自贸片区、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大空港新城等重大平台,进一步推动区域间各类创新要素的加速顺畅流动,构筑创新闭环;对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对于珠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交通体系、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意义深远。
凤凰桥
凤凰湖畔凤凰桥,三桥飞跃贯珠江,珠江旧日茅寮处,献上明珠共辉煌。
凤凰一、二、三桥,地处蕉门水道、凫洲水道、龙穴水道交汇的核心地区,既是“南沙桥”的颜值担当,更是连通南沙街、珠江街、横沥镇等多个镇街的重要通道,对促进商业兴旺,发展旅游事业,树立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繁荣的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凤凰一桥主桥跨越蕉门水道,主桥长272米,结构形式为独塔单索面混合梁斜拉桥。凤凰二桥主桥,为上承式混凝土葵花形拱桥,主桥全长312米,正好跨越上横沥水道,是全市现有唯一一座葵花形拱桥。凤凰二桥也因施工难度大且创新运用工艺,近日荣获广州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五羊杯奖”。
凤凰三桥飞跨下横沥水道,主桥长510米,这座无推力提篮式钢箱系杆拱桥,最抢眼的就是,跨越水面4690吨的钢箱拱!
蕉门河双桥
蕉门河双桥位于南沙新区蕉门河中央商务区,包含一座车行桥和一座人行桥,是南沙区政府根据自贸区定位打造的景观桥。双桥设计优美,造型独特,在风景旖旎的蕉门河上,形成尤其亮丽的风景。
车行桥名为凤翔桥,为外倾式非对称钢拱桥,其中钢箱梁重4065吨,钢拱肋重2905吨,整体重量达约7000吨。凤翔桥作为蕉门河上的天际线,两片挺拔有力的拱轴与远处的黄山鲁、大山乸遥相呼应。
人行桥主桥采用“V”字形钢构钢箱梁,长度为647米,桥梁长407米,宽为7米,使用钢材达1300吨。人行桥以谦卑的姿态,紧贴水面横跨蕉门河,在河中形成亲水平台,与蕉门河亲切对话。
华灯初上,蕉门河畔清风习习,游人过客络绎不绝。河堤看桥,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桥;桥上看堤,是洋溢笑意和希望的人。
新龙特大桥和凫洲大桥
龙穴岛四面环水,船只和桥梁是主要的对外交通工具,
2004年以前,岛上没有对外交通桥梁。2004年新龙大桥通车,2008年凫洲大桥通车,极大地便利了岛内岛外的交通。
新龙大桥自2002年7月8日正式开工,原名新龙特大桥,是广州南沙港快速路的一座桥梁,呈东西走向,横跨蕉门水道,起点在新垦管理区(今珠江街),终点为龙穴岛新港区(今龙穴街道),属于S73南沙港快速路的一部分,是南沙开发建设的重点桥梁设施工程。主要路口有红钢路和龙穴大道南。全长2486米,桥面宽28.5米,工程造价为2.46亿元。2004年8月,新龙大桥竣工通车。
凫洲大桥
凫洲大桥南北向跨越凫洲水道,是连接南沙环岛西路与龙穴岛港区龙穴大道的城市主干道,远期衔接虎门高速公路,总投资约4亿元。路线总长4200米,其中跨越凫洲水道总长为2774米、地面道路总长为1426米。将分两个标段同时施工,一侧为凫洲大桥主桥及北引桥、北引道(引道685米、桥梁长度1394米),另一侧为凫洲大桥南引桥及南引道(引道长741米、桥梁长1380米)。桥面设计宽60米,单向包括6米的人行道、4.5米的绿化带、15.5米的车行道。
【作者】金子灵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柳时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