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问需问计优服务!中新镇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当前,受错综复杂疫情形势和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近期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订单不足、用工难用工贵、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大。

在此背景下,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新镇以务实举措助力辖区范围内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多措并举 打造开发区中新科技园

中新镇依托园区专班优势,制定工作时间表,实行工作每周一调度,紧盯问题清单,逐一攻破园区发展堵点,推动用地报批、配套建设、产业导入、企业升级改造等工作多头并进。

6月以来,由镇主要领导带队,密集走访园区范围内工业企业,收集企业诉求,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其中,由劳动部门对接学校,做好招聘筹备,促进校企对接,落实招工事宜;由环保部门主动对接,引导企业科学制定锅炉整改计划,完成升级改造;由国土部门对低效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基础数据库,为升级改造打好基础;由经济部门对接金融机构,为企业量身打造融资方案。通过部门合力、上下联动的方式,确保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得到切实解决。

为加快园区建设进度,中新镇多次组织召开科技园专题工作会议。

通过专题研究,一是明确了园区施工围蔽、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等问题解决方案及完成时限,为二横路、坑贝水工程建设扫清障碍,进一步加大施工面,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二是对园区推进情况进行复盘,固化前期工作成果,同步研究园区规划,将大江南工业园片区地块纳入中新科技园范围进行连片开发,推动中新科技园扩容提质工作。

同时,会议明确,接下来将全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推动规划。加快大江南工业园片区扩容提质设计方案制定。着力推动项目研判。加强与区投促局对接,加快推进大江南工业园片区项目投资计划书项目审议。着力优化配套支撑。开展该片区部分土地收储及路网立项,整体提升工业园片区营商环境。

提前谋划 深入摸索“工改工”发展模式

今年以来,中新镇以企业需求为指向,在现有工业用地上花心思、做计划、下功夫,通过走访调研帮扶、外出“取经”、引入智囊团等方式,确保“工改工”底数清、思路清、定位清,推动辖区企业“工改工”落地见效。

通过走访帮扶企业,建立12个村级工业园用地底册,摸清园区企业土地性质、厂房权属、闲置厂房、土地资源以及意向流转情况,全面梳理整合用地资源。经济部门先后到云安润滑油、艾玛、绿固等企业走访,指导企业做好增资扩产工作、引导企业租赁村级工业园闲置厂房或者通过“工改工”方式,实现产能提升。

6月中旬,由中新镇有关负责领导带队到东莞长安•天工智谷产业园区、东莞万江•永利达高新科技产业园和信发产业集团开展对工业厂房“工改工”现场调研。镇经济组、重点项目办负责人,中新商会名誉会长、寰通实业公司董事长梁叔铭等同志陪同调研。经过现场考察及座谈,对东莞“工改工”的先进做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为下一步盘活我镇低效工业用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镇有关领导表示,东莞“工改工”的模式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中新镇将因地制宜,因企业制宜,积极主动学习先进做法,携手企业通过切实可行的“工改工”模式,促进我镇产业结构更优化,共创发展新篇章。

加强合作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底,中新镇召开“关于鼓励区属国企积极参与村镇工业集聚区项目座谈交流会”,镇有关负责领导与南粤基金集团副总裁、南粤澳洋基金董事长肖磊参加了座谈会。

与会双方共同探讨盘活村级工业园低效用地的有效举措,为推动“工改工”政策的实施拓宽思路、打好基础。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强联系互通,共同发力把我镇存量低效用地进行盘活,实现腾笼换鸟,促进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接下来,中新镇将更多更深地在围绕服务市场主体的举措上加码,力求既稳住当下、使企业正常运转,也稳定预期、坚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来源:中新镇经济发展办(经济组)、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 通讯员:李新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