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干了件大事,和桥中街道3.9万居民有关

广州政法
+订阅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道位于大坦沙岛,下辖7个社区以及3个经济联社,常住人口3.9万人。荔湾区委区政府着力构建桥中地区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样板,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加强治理、凝聚力量、为民服务的功能,在桥中街统筹建设三中心融合。7月1日上午,桥中街道三中心(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通过精细化、数据化管理,积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综治中心数字化

桥中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方案》和《市委平安广州建设领导小组关于确定广州市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试点单位的通知》要求,加强责任落实,制定实施方案,在区委政法委指导下,选定桥中南路东海岸两层约1700平方米建设“综治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大中心融合,将法律咨询室、图书借阅室、心理咨询室等便民措施集于一体,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阵地资源,方便了群众的需求。

桥中街道高度重视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按照矛盾纠纷化解“线下进一站、线上进一网、掌上进一端”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综治中心功能定位、理顺综治中心职责关系、规范综治中心运行标准,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实战工作平台,推动实现综治中心实战能力提档升级。街道以“综治中心+网格化+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为抓手,全力打造“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工作体系,努力打造集前台化解矛盾的工作场所、后台研判预警的平安中枢、横向统筹协调的组织架构、纵向指挥调度的综合平台于一体的4.0版综治中心。

社会治理一张图

目前,桥中街道已建设一批智能感知设备,形成三维实景地图,初步实现了社会治理一张图。目前全岛初步实现桥中片区视频监控、光亮全覆盖。在坦尾片区实行围院式管理,设置8个车闸口、5个行人闸口等一批涵盖城中村出入口监控的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对人和车的监控。在三维地图中,已导入包括人口、重点场所、八类重点人群等数据,并对重点场所进行优化和完善,在应急场景下开展指挥调度功能。

通过社会治理一张图,可全面助力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可视化、精细化、动态化,通过病例人员轨迹追踪,在图上可清晰地展示确诊病例的行动区域,了解各时间节点其所在场所和途经点。同时根据防疫要求,直接在一张图上划分“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分完成后,可直接显示区域内的三人小组、人员信息、楼房信息、单位信息等数据,街道社区管理人员可直观了解当前社区人员分布情况、底册人口数据并可视化呈现在一张图,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目前,通过智能分析应用能力建设,桥中街道已初步实现重点场所预警预测预防功能,通过医院、学校等重点场所人脸识别等物联感知设备,及时识别周边出现的可疑重点人员,并在靠近划定区域时触发警报,提醒周边民警、最小应急单元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降低治安风险隐患。下一步,将不断完善门禁系统、视频监控、人脸抓拍技术,推动智能手段在城市安防、打击犯罪等领域深度应用,实现社会治理事件自动发现上报,让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从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

来源:广州市委政法委、大粤法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