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经省教育厅关工委以及专家评估验收组的领导、成员严格评审,化州同庆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取得预期成效,符合实验区评估验收指标的基本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估验收组的验收。
据了解,7月2日至7月3日期间,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范海星等一行9人组成的验收专家组莅临化州同庆镇,对化州市同庆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四年多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评估验收工作组认真对照《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评估验指标》,进行了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茂名市化州同庆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已取得预期成效,符合实验区评估验收指标的基本要求,同意通过评估验收。下一步将把评估验收的意见上报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审批。
评审过程中,专家评估验收组给予化州同庆镇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专家们一致认为,同庆镇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工作有四个“非常”:思路非常清晰,措施非常得力,工作非常到位,效果非常显著。特别是化州市同庆镇中心小学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工作,得到了评估验收组成员一致的高度赞扬。
“同庆镇中心小学可以成为同庆镇乃至化州在办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方面工作的‘领头羊’”。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本次专家评估验收组副组长吴钟秀说。
完善工作机制,勇闯农村乡镇家长学校的“新路子”
据了解,自2017年12月同庆镇正式获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批复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创建单位以来,化州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持续向纵深发展。经过四年多的创建,同庆镇内26所中小学和中心幼儿园实现了100%设立家长学校、100%成立家委会、100%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学校100%参与“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验区”创建工作。
四年多来,同庆镇家长学校一直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依据,以《父母课堂》为主修教材,以“案例教学”为课堂主线,划分“五大片”实验区开展育人工作、落实家长学校新模式,闯出了一条更加适合农村乡镇实际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的路子。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区工作硕果累累
同庆镇全面贯彻落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广东省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等文件精神,通过校长论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父母课堂”优质课例评选等活动,致力于打造一支研究型、专家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及时推广好的方法与经验。目前止,据不完全统计,同庆镇共有171人分别获得茂名市、化州市家长学校先进个人、优秀课例、优秀教案的奖励。其中优秀个人38人,优秀课例33节,优秀教案92节。在德育课题研究中,与家长学校有关的课题有10个,其中,中心小学李锦锋校长主持的研究课题《规范家长学校教师队伍的研究与实践》已被批复为广东省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课题。特别是在2021年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优秀教案征集展示活动中,5位教师的家长学校优秀教案荣获全国性奖励:同庆中学董雄玲老师的家长学校教案荣获全国“最佳教案奖”,同庆镇中心小学李锦锋、刘丽君、同庆小学陈旭程、同庆中学陈荣生等4位老师的教案荣获全国“优秀教案奖”。
落实家长学校新模式,架起家校共育桥梁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创新性地开展“夜校”式的家长学校集中授课活动,避开农活的因素,方便农村家长参与。“夜校”式的父母课堂采用集中授课、指导自学、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成人教育方法,开展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开展“现身说法”式的家长育儿经验分享活动之后,由“家长听”变为“家长说”,这种科学又“接地气”的育儿课堂,让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家长参与家长学校活动由“冷场”到“人满为患”,家长课堂上家长学员参与率常超100%(部分家庭“双家长”参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同庆镇孩子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满意度上升到97.83%,家长对教师工作状况的满意度上升到98.05%,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情况下降到8.27%,家长学校真正办成了实实在在的成人教育机构。
接下来,化州市教育系统将把同庆镇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的有效做法推广到全市各学校,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进全市规范化家长学校齐驱并进,在我市全面兴起新一轮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热潮,同时将继续采取“规范+特色”的发展策略,在校本教材、特色活动、精品项目等方面争创家庭教育化州特色,推动我市规范化家长学校“提质升级”,织牢织密家校联动网络。
(化州市教育局德育股供稿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