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6月初,端午假期,市民在湖南省江永县桃花源图书城看书。 (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5928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单纯从播放量看,一条视频的播放量与这本书本身的畅销程度成严重正相关。”
“可能会从稍微猎奇的角度,先让你觉得这个作者本身是与众不同的,然后我再去跟你讲她的小说一般会关注什么,她的文字是怎么样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李邑兰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卓颖
责任编辑|刘悠翔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开始做读书视频的理由。
古诗词爱好者、UP主“有山先生”做读书视频,是为了清理老旧手机里的内存——里面录下了大量他自娱自乐背诵古诗的视频。其中一条,是“有山先生”朗诵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是一篇著名的檄文,短短450字里,很多字今天已生僻难认。在这条待删视频里,“有山先生”在宿舍里穿着一身脏睡衣,顶着一头乱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背诵檄文。视频传到网上,仅过了一夜,就涌进了十多万人次观看。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有山先生”顿觉找到了知音。
还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UP主“二二酸酸”来自河南的一座小县城,曾是班里的“学霸”,她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过程,基本是被动输入式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了大学有了新的领悟,她抱着“给中学生拓展知识点”的想法,制作了几条读书短视频,没想到一炮而红。一条名为《语文课本里那些“已删节”的原文到底有多厉害?》的短视频,迄今播放量达到1244.6万,位列B站全站视频播放排行榜第一名。
“书影知了”是小红书上拥有近46万粉丝的读书视频博主,她原是一名古筝老师,决定开始做读书视频时,她处于暂时失业状态,为了缓解焦虑,她尝试着在网上分享自己读书的一些感受,做成视频发布。
更多人做读书视频,是奔着阅读“打卡”去的。UP主“李好帅的黄金屋”,在金融行业从事法律合规工作,日常生活中能跟他交流读书的人凤毛麟角,他做读书视频就是想释放自己压抑的表达欲。UP主“李乌鸦爱学习”是一位影视行业从业者,平时工作忙碌,她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阅读了,为了恢复阅读习惯,她创建了自己的读书视频账号。“长时间不读书,整个人会在一种很躁、很焦虑的状态。读书会让你的心情更平稳,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影响,对你的精神来讲是好的。”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跟“李乌鸦”一样,UP主“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也来自影视行业,他做过编剧,也做过电视真人秀。因为热爱阅读,他曾经想在电视台做一档读书类节目,因为招不到商而作罢。后来抱着“自己玩”的心态,他开始发布一些读书视频,他分享学生时代阅读《百年孤独》时感受到的文字之美,提醒大家不要被小说中一长串难念的人名所迷惑,他认为那是马尔克斯故意设置的障碍;谈自己读《骆驼祥子》时看到的人性;评价《繁花》对市井场景的描摹“太啰嗦”。他把这些视频当作自己的思想阵地,意外得到了网友的热情回应,如今他的粉丝达到了89万。
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约有9060万人在B站观看读书类视频,总播放量超58亿次,74.3万人每天至少观看一个读书视频。阅读原本是一件孤独的事,在视频里,读书变成了一场场联欢。这些视频是否在阅读日渐碎片化的时代“拯救”了阅读、唤醒了大家读书的热情?又或者是硬币的另一面:作为阅读者“代餐”的视频,让人们更加远离读书本身?
1
“他的作品可以治愈当代人的emo”
同样读《百年孤独》,“书影知了”与“小说家”展开的角度不尽相同。“小说家”提醒读者不要被大段人名所迷惑,“书影知了”则从“孤独”上做文章,梳理了《百年孤独》中的三种“孤独”。一是“个体的孤独”,在她看来,书中复杂的人名,重复叠加的命名,体现的是一种新力量的复活,每个人都在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种探索注定是孤独的。第二种是“历史的孤独”,马尔克斯出生于拉丁美洲,读者眼中的魔幻,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马孔多”小镇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的血泪史。最后一种,就是“全人类的孤独”。“书影知了”进一步延伸,乌拉圭作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的调查著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可以为《百年孤独》中描述的诸多魔幻情节提供现实注脚。
“书影知了”的第一条高流量读书视频是对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解读。那时恰逢许鞍华电影《第一炉香》上映,改编引发争议,“书影知了”借势对原著做了解读,她开场就说道:“能让少女自我堕落的原因只有两种,一是钱,二是爱”,并将《第一炉香》定义为“一个披着爱情外衣的拜金故事”。
95后UP主“二二酸酸”的读书视频似乎是为中学生“定制”的,她聚焦对中学语文课文的再发现、新解读,比如《桃花源记》隐藏的深意、《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身份之谜。“二二酸酸”回忆,她自我意识萌发于中学阶段。如今她在视频里分享自我意识,面向的也是中学生。“我每次做某个视频,想给观众传达的不是我的某一种观点,更倾向于是某一种感受。”她说。
2
剥洋葱、做考据、扮古人
产出一条时长30分钟左右的读书视频,刨去阅读时间,“李好帅”的平均制作周期一般是7-10天。从准备选题到输出视频内容,“李好帅”都是一个人完成。大量的工夫花在视频文案上,真正录制、剪辑的时间,差不多就半天。“书影知了”的制作周期跟“李好帅”差不多,她发现真正磨人的就是写视频的文案。她做《百年孤独》时,写了不到3000字的稿子,但是为此啃了十本书,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学的相关书籍。
对于不同的书和作家,“李好帅”有不同的讲读方式。在“李好帅”看来,阿城是在世中文作家中“对汉语的凝练、汉字的把握最强的作家之一”,他讲读阿城的《棋王》时,会重点挑出《棋王》中最能体现阿城用词,尤其是运用动词之精妙的片段,夹叙夹议。讲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时,他觉得书中内容、结构很跳跃,因此将书的结构、顺序梳理一遍来讲。更常见的讲读方式是“剥洋葱式”的层层递进。比如读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李好帅”会读一段书中故事,再聊聊作者的特点、跟主题相关的东西,接着再读一段故事,再往里深入,直到带观众进入故事的内核。
“李好帅”也尝试过“演”书。他曾介绍过一本自己喜欢的小众书、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在视频中,他裹着一块手术用的绷带,将自己扮演成书中主角、32岁的智力障碍者查理· 高登,面对镜头,演了一出独幕剧,台词就是书中内容。第一期视频上线,“李好帅的黄金屋”粉丝一下少了1000人,弹幕刷屏“看不懂”,“大家以为这个人怎么了,在那装疯卖傻”。“李好帅”没受影响,继续演下去,连做了四期后,观众似乎体验到了高登“智力飞升再坠落”的精神世界,四期累计播放量115万次。
与“李好帅”不同,UP主“李乌鸦爱学习”的视频里,几乎不涉及书本身的内容,用“李乌鸦”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剧透”。在十分钟的短视频里,她提供的内容更多是花边性质的,目的是以一个较低的门槛,唤起观众对这本书、这位作家的好奇心。比如,她曾推荐过日本作家冈本加乃子的《老妓抄》,她开场先讲关于冈本加乃子的八卦,这位作家离奇的生活,她怎样跟老公、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可能会先让你觉得这个作者本身是与众不同的,然后我再去跟你讲她的小说一般会关注什么,她的文字是怎么样的。”“李乌鸦”说。
“二二酸酸”的视频时长通常只有十来分钟,但创作周期长达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她使的是写论文的劲儿,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查资料、做考据上。“二二酸酸”认为,做这样的功课一来可以做到有据可依,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二来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交锋。与此同时,“二二酸酸”深谙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频语言,在讲读中加入花字和动漫元素。
语文课文这条视频的灵感源于“二二酸酸”偶然在《光明日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萧红的作品《火烧云》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被删改过。萧红原文写:“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堂堂的,好像是天着了火”,在课本里,“红堂堂”被改成了“红彤彤”。那是“二二酸酸”第一次知道自己学过的语文课本里有这样的删改。她顺藤摸瓜翻找了大量资料,发现语文课本里被删改的作品还有不少,于是动手制作了这条10分钟短视频。
这条视频里提到了很多名家名篇,其中包括“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中有一段描写人力车夫生活艰难的文字,原文是:“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在语文课本里,“裆”字被删掉了,改成了“湿裤子裹住他的腿”。
《骆驼祥子》倾注了老舍先生极大的心血和多年观察,所以“一落笔便准确,不蔓不枝”,他曾经为了防止编辑对《骆驼祥子》擅自修改,曾在投稿中专门批注,撂下狠话。“二二酸酸”查阅许多资料,在一本《近代中国男装实录》中找到了对民国时期缅裆裤设计的描述,发现《骆驼祥子》原文一个“裆”字,正体现了老舍用字的精妙——臃肿的裈裆,最能勾勒人力车夫在暴雨中拉车的困难所在。
这条视频播放量过千万,她说,做这条视频并不想激起编者和读者的对立,而是想借此讨论“什么是语文”。
“有山先生”的方式自成一派。他的读书视频聚焦的是古诗、文言文,尤以晦涩难懂的檄文居多,他也自己即兴创作。他通常顶着一头“杀马特”造型的脏头套出现在视频中,喝几口白酒,模拟古人醉态,大段或背诵、或朗读《滕王阁序》《将进酒》《陋室铭》。譬如他读苏轼的《赤壁赋》,在宿舍里披着一张床单充当袍服,双手凭空一挥作抚琴状,情绪激昂朗读起来。对这些古诗文,他从不作解读,但因为他夸张的情绪和肢体表演,观众乐于听他演绎这些大家并不陌生的古诗文。
3
视频火了,然后呢
从2020年开始,“李乌鸦”做了两年读书短视频,当初定下的阅读打卡计划超额完成。她回忆,因为工作忙碌,以前她一年阅读的书不超过十本,做读书视频以来,2021年全年,她读了100多本书。她还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俱乐部,迄今有十五六个读书群,年轻人聚集在群里交流读书心得,也互相推荐好书。不少粉丝给她留言,称她的读书视频给他们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粉丝数涨到20万之后,不断有出版社找上门来,私信“李乌鸦”,给她寄新书,请她推荐。起初她还一本本认真阅读,从中挑选她觉得有趣的好书向粉丝推荐,后来寄来的书堆积如山,看不过来,她在个人简介页面附上一条说明,请求出版社不要再寄书给她。实际上,出版社寄书通常是没有推广费用的,即使有,也很微薄,“李乌鸦”后期拒绝的原因是“别人寄了书,你必须要看完,精神负担会比较大。与其这样,还不如按自己的喜好需求看书” 。
“李好帅”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他与国内重要的出版社都建立了联系。他观察,比起前些年风头正劲的互联网和快消行业,出版社总体来说不太有钱,不太可能单纯做一个植入广告式的投放,所以他与出版社的合作模式通常是进行资源置换。
作为粉丝超过50万的UP主,“李好帅”通过与平台签约,获得了一定的合作费用;通过接定制广告或植入广告、线下活动,还会有一些收入进账。如今靠做读书UP主,他的收入基本可以比肩他做金融领域法律合规的工资水平,但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多了不少。
靠做视频,“有山先生”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但据他说,也只是“勉强解决温饱”。在接受采访这天,他正应江西省一个地级市官方之邀,前往当地参加文旅宣传大会,主办方给他报销的差旅费是3200元,他光往返机票就花了3000元,剩下的吃住行要自己贴钱。
“李乌鸦”相信,用视频的方式来唤醒阅读是有意义的,“现在是一个短视频的年代,我只是用了最容易去触达每个个体的方式。”“书影知了”用讲故事的方式做读书视频,很多网友在互动中给她的感觉是,“阅读是有门槛的”,以这样通俗的方式展开,“大家的畏惧感好像小了一点”。但她同时发现,“现在大家普遍都比较浮躁一点,视频做长了以后,看的人就比较少了”。
“李乌鸦”认为,不管这些短视频多么有趣,它们始终无法代替阅读本身,因为“读小说的意义不在于只了解这个故事,而在于这个过程中跟文字本身的交互,你自己产生的想象,你自己的再加工”。
在“有山先生”的视频评论区,虽然不乏网友大段留言肯定他的创作才华、与他探讨押韵的问题、考据檄文的出处,更多网友却视他的视频为包裹着“文化”“国风”外衣的搞笑短视频。对此,“有山先生”颇为“淡泊”:“我觉得哪怕是现在,单纯为了学习而点进我视频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的。很多人点进我的视频,不就是为了开心快乐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