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优质生活圈助力珠江后航道南岸更宜居

南方+ 记者

受访者供图

◇区域观察◇

超级社区云集形成生活“闭环”

优质生活圈助力广州南板块更宜居

去年8月,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番禺粤港澳生活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将在番禺区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广州样板。这既是广州南部地区发展的重大利好之一,更是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有益探索。

过去20多年,番禺城区面貌变化迅速,多个居住、商务片区陆续建设,轨道交通线网也不断完善。如今,番禺广台高速以北的大学城、大石、洛溪、南村等地,在人们的心目中已逐步抹去了“远郊区”的印象,并持续吸引着各类型人群工作居住。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商业、教育、医疗、文旅等各类配套资源布局,也成为人们对番禺共同的期待。

珠江未来城商业氛围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珠江未来城商业氛围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00  受访者供图

建设一流宜居环境

打造优质生活圈样本

番禺粤港澳生活圈示范区位于番禺西部,以祈福新邨所在区域向外辐射,整体规划占地面积14.5平方公里。这一选址和祈福新邨由港商开发、港澳居民较多密切相关,而示范区的作用正是为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提供新空间、创造新机遇。同时,该区域内容纳了10余万人的庞大居住人群,各类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齐全,这也是在此建设示范区的原因所在。

根据《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示范区将打造“一区两基地两组团”的“122”总体功能布局。其中“一区”是宜居社区核心区,“两基地”指的分别是健康医疗合作基地和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两组团”则是特色产业组团和休闲旅游组团。

示范区近期目标是到2023年与港澳规则衔接取得积极进展,人居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吸引更多境外人士安居乐业,境外居民比例达到20%左右。远期则计划在2030年,各方面功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后形成一个境外居民比例达到30%左右的一流融合型国际化社区。

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样本意义重大。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示范区将拥有国际一流宜居环境、充满活力的宜业空间和富有特色的宜游生态,同时其经验也将成为番禺、广州乃至大湾区各城市的重要参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

耀胜新世界广场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耀胜新世界广场效果图  受访者供图

00  受访者供图

超级社区云集

内部配套形成生活“闭环”

过去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洛溪南浦、华南板块、亚运城板块等大型居住片区的兴建,番禺北部的珠江后航道临江地带,整体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各类配套设施也随着居住片区的建设而不断完善。

 例如在东部的亚运城,2010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后,这里正式搬入首批居民。时至今日,亚运城内商业业态已十分丰富,形成了社区商业与亚运城广场综合体共同提供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的格局。今后亚运城周边还会有新华里、碧乐时光等新建综合体。另外亚运城最为外界称道的,还要数教育资源,其规划的19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已有15所顺利开学,并且引入了广铁一中的办学资源。

亚运城的生活配套模式,其实也是番禺各居住片区建设配套的主要方式。这一点,其实在更早开发建设的华南板块体现得淋漓尽致。

华南板块位于番禺中北部,以大型社区云集著称。广州星河湾、广地花园,锦绣香江、南国奥园、华南新城、广州雅居乐、华南碧桂园、祈福新邨等多个且规模庞大的超级社区都在此范围内。从别墅到板楼再到塔楼,大量住宅接纳了大批在广州市中心工作的置业人口,并且将番禺传统的繁华中心逐渐北移到这里。

超级社区纵深较大,从家门口前往社区门口往往会有几公里的路程,因而内部生活配套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这类社区多数在内部补齐了教育、医疗、商业等设施,形成了社区内部的生活“闭环”。

例如在雅居乐花园,社区中部的商业街,就拥有多家银行网点及餐饮、超市、药店、宾馆等。与之一山之隔的华南碧桂园,内部还拥有网球俱乐部、游泳馆,学校和幼儿园也都建在社区内。

珠江铂世湾项目鸟瞰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珠江铂世湾项目鸟瞰示意图  受访者供图

00  受访者供图

“组团式”特征明显

生活圈应具有共享属性

在超级社区以外,随着长隆片区的兴起和万博商务区的兴建,生活配套也不再局限于社区内部。

例如万博商务区就与周边的广州雅居乐、华南碧桂园、锦绣香江等紧密相邻,各类购物休闲设施均可以实现共享。

长隆则是整个番禺文旅的名片之一,这里集5A级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商务办公、娱乐休闲于一体,周边还有奥园城市天地、保利大都汇、时代E-PARK、新世界—广州地铁汉溪发展项目等大型商业综合项目。

而番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中的“休闲旅游组团”,其内容也是主要依托大夫山、文化公园等,串联周边长隆旅游度假区、宝墨园等著名景点,与港澳联合设计“一程多站”的旅游精品路线,文旅资源的整合发展,势必也会让周边社区获益匪浅。

不过,番禺总面积530平方公里,仅珠江后航道沿线就有20多公里的长度,这使得此前多年的建设组团式发展特征明显,再加上番禺的各个住宅板块并非连片接续建设,让整个城区呈现出商业住宅社区与城中村、工业园区、批发市场相邻并存的面貌特征。

因而从生活配套的角度来看,番禺目前仍然面临着各类设施共享度不高的现实。与此同时,诸如莲花片区、大学城南区等近年来新兴的居住片区,各类道路规划建设暂未完成,使得这些片区往长隆—万博商圈等番禺核心地带的通达度并不高,再加上新建楼盘生活配套也在建设中,目前仍要依靠附近村社的各类商业、教育和医疗设施。

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一场论坛活动中,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就曾表示,番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较为明显,比较现代的住宅区、城区和欠发达的村社和城中村并存,要建设共享的优质生活圈,将高素质人才留在番禺。

因而在建设和完善居住生活配套,构筑更加优质的生活圈上,番禺也有进一步持续优化的空间,这些未来都有望随着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资源的引入而发生改观。

专题回顾

宜居大湾区:关注您的居住幸福

珠江后航南岸腾飞:宜居大湾区广州区域价值报告·广州南

【南方日报记者】葛政涵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