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肖辉生:“网络节+云展会”赋能惠来鲍鱼,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南方+ 记者

鲍鱼鲜、凤梨甜、荔枝红、猪脚香、鱼丸脆……依山傍海的揭阳市惠来县,山水秀丽孕育了优质特色农渔产品,其中,鲍鱼、凤梨、荔枝、隆江猪脚和鱼丸人间至味“惠来五宝”构成品牌农产品“第一方阵”。

2020年,惠来在全省首创“网络节+云展会”,推动惠来鲍鱼、惠来凤梨优质农产品“触网”。2021年,惠来将“网络节+云展会”创新升级并复制推广到“惠来五宝”,把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汇集起来,握指成拳打造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2022年7月3日,2022年中国“惠来五宝”(预制菜)国际“网络节+云展会”将举行,助推“惠来五宝”品牌更响、产业更强。

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肖辉生

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肖辉生

(时长共2分08秒)

(时长共2分08秒)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注重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荔枝、菠萝、茶叶、柚子、橘红、陈皮、花卉、水产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农民兄弟心中乐开了花。启航新征程,书写新篇章。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肖辉生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表示,惠来将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拓展“网络节+云展会”产销对接模式,打造产业品牌营销平台,带动惠来乡村产业大发展,为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惠来智慧”。

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拍摄

首创“网络节+云展会”

赋能增效乡村产业

南方农村报:惠来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网络节+云展会”,从鲍鱼、凤梨等单一产品到“惠来五宝”,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品牌营销模式,树立了行业标杆。惠来县农产品数字化品牌营销有哪些工作做法?

肖辉生:2020年,惠来在全省首创“网络节+云展会”模式,打造了我省县域农产品云上展会的新标杆,是推进我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三年来,“网络节+云展会”内容不断升级,内涵更具丰富,加快数字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把握惠来特色农产品优势。惠来县地处粤东,北枕大南山,南濒南中国海,好山好水出特产。比如惠来“六月海水如冰霜”的海域最适合鲍鱼夏季“避暑”,有“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的美誉。还有荔枝种植面积17万多亩,是粤东荔枝第一县;凤梨种植面积近6万亩,口感清脆香甜;“隆江猪脚”品牌享誉全国;“惠来鱼丸”畅销海内外。

二是做好“数字+”文章。依靠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营销体系升级。比如云展会“云”上给力,云拍卖、云直播、云场景、云展销、云发布、云培训如火如荼;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有效破解因疫情影响所带来的鲍鱼滞销问题;构建“惠来五宝”五大云展平台,邀请商家入驻;举行广东百万农民线上培训工程暨农业企业自播线上培训班。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宽线上线下、产区销区、国内国际市场销售新通道,推进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引进来”方面。比如2021年,我县组织30多家采购商惠来荔枝产地行活动,湖北爱心助“荔”采购惠来荔枝105吨。“走出去”方面。比如开展惠来荔枝凤梨品鉴会暨广东喊全国人民吃荔枝成都站活动;与广东薛航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其贸易板块优势,为“惠来五宝”“走出去”提供支持;与陕西周至县、江西于都县达成惠来农产品推广合作伙伴关系,深化粤陕、粤赣省际合作模式;推进惠来荔枝亮相加拿大温哥华品鉴会、广州地标亮屏广告、全省产业园手信荔枝专场直播等。

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拍摄

南方农村报:“网络节+云展会”取得哪些成效?对其他地方有何经验启示?

肖辉生:“网络节+云展会”实现了“新模式”“新价值”“新市场主体”三大新突破,变滞销为热销,以网络节这个“小切口”带来市场大变化,对我省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产业升级了。2020年,惠来县抢抓数字农业发展契机,积极谋划“五彩惠来”产业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以来,进一步加快数字战略和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制定出台《“惠来五宝”12221市场营销十二项行动方案》,发布《惠来县创建数字农业示范县倡议书》等系列文件,借助数字科技力量,推动优质农产品与市场高效对接。

二是品牌更响了。通过“网络节+云展会”,汇聚超过3000万人次的流量关注,“惠来五宝”知名度大幅提升。惠来荔枝、惠来凤梨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惠来荔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广东省“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广东最具价值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超10亿元。惠来鲍鱼荣获“粤字号”百县百品农产品“优秀品牌”、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十大优秀案例奖。此外,惠来还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三是销路更广了。通过组织引进互联网资源,与直播带货平台、大宗农产品采购商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由滞销转变为畅销。比如2020年惠来鲍鱼“网络节+云展会”开幕式期间,220多万直播流量直达C端、81831名采购商在线围观,12家企业、6个惠来鲍鱼重大项目现场签约,意向签约金额超过1亿元。活动举办后,推动每公斤鲜鲍鱼价格增长超10元以上。

2021年中国“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云展会为惠来五宝代言人发聘书。

2021年中国“惠来五宝”国际网络节+云展会为惠来五宝代言人发聘书。

南方农村报:“网络节+云展会”打通了鲍鱼、凤梨、荔枝等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提升了“惠来五宝”品牌价值。接下来,惠来将如何利用好这一品牌效应,构建“惠来五宝”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

肖辉生: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我们将牢牢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打造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强化产业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行动、重要抓手。2021年以来,惠来凤梨产业园、惠来鲍鱼产业园相继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前,惠来已形成“一县三园”格局。我们将紧抓省级产业园产业园建设机遇,依托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等建设基础,打造行业集约产业联盟,形成“惠来五宝”产业集群效应,通过产业融合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多种功能的集成发展。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荔枝优良品种培优,调整优化荔枝生产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强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建设荔枝良种采穗圃。推进省级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开展鲍鱼、荔枝科企联合推动产业发展模式的示范推广,培育壮大鲍鱼自主种苗基地。

三是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整合鲍鱼、荔枝、凤梨、鱼丸等产业上下游资源,搭建行业技术平台,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农海产品生产溯源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常态化质量安全评估体系,实现农产品源头检测追溯。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和科研院校合作;举办数字农业研修班,培训对象到镇、村一级;通过“广东百万农民线上免费培训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一批名响全国的农村“网红”,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链园融合、一链一策

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南方农村报:惠来始终坚持将创新优化农业产业链“链长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惠来县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惠来县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规则》等系列文件。惠来县是如何逐步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格局?目前取得怎样成效?

肖辉生: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惠来县高度重视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总体思路,通过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创建,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组织、领导、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的推动作用,坚持“抓两头、强中间”发展导向,抓好一产三产,突出推动二产发展,完善农业产业经济链条,助力打造农业产业强县。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制订出台了鲍鱼、凤梨、家禽、南药、荔枝5条产业链的实施方案、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先紧后缓、逐年递进原则,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农业产业链发展。2021年以来,我县相继印发了《惠来县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惠来县鲍鱼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惠来县凤梨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等链长制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五个一”工作模式。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制定出台《惠来县促进鲍鱼产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惠来县促进凤梨产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和《惠来县促进家禽产业创新发展扶持办法》,加大政府对农业产业链在补短板、强弱项上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特别在鲍鱼产业链上,编制《惠来县“十四五”鲍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结合实际修订《惠来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加快海域调规工作,推动深远海智能鲍鱼养殖网箱等新型养殖项目落地,为农业产业链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坚持把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建设作为涉农统筹资金中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政策优先谋划、预算优先安排、项目优先保障、资金优先拨付。

三是推动“链园一体”发展。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优先支持市级产业链产业申报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链园合一”机制推动全县产业链高效发展。通过推动“链园一体”发展,2021年惠来鲍鱼、凤梨、家禽三条市级产业链产量分别达到43亿粒、11.8万吨、1215.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5%、18.0%、4.38%;产值分别达到16.01亿元、5.3亿元、7.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3%、6.0%、6.05%。

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拍摄

以惠来鲍鱼为切入口

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南方农村报:日前,广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惠来县将如何布局预制菜产业,挺进预制菜赛道?

肖辉生:挺进预制菜赛道,惠来县有产业、市场基础,以惠来鲍鱼为代表的优质的农、渔业资源及知名特产,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贯彻落实广东“菜十条”,立足惠来特色农业、渔业资源和本土美食,抢抓预制菜市场黄金机遇期,惠来将以鲍鱼为切入口,全力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好产业牌。壮大以“惠来五宝”为代表的预制菜产业集群,争创建设惠来预制菜产业园。加快链条布局、规模发展、品质提升、品牌塑造,推动预制菜仓储冷链物流建设,构建全产业链条体系。培育预制菜示范企业,支持预制菜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打好市场牌。依托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拓展国内国外市场。探索汇总惠来预制菜产销大数据,实现全产业链大数据的统一归集,促进科学合理生产经营。支持惠来预制菜知名品牌产品进学校、工厂、医院、社区等食堂。

三是打好科技牌。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预制菜相关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研发惠来预制菜原料和菜谱数据库。构建惠来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鼓励相关企业联盟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进惠来预制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四是打好文化牌。支持建设预制菜美食文化城(街),传承弘扬“惠来五宝”餐饮文化,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开展“惠来喊全球吃预制菜”系列活动,营造惠来潮汕预制菜饮食文化的浓厚氛围。统筹利用网、屏、端等平台,加大预制菜品牌文化建设和科普力度。受访者供图

发展现代乡村产业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南方农村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前,惠来制定了“五彩惠来”产业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肖辉生:2020年7月,惠来制定了《“五彩惠来”产业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弘扬“红色惠来”大南山革命精神,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发挥“绿色惠来”美丽生态优势,大力建设“橙色惠来”现代农业产业带,做大做强“蓝色惠来”海洋经济,实现了产业振兴、普惠民生的“金色惠来”发展目标。

一是政治保障更加坚实。惠来县是潮汕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份,是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著名的革命老区。惠来县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深入挖掘和整合红色资源,重点打造以五福田省级“红色村”和林樟大南山革命纪念馆为大本营的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二是美丽乡村更加靓丽。采用“农民工匠”模式高效高质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该模式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477个自然村雨污分流建设竣工,无害化卫生户厕实现全覆盖,171个自然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337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打造北区“红色”、中部“绿色”、滨海“蓝色”三条旅游产业带,推出前詹山海乡村旅游小镇一天游等精品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三是特色产业更具活力。惠来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链长制”工作机制,形成“一条产业链、一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五个一”工作模式,目前已创建鲍鱼、凤梨、家禽3条市级产业链和荔枝、南药2条县级产业链,推进产业振兴。

四是现代渔业更加稳固。惠来以加快转变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目标,全力推进渔业现代化率先走在全省前列,打造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领型、统筹发展型蓝色粮仓。2021年全县水产品产量约86567吨,全县渔业经济总产值304079万元。

南方农村报 叶香玲 拍摄

南方农村报:站在新起点,迎来新契机,惠来将如何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肖辉生: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惠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持续用力,全面推动我省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一是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牢牢把握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坚决把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是坚决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易返贫致贫人群评估、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做好扶贫产业项目后续管理运营,实施高品质农民培育工程,完善产业联农带农联结机制,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确保今年底前消除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做好18个镇(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健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政策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深入推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农业更加优质高效。做实“G+5+N”农业产业链“链长制”,抓好3条市级、2条县级产业链“一链一策”政策落实。扎实推进南药、凤梨、冬瓜、红萝卜、油茶、番薯、大蒜种植和对虾、鲍鱼、种禽养殖等10个农业产业“万亩工程”。坚持以凤梨种植、鲍鱼养殖等项目为示范,以土地集中流转为抓手,提升优势农产品种养规模,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跟进“惠来鲍鱼”“惠来凤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评审工作。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丰富完善“网络节+云展会”产销对接模式,打造产业品牌营销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和助推企业拓宽国内外市场。

四是加快美丽圩镇创建,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围绕“十个一+N”要求,以项目为主导,完善提升“农民工匠”建设模式,统筹涉农资金向47个通过省级审查且成熟度高的项目倾斜,加快实施一批镇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工程,切实发挥资金助力美丽圩镇建设作用;建立农村保洁长效机制,确保今年底6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确保今年所有圩镇达到“宜居美丽圩镇标准”,20%以上圩镇达到“示范美丽圩镇标准”,将圩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指导】麦倩明

【策划】董玉 叶香玲 黄楚璇

【记者】叶香玲 赵启旭  

【设计】肖爱琦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叶香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