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群众心连心:佛山55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的“基层故事”

南方+ 记者

“联络这个词,意味着代表与群众的双向互动。作为人民选出的代表,与人民联络是最主要的职责。”6月28日,佛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带队赴南海区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这也是调研组赴五区实地调研的最后一站。

什么是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不仅是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平台,也是汇集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渠道,更是强化代表意识、提升履职能力的重要载体。

目前,佛山共创建人大代表联络站553个、人大代表联络点289个,基本实现镇街、村居建站全覆盖,五级人大代表进站联系群众全覆盖,达到有场地、有人员、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有设备的“六有”标准。

图说: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专题座谈会。王蓓蓓 摄

图说: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专题座谈会。王蓓蓓 摄

小站点连接政府与选民

怎样才能最直接、最真实地了解选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小小的联络站成为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2013年,佛山启动人大代表联络站试点工作,至今已有8年多的时间。“各级人大代表以属地原则就近到联络站开展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原则上,全国、省人大代表每半年驻站不少于1次;市人大代表每季度驻站不少于1次;区、镇人大代表每月驻站不少于一次。”南海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罗坚华说。

登记、接待(走访)、处理、回复、反馈、归档……南海区灯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代表们应如何接待居民群众,有着一套标准且规范的流程。站点内墙的四周挂满了各类规章制度,桌上放着一本本厚厚的代表履职记录,详细记录了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

代表履职记录本。王蓓蓓 摄

在南海区,这样的联络站有291个,覆盖了全区的各村(居)委会。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要求,佛山市各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完善建设,丰富内涵,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形成了以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为主,以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辅的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将小小的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依法履职、联系选民群众、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平台。

禅城区和顺德区的部分镇(街道)形成了“1中心站+x村居联络站+x村居联络点”的网格化组织构架,个别条件成熟的镇还把联络站点延伸到企业和协会;去年,高明全区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554人次走进联络站接待选民群众,收集到群众意见和建议合并归类为187条,全部转交相关镇(街道)、区级部门办理;三水将代表联络站工作融入“民生微实事立办”全过程,推动快速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拓宽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拓展了村居代表联络站的功能,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发挥专业特长满足不同诉求

人大代表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联络站,代表们接待、走访群众,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立足辖区实际,满足选民的不同需求。

南海区灯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王蓓蓓 摄

法律专业背景的代表运用法律专长,为村委会和村民详细地剖析关于租赁厂房拆迁权益个案,提出专业见解;医疗专业背景的代表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文化专业背景的代表协助社区开展国学学习活动。

有的代表则通过参与各级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约见以及提交议案建议等方式,督促和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

在禅城,大沙村工业学校地块原被征用为教育用地,后变更用途,群众多次到联络站反映。针对该问题,张槎街道人大工委及时组织9名市、区人大代表约见了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和禅城区教育局负责人,表达了群众诉求,经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该地块恢复为教育用地,并改建为聚锦小学,推动问题得到解决。

人大代表联络站并不是一个直接解决问题的场所,却可以通过各方努力推动问题得到解决。罗坚华认为,联络站与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站、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入户走访等着有本质上的区别。

“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联络站在了解许多个案以后会总结共性,将普遍性问题提炼为议案建议,推动和监督政府部门解决。”罗坚华说。

线上线下推动问题解决

在此过程中,佛山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出了一些特色做法。

在顺德,部分镇(街道)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摸索出联络站点工作新路子。容桂街道建立“错时”联系群众制度,每周三晚上19:30-21:00时,在中心站接待群众;每季度第一个星期日上午9:00-11:30时,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花溪公园、天佑城、千禧广场)“摆摊设点”接待群众。进一步便捷了群众反映问题意见的渠道,将不便留给代表,将方便给予群众。

2019年,南海区人大决定开展创建“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活动,到目前有73个特色联络站脱颖而出。

南海区大沥镇人大融合“联络站+市民议事厅”,打通线上线下联系群众的渠道,推动大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沥城心声”的品牌建设。

在联络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选议题,紧扣群众热点诉求,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通过人大代表约见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党员代表、政协委员、居民共同协商解决。

目前,议事厅共举办42期,从刚开始的几百人,到现在上万人参与,累计参与人数超过了46万人次。“以品牌特色发挥代表联络站的作用,将能引导更多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事务。”南海区大沥镇人大主席、中心联络站站长李柏添说。

胡钛认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应当注重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常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网上联络站建设成为掌握社情民意的“信息站”,实现代表联系群众的便捷化、智能化、履职管理数字化。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

【通讯员】佛任宣

无。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