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除了“7+3”,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还有这些变化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以下简称“第九版防控方案”)。6月29日,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疫情防控组发布调整集中隔离管理措施的紧急通知,明确即日起调整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详情请见>>>广东即日起对密接者、入境人员实施“7+3”管理措施

6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决不是放松防控,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规范、更准、更快。

新方案有哪些新举措、新变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PLUS君为你划重点!

重点一:密接隔离时间变短!“14+7”调整为“7+3”

与此前方案相比,第九版防控方案受关注度最高的,是对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的调整。

此前,密切接触者隔离管控时间为“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现在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发生较大规模疫情时,为缓解集中隔离点资源严重不足,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可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对于密接的密接,也从此前的“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重点二:14岁及以下儿童密接者可居家隔离

对于14岁以下儿童等密切接触者特殊人群,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符合条件者可以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如果14岁及以下儿童的父母或家人均为密切接触者,首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的情况下,儿童可与父母或家人同居一室。

如仅儿童为密切接触者,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持人际距离,由家人陪同儿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和老年人不能作为儿童的陪护人员。

此外,对于半自理、无自理能力以及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密切接触者,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原则上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由指定人员进行护理。如确实无法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可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重点三:入境隔离“7+3”,不必“捅鼻子”

对于入境非“四类”人员(除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发热症状者、密切接触者以外的人员),隔离措施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对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措施上,从“集中隔离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调整为“集中隔离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

除了新冠肺炎,目前海外部分国家也流行着其他传染性疾病。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针对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的入境人员,定点医疗机构要采集其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检测阳性者按照确诊病例处理,阴性者需进一步排查流感、疟疾、登革热等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重点四:不再划分“封管控区”,统一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此前,当发生本土疫情时,涉疫区域可能会划分中高风险区,同时划分封控、管控、防范区。雷正龙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其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

中风险区:实行管控措施,其间“人不出区、错峰取物”。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风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低风险区:中、高风险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方为低风险区,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离开所在城市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如果风险人员已在外地,对有高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有中风险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应完成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

值得留意的是,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疫情处置过程中,如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传播风险较低,密切接触者已及时管控,经研判无社区传播风险,可不划定风险区。

这意味着,“低风险区”是相对于“中、高风险区”划定的,只在出现本土疫情而且有传播风险时划分。发生本土疫情后,如果能够快速发现、及时扑灭,没有社区传播风险,可以不划定风险区域。如果没有发生本土疫情,则为常态化防控。

重点五:全员核酸理想情况下只需4轮

面对变异毒株,不少地方都采取了多轮全员核酸检测的方式排查感染者。随着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认识加深,第九版防控方案对不同场景下的区域核酸策略,提供了指引。

其中,对于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疫情存在扩散风险时,疫情所在区每日开展1次全员核酸检测,连续3次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后,间隔3天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无社会面感染者可停止全员核酸检测。

重点六: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

对于涉疫风险职业人群,此前的方案是每周全员核酸检测。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天1次,对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每周2次。

同时,新方案增加了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重点七:细化“复阳”人员管理

如果既往感染者出院(舱)后,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阳性,应该如何处理?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Ct值大于等于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如核酸检测Ct 值小于35,结合病程、Ct值动态变化等快速评估其传播风险,如有传播风险按感染者管理,判定和管控与其共同居住、共同工作等接触频繁的密切接触者,无需判定密接的密接;如无传播风险,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

入境和密接人员集中隔离时间缩短、允许密接特殊人群居家隔离等措施,释放了怎样的信号?调整后的防控措施是否比以往更加宽松?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说,这些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记者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3—5月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和成都等7个城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

雷正龙介绍,结合此前试点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第九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近一个月来,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阳性感染人数持续下降,有疫情的地区数量也在减少,也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期。

【记者】朱晓枫

【实习生】李游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陈大钻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